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 刺史制度,神机营(2/2)
殷帝点点头,示意他们继续。
“唐丞相以为如何?”
唐丞相站了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与风昀大将军慧眼识人,定不会错负于人。对于天齐公主殿下所提,臣认为可以一试。毕竟……丝绸之路的效果诸位也是有目共睹的。”
“陛下!这关乎一国制度,不可轻易动摇啊!望陛下三思啊!”
“是啊,陛下。这设立新机构新制度问题,直接影响朝廷的结构,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陛下,不破不立。丝绸之路为鉴,陛下可以一试!”
“臣附议!”
“陛下!臣认为不妥啊!”
“行了,众卿不必多言,这件事情……朕,自有定夺。”
殷帝摆摆手接着道:“朕以为公主所提可以一试,至于太子与大将军联名举荐之人。待他到帝都,朕会亲自看他究竟有没有这个能力。”
“唐丞相,你联调三省六部先着手刺史制度与神机营的策划吧!”
“臣领旨!”
三省六部长官也站了出来齐齐跪下道:“臣等领旨!”
“行了,今日朝议到此为止。众卿可还有事情要奏?”
高台下,身着各色朝服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看了彼此几眼纷纷行礼。
阴公公笑笑道:“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文武百官陆陆续续走出大殿,在长长的白玉石阶上告别。
“丞相大人,大人请等一等!”
唐丞相转身:“李大人?”工部尚书。
“丞相大人对今日陛下的态度如何?”
“什么如何?”
“您看……”李大人看了看四周,才凑到唐丞相耳边小声道:“这天齐公主殿下参政议政都已经如此光明正大了,臣还听闻这帝王之术公主殿下与太子殿下是一齐修的,您说陛下是不是也有意……?”
“胡说八道!”唐丞相低吼一声:“陛下威武贤明,既已立太子又哪里会出来那么多事情?
这公主参政议政有何奇怪的?前长公主不还带兵上阵杀敌?!得此聪慧帝女乃我大殷之幸,休要胡言!”
李大人窘迫的笑笑:“是是是,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丞相大人教训得是。”
“李大人!”
李大人回头,叫他的正是方才朝会上一直反对的金大人。
“金大人。”
“咳,李大人。这陛下对天齐殿下是越来越宠溺与重视了呀!”
“谁说不是呢?再这样下去,文武百官谁不都如你我一样以为陛下有那意思了?”
“李大人您是说……?”那金大人表情明显是一惊。
“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咱们大殷不像其他的帝国女子不可参政。咱们的开国帝王便是女帝啊!”
“李大人,这话咱们憋心里便好,小心被有心之人听到了,抓了把柄。”
“金大人所言甚是,那就此别过了。”
“就此别过”
金碧辉煌的御书房,帝王托腮不知道想什么。
“父皇?父皇?”
“啊?柔儿?你何时过来的?”
一旁的阴公公摇摇头道:“陛下,熹柔公主叫您好一会儿了。”
殷华柔无奈的看着自家父皇道:“父皇,您可是为殷儿所言之事烦恼?”
她把新熬的补汤拿出来,热气腾腾地递给他道:“父皇如此苦恼,不妨与谢公谈谈。或是修书与玄冥大师问问见解。”
殷帝笑着接过殷华柔递过来的汤,暖暖的:“果然还是朕的柔儿最是了解朕,冰雪聪明啊,每次一两句话就能点醒朕。”
“父皇,哪里是柔儿冰雪聪明。是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罢了。”
殷帝目光柔和的看着她,他殷策这一生也算儿女众多了。
这些孩子中,柔儿是他的长公主最是稳重。殷儿古灵精怪,是他最宠的公主,还有他的皇子们……
不得不说,这殷帝国事家事两不误。观天下皇室,如大殷皇族这般相处融洽,其乐融融的几乎没有。他可谓是真正的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柔儿以为殷儿的提议如何?”
殷华柔轻笑一声:“父皇,殷儿想法独特,见解独到。有时候她的想法真的有可能是令大殷更加繁荣的契机。若是一定要柔儿谈看法,柔儿自然是赞成殷儿的想法的。”
“哈哈哈,好!”
“陛下,谢公来了。”
“请!”
斜阳西斜,碧水东流。时光匆匆,冬天就要悄然而至了……
“师傅,打尖儿了?”
“是哩!天气冷了,收摊儿要早了。”
“走吧。”
说话之人声音淡淡,他看了看正在交谈的店铺老板和客人,放下一堆碎银。拂一拂似雪的衣袖站起来。
“师父师父,您这次为何亲自下山了呀?”
“为师高兴。”
“啊!?”玄虚子摸摸自己光洁的脑袋。
“您不是说时候未到,不见公主姐姐吗?”
“缘起缘灭,何解何故?”
“师父,我还是不明白什么意思啊?”
玄冥大师遮严了斗笠,把自己的脸全部隐于白纱中,淡淡的道:
“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