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1/2)
“少爷考的如何?”李煜刚出考场一个穿着丈青色书童服饰的少年就跑过来笑问。
“还行。”李煜点了点头,其实李煜也就发挥正常,他不愿意太露风头,所以考试的时候并为进全力。
“少爷快回家吧,老爷还在家里等着呢。”说完扶着李煜上了马车。
马车不快不慢的回到了李府。大门口之见大哥焦急的张望着。
看见马车到了李钦三步做两步走到车前,掀开帘子焦急的问道:“考得如何?”
“还行。”
“可能考上?”李钦问道。
“如果没出错应该能考上。”李煜这次答题中规中矩,并没有特意的出彩,但是想也不会太烂。
“嗯这就好,快和我近去,父亲还在等着呢。”说完拉着李煜往里大步走去
果然不出李煜所料,三天后发榜,李煜果然榜上有名,排在二甲第五名。童试与乡试殿试不同,童试三甲各有三十人。第一名叫案首。
二甲第五名也就是排在三十五名左右了,成绩不算差,但是也不能算好,就是个中等。
今年是康熙二年也就是癸卯年,童试是在元月,为的就是八月份的乡试,很多人考上了童试那么就能赶上一界乡试。
新城的历年规矩就是前四十名都能参加乡试,所以李煜刚好也能参加乡试。这下李煜要和他哥哥一同赴考了。
不过考乡试前还要参加县学,李景考过一届乡试没能中第,这次已经是第二次考了。
虽然是要上县学但是其实并不会教什么惊天动地的学问,也就是老一套,但是收的银子可不便宜。这也是清水衙门捞钱的一个好法子。
童试想要考乡试可是不能得罪这些学政,要知道考乡试是要这些学政同意的,不然的话这你可是与乡试无缘了。
不过李煜父亲在任上捞了不少银子,所以打点的钱还是有的,李煜和李景去上县学的时候就给了二人一百两银子,让二人去打点。
加上在府衙里当师爷的老大两人去参加乡试可以说是绝无问题了。
清初的科举还是真的要选些人才的,因此科举的题目都是非常有深度的,并不都是一些拍皇帝马屁的文章。特别是这任山东乡试主考乃是翰林院大学士王德举,这王德举可是朝中有名的大学问家,胸中锦绣一片。
李煜的父亲也托人在朝中打听了一下王德举平时的爱好,这王德举平日不爱钱,可是这无欲则刚,这王德据对文章的要求可是非常的高,一般文章入不了他眼。
不过李煜的父亲花了大把的银子倒是打听出了些这老头的爱好,王德举平日好看二十二史,特别是三国志与新唐书。
听到这个消息李煜便看了一遍三国志与新唐书,心中还模拟了几个题目,好在前世李煜对历史到有几分兴趣,所以也看过一些经典评论,现在心中有些印象。
之后李煜不断的拖着大哥与父亲去打听一些本朝和官场上的禁忌,心中大致列了几个大段子。然后便开始搜寻一些王德举往年乡试出的题目与一些收取的文章。
要知道同一道题目,不同的两个人看便能看出不同的意思来。
乡试不比童试,参加的人那可是成几万人啊,大清朝一共才二十三个省,可是人就已经过三亿了。再加上山东省是大省,人口稠密,参加的学子可比别的省要多出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