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大画师 > 第644章 县官的关

第644章 县官的关(1/2)

目录
好书推荐: 败家子的逍遥人生 斗罗之万相斗罗 霍格沃茨的邪神 冰与火之龙王传说 无用的世界 小精灵武道 星空魔法帝国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魔鬼沙盒 木叶最强药师

北宋建国后,主要国策都围绕着如何总结借鉴唐朝亡国、五代短命的教训而展开,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旨在强化中央集权的治国体制,其中地方长官的任命和监督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更加复杂和严密。

因此,尽管当时边患不断,国内也时有反叛发生,但其内部治理相对稳定,在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上,没有爆发全国的农民战争,其统治时间仅次于两汉,居两千年帝制时代第二位,这与重视县级政权建设有较大关系。

也就是,在宋朝,是十分注重基层的管理和统治的。这也是吸取了前朝的经验得来的。

当然了,这宋朝重视基层的建设和管理,名自然对县官的任用也是非常严苛的。

宋代县级政权设官极简,一般设知县或县令一人,大县设县丞、主簿、县尉各一员,个别繁难大县或任命主簿与县尉两位,其余中县则根据县域大和治理难易程度,配备一到三名行政官员,最的县只设一员主簿或者县尉兼任县令。行政官员之外,有少数武官领兵、巡检负责治安等。

宋代县级长官有两种称谓,凡是以京朝官、幕职官、武臣官阶出任者称知县,以文臣选任中较低官阶出任者称县令。繁难大县派遣知县,中县任命县令,二者职责相同。

县级长官作为最亲近民众的一级政府代表,被形象地称为亲民官。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县级官员的选用,宋太宗曾:“百里之长,字民之要官也”,并要求地方长官向朝廷推荐县级官员人选,皇帝要亲自召见,考察合格后方可任命。终宋之世,县级长官选拔的主要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以文臣为主,资格和能力并重。宋代内地知县、县令一般由文臣担任,只有在沿边地区,或内地特殊地区需要武力弹压者,才许符合条件的武臣担任。

文臣中又以科举考试选拔的进士出人为主,凡是恩荫补官的无出之人,一般要经过多年基层历练、考试合格、由现任上级长官保荐,才能升任县令一职,凡入粟补官者一概不许任亲民官。诏令反复强调,县官要由年富力强的官员担任,宋代官员法定退休年龄为七十岁,为了保证县级长官由年富力强者担任,凡六十岁以上的官员,原则上不得担任知县或县令。

注重官员的法律素养。宋初统治者一开始就强调文臣地方官要学习法律知识,推行恤刑之政。宋太宗曾下诏:所有文臣地方官,今后并须习读法书,庶资从政之方,以副恤刑之意。

外任州县官秩满至京,当令与法书内试问,如全不知者,量加罚。此后,宋代创立了一官员通过法律考试任官的制度,并长期被严格执校这一制度为州县长官熟悉法律条文,重视法制,依法施政提供了制度保障。

强调德才兼备。宋代法律严厉惩处官员贪赃枉法的经济犯罪,当时称之为赃罪,官员非职务犯罪称为私罪。条例明确规定犯赃罪和私罪节重的官员,惩处之后,即便根据法律条文通过正常程序许其重新做官,也不许直接担任亲民官等重要差遣。

凡是曾经因为民事而受处分的官员,终不许再次担任亲民长官。在荐举制度的约束下,平时的为官政绩、社会声望是任命县级长官的必要参考条件,如果表现差,很难得到升迁必备的推荐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