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孤立于朝(2/2)
一众朝臣闻得来德之言,皆是不住发出赞同之声,伯夷见朝臣如此,心下亦不禁生出几分喜色,遂面向朝臣言道“诸位同僚稍安勿躁,且听老夫一言,我王既已将战俘之事交由世子处置,老夫以为公孙夏两人之事,自是由世子决意。”
果见伯夷言罢,朝臣皆是不再出言,而是向着世子吴勇看去。
吴勇自是知晓,此刻附议来德之言,当能收获朝臣好感,然念及幼弟心下又是一阵挣扎。
又见老师与朝臣看来,吴勇心下不禁一叹,当即不再迟疑,向着吴坚言道“父王,儿臣以为战俘之事,不若派遣使者前往临淄相商,而今我吴国正值多战之秋,数战之下我吴军损伤不下三十万之数,儿臣以为可以战俘向齐国换取军备,装备我吴国守备之军。而公孙夏,陈书两人乃是齐国重臣,诸国之间还未有处死敌国统帅之先例,故而儿臣以为下大夫之言甚佳”言罢,吴勇看向幼弟吴广不禁露出歉然之色。
来路之上,伯夷已将此番筹谋与吴勇说来,吴勇知晓齐国欲以三城换取战俘,而三城之地又与越地相近,故而老师属意以战俘向齐国换取军备,吴勇知晓老师这般谋划,颇有拉拢吴国新军之意,更可遏制幼弟之势。
如今胥门巢已是顺利受封中将军之位,吴王若再应允吴勇之请,吴勇知晓此番当能占尽先机,在巨大的利益趋势之下,吴勇终是出言附议。
吴坚闻得吴勇之言,不禁暗叹一声,吴勇此般行径却是令吴坚极为失望。
只见朝臣闻得世子之言,皆是不住发出称赞之言,诸如“世子大义”“世子胸怀宽广”,一时间众臣皆是对吴勇发出由心得赞叹。
吴广见得此状,心下虽有些许感伤,却亦无异议,淡笑一声之下,向着吴坚言道“儿臣以为兄长所言甚佳,还望父王应允”
吴坚自是知晓吴广已是派兵攻伐邗城,而吴勇言中换取军备一事亦无不可,只是见朝臣颇有孤立幼子之意,吴坚心下如何能不生怒,看了伯夷一眼,吴坚正言道“如此战俘之事便由世子处置,至于公孙夏,陈书两人便交由后将军看管,不伤及性命即可”
朝臣闻得吴王此言,心下皆是一震,不住生出不安之色,吴王之威吴国上下无不拜服,朝臣见太宰伯夷亦未再进言,无奈之下皆是俯身言道“谨遵我王之令”
吴坚见众臣皆有无奈之色,知晓朝臣乃是迫于自己之威,心下亦不欲再谈及此事,遂又言道“如今大军已是返还姑苏,然楚地战事又起,寡人决意由尚君统兵二十万前往楚地”言罢吴坚不住看向吴广处。
吴广见父王颇有期许之色,如何不知父王有意借出兵楚地之事,为自己树立威严,吴广不禁感怀父王之恩宠,当即跪倒在地道“儿臣领命”
朝臣闻得王上忽然作此决意,心下皆是生出一阵寒意,知晓众人方才孤立尚君之言行,已是惹怒了王上,然更令朝臣胆寒的是王上大有支持尚君推行法治之意。
再说楚地方面,上将军孙武已是率军几次冲击沈城城门,楚军在项梁在统帅之下,面对兵圣孙武来袭,亦是生出了慌乱之色,项梁对于此战已无必胜之信念,不想兵圣孙武竟不顾吴军势弱之现状,一意攻打沈城。项梁无奈之下,亦知现下唯有竭力驻守城门,方才能有获胜之机。
多年来楚人在孙武率军多次攻伐之下,对于孙武已生出了深深的惧意。
料想吴军这般攻势之下,沈城城门终会被攻破。
而鲁国曲阜之地,相国子贡已是获悉楚军占领泗水郡之事,鲁国朝堂顿是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鲁国不过五城之地,如今泗水郡被占,料想楚军不日便将攻至曲阜,慌乱之间,子贡又是传书于姑苏,请求吴国再次派兵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