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定亲(2/2)
因为四队里个别民工的调整,赵大友顶替别人去了大坝工地,而友钟则顶替五队里的一名女民工去了县城大坝指挥中心。
在临走的当天上午,媒人秋萍仓促地为友钟和大友做了定亲安排。按照她预先的安排准备过了正月十五,可是,大友和友钟都要赶赴工地,情况有变,所以,只好临时提前进行了。
在南丘村一带,主要的定亲物大多就是花布和枕巾。因此,赵大友通过媒人秋萍,为友钟家送去一块涤纶花布,希望能够为友钟做一条新筒裤,在城里刚时兴喇叭裤,但是,现在的农村还不太时兴,即便是做成了喇叭裤,就凭友钟的性格脾气还真的穿不出来呢。
友钟则通过媒人秋萍,为大友家回赠了一对鸳鸯枕巾。彼此之间没有安排吃饭,也没有安排双方老人见面。朴朴素素,简简单单,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
南丘村一带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在定亲之后一个月左右就要举行结婚仪式,结婚成亲。说是定亲,其实是在提醒结婚的双方,快到结婚的日子了,该提前做好结婚前的一切准备了。
他们之间最为浪漫的是,在彼此赠送的礼物之后,不约而同地都附加了一个附件,这个附件就是他们最为喜欢的爱情诗歌。而这样的爱情诗歌不会像传书一样,通过媒人来传递。
赵大友在诗歌中写道:“一块涤纶值千金,/花布纹理藏我心!/一旦制衣穿在身,/八抬花轿去娶亲!/赵家沟来地势低,/你进家门是高人!/蓬州石脑飞鸿书,/花布枕巾传情真!/正月东西各奔忙,/二月洞房装饰新!/触景生情思物源,/爱屋及乌恋吾心!……”
但是如何送给朱友钟呢?亲自送去?不妥,因为今天是定亲的日子,中间有媒人来回穿针引线。如果交给媒人秋萍,万一走漏了风声,那可就成了全村人的笑话了。
他想,假如在大坝干活有机会去蓬州县城的话,他就把这封信亲手交给她。他知道友钟要去的地方就是蓬州中心的斜对面,很容易找到。实在没有机会了,他就以寄信的方式解决。
朱友钟则一改往日文风,一泻千里写道:“正月初十记心中,/万水千山总牵情!/虎行雪地梅花五,/交换信物情愈浓!/预祝吾君凯旋归,/早日修得花轿行!/洞房花烛近眼前,/车水马龙照彩虹!/更喜南丘遍地雪,/两悦相惜映光明!/相敬如宾日久长,/举案齐眉度此生!……”
友钟作为一个女孩子,更不愿意把自己的那封诗歌情书交给媒人秋萍,万一传到了别人手里,那可就丢人丢大了。
友钟想,自己在蓬州县城石脑大坝指挥中心,一定有机会随进驻大坝工地的车,到大坝去看一看,到那时就有机会把这封书信亲手交给赵大友。
即便短时间内没有机会,还可以随时寄出信件。因此,她和大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传递方式,真不愧是心有灵犀啊,这才是未来的两口子。
这些事情的进行,朱友康半点消息也没有,他只知道赵大友和姐姐谈对象,没想到发展的这么快。
家里的许多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像挂在石榴树上的石榴,像结在核桃树上的核桃一样,都是明摆着的,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爹娘正在隐藏着更多的秘密,而这些秘密一旦解开,就会把他的梦想击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