第二十五章跋涉寻妻(2/2)
也奇怪,猛虎悄悄卧地面,不但不把人儿伤,竟把茸茸毛儿贴身旁。
难道这虎可怜他?还是这虎有人性?答案均不在其中,而是他俩富贵命,茸毛贴身如盖被,除去夜深寒气冷。
……
东方鱼肚白,此时李仙把眼睁,看表情,惊恐仍未定,口口声声喊救命,紧搂娇儿不放松,还念念不忘把妻喊。
这时出现一老婆,把个事情说的明:是她把虎赶远行,是她救他于屋中,是她看他身虚弱,是她给他姜汤喝,这才使他把眼睁,这才使他的神志渐清醒。
一个老太婆,岂能把虎赶?
勿多疑,其中自有其道理。
李仙听此欲谢恩,可惜体弱不能行。
这时老婆子把话问:为啥落荒于荒山岭?
许仙一听眼泪涌,哽哽咽咽来说清,接着哭声不停停。
老婆子也在揉眼睛。
两天去,许仙病已愈,执意要去把妻寻,看了看娇儿,摇头之余楼怀中。
老婆子此时又说话:叫他一人去寻妻,可把孩子留于此,待他与妻一同来,还他娇儿回家中。
李仙不放心,怕那虎狼胡乱行。
老婆子叫他心放宽,莫要为此事,总是心不安,尽管把心装在肚里边。
李仙这才感恩泪纵横,交待再三欲起程。欲起程,回头望,依依不舍双手瑟。可叹无奈何,只有狠狠心,重新踏上路程程,寻找娘子急匆匆。
老婆子走到屋外边,目送李仙非常远,直至看不见,这才又看孩子脸,由于病甚重,忙忙回家中。
老婆子是谁?能否照顾好孩子?在这深山荒郊里,夜间狼虫虎豹到处乱窜,仅一个老婆子在此居住,行么?此乃正应一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若是怕虎虫,焉何来于此山中?这毕竟是后语,此处暂且不说。
只说李仙,经过老婆子的细心照管,虽说身体没有完全康复,却也大大好转,同时又没有孩子的连累,所以,专心寻妻而去。由于他当时背道而驰,寻妻征途越来越远,后来,经老婆子指点,才使他迷津重返。
因天机不能泄露,老婆子没有说明白娘子被困于金山,只是叫他寻妻过程中不可大喊大叫,以免惹来不测。
兀用说,目前的李仙乃是世间凡人之因。
一日,李仙来至一山下,因行走将近一天,所以腰酸腿疼,他也觉得实在困乏不堪,便打算略作小憩,然后继续寻妻。
由于心里总是念念不忘寻找白娘,因而,在小憩之时,起初小声来呼唤,渐渐地,变成了大声在叫喊。
因为李仙的叫喊声惊动了山上,所以,在他叫喊余余,欲起身离开,继续赶路时,却从山上走下来一个和尚,言曰有一娘子正在寺庙里烧香,奉方丈交待,特此下山请他,前去辨认是否是他所寻的娘子。
李仙听毕,异常兴奋,什么也不考虑,就随和尚一块沿着青石阶梯缓缓上山。虽然,他觉得此处甚是熟悉,大概心里一直想着娘娘所致,因此,也就心不在焉,继续上山。不过,他总感觉有一种预兆,不停地在脑海里忽忽悠悠,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这样,糊糊涂涂向山行。
这应该是第六感觉,只是,说不出、道不明,总觉得有一种不对头的意念盘旋着,却总是啥也搞不清,只有有了结论,一切也就自然而然而已。
由于第六感觉具有神秘和隐蔽性,这一特性,对李仙也不例外。这不,他一边上山一边还在轻声嘟念:
上山山,寻娘娘,
喜洋洋,回家庄,
娇儿叫爹又叫娘,
一家相聚笑声扬。
不知不觉,已来到山上,当随着和尚的停止不前而停下脚步,抬头看向方丈时,李仙大吃一惊。
李仙之所以如此吃惊,是因为,站在他面前的方丈竟是当年将他哄骗,又将娘子压在雷峰塔下的法净。他如梦初醒,此处乃是金山,怪不得,这地方好生面熟,刚才有一种不对头的感觉,原来如此!
至此,李仙才明白,老婆子不叫他在寻妻时高声叫喊的道理,然而为时已晚。同时,更明白,娘子又被法净所困。于是开口大骂:
贼法净,鸟法净,
拆我姻缘不应该,
你枉披方丈一张皮,
世间容你天地昏。
法净贼眼一目溜,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那白娘子乃是千年蛇精,一而再忠或与你,致使你脸色蜡黄,而你执迷不悟。老衲念佛行善,铲除妖蛇,还你自由,此乃我佛慈悲,而你不以喜为乐,反倒怨我骂我,实乃罪过。”
法净所言,李仙又将如何反驳?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向下观看。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