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2/2)
1997年即将到来,布康银行大规模揽储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如果在东南亚拥有几百个亿的储蓄,他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辗转腾挪的空间就大得多。
“这件事,细水长流,炒作不要让人看出来。”周峻提醒钟建强,“香江那边,也配跟进,包括东南亚,也投放一些广告出来,收一波度。”
“故事写得不错,这片软文可以作为范本。”周峻拿起《故事会》,里面绘声绘色地将老太太兑换银行存款的消息誊写出来,表述相当专业,吸引人,令人信服。
桌上还有不少杂志,书刊,他们同样在不同版块上刊登了布康银行兑付40多年前存款的故事。
紧接着,他又翻开桌上堆叠的报纸,报纸里面都是宣传布康银行的专题,满满的公信力代言人。
花5万元的广告费而已,收益的可能是5个亿,10个亿的储蓄,能做多少事,能放出多少贷款。这样的广告兑现比例,是非常恐怖的数据。
周峻关掉电视,心不错。
之江省电视台的美女主持人一脸钦佩,“这件事,从侧面也反应了布康银行在储户权益的保护上,是非常规范的。说句题外话,我都想把钱存到布康银行里去了。”
银行即使改名,即使改制,只要你有存款条,只要银行有存档,你的钱永远是你的钱,甚至连利息都给你算好了。
群众很喜欢这样的新闻,因为消息对群众有利,能给他们认同的气息,布康银行很能给人安全感。他们在心中滋生了一个特殊的印象,就是只要把钱存在布康银行,永远不会丢。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各地的媒体,都希望从中找到报道的曝光点。
“足足五万块,布康银行在核实了存档信息之后,马上予以兑付,没有丝毫拖延和论证。这是十分良心的举动,你就是不给,说存档找不到,或者说银行改制了,也没人能说什么。再一个,就是只兑付500元的现金,也是说得过去的。”面对镜头,苏省的主持人唾沫横飞,一对招风耳有趣。
这年头工资一两百块算高薪,一年几千块钱的收入也是正常,一口气兑换5万块钱,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惑相当惊人。
“大家要注意,当时存款是500元,如今已经成了5万元,大抵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况相当。”京城某电视台的主持人一脸羡慕,他的月工资才不到200块钱,要不是各种补贴,生活都要过不下去,“5万元对一户普通家庭而言,可能是四五年的收入。”
莫名就引起轰动,群众有着明显的从众心理,别人说什么,就想八卦一番。
盛海电视台,苏省、之江省、海中省等等地方电视台,都不约而同地报道了盛海一名老太太取出40多年前存款的消息。
“亲兄弟明算账,你能开出什么条件?钱我不缺的,看明哥的诚意喽!”周峻端起酒杯,跟蒋琴琴稍微碰了下,“彩金矿业如果上市,市值肯定超过百亿,不是我夸口,矿山里面,有上百吨黄金。”
赵大明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原来周峻把招股书的内容都想好了。矿藏越多,企业越受追捧,市值也会越高。
这次可要大出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