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暗算匈奴(2/2)
“哈哈……”天子也很高兴,毕竟,至少在理论上来说,他指挥的秦军击败了学习廉颇坚壁迁野,固守不出的赵军——尽管,对手只是个小孩子。
但也值得高兴嘛。
“子侯,虽然说,面对优势敌人,坚壁迁野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你不看好自己的后路,这是不行的,再者说,面对龟缩的敌人,聪明的将军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在古代没有一个将军是可以靠死守获得胜利的,攻击,用不断的攻击削弱敌人,吸引敌人,使之疲于本命,才是上将之道,这也是白起,孙武,等人的成功之道啊!”天子放下棋子,语重心长的道,他还真是怕霍子侯以后领军一味只想着跟敌人消耗。
“诺!”霍子侯点点头道:“最好防御就是进攻,这臣是知道的,便如陛下登基以来,北击匈奴,胜敌于境外,所以今日大汉再也没有被匈奴人攻击一般!”
“善!”天子高兴的点点头,对匈奴战争是他这辈子最大的亮点啊,他是恨不得大臣们每天都向他报告,现在躲在沙漠里的那些匈奴人日子是如何的惨,生活是如何的苦,匈奴单于是怎么诚心想要和平。
和平……天子想到这个词就笑了。
当年太宗孝文皇帝,孝景皇帝,也想要和平啊,不惜拉下面子,放下手段,屡次写信给匈奴单于,送给他们女人,丝绸还有大量的钱财。
可是和平来了吗?
没有!孝景皇帝在位时,匈奴人甚至还跟吴楚逆贼勾结,企图入主中国……
正是匈奴人一次比一次贪婪的嘴脸和无耻的行为激怒了他,否则,他也没那个决心在当年顶着朝野上上下下的压力,决意跟匈奴彻底决裂,不再和亲,不再送礼。
不过总算祖宗保佑,将士用命,匈奴人现在的生活比之当年大汉遭受侵略时更凄惨更痛苦,大漠以北所有匈奴人的牧场与部族都遭受到了最惨痛的打击。
他们的青壮年,几乎战死了一大半。
想起这些,天子就转过身子,对霍子侯道:“匈奴乌维单于上个月派使节到长安,给朕送来好马两匹,国书一封,太子告诉朕,匈奴人已经决定叫朕舅舅拉,要和平拉……太子的意思是,不妨答应下来,我大汉也需要休养休养,子侯觉得呢?”
其实,这个事情,天子心中早就有决断。
太子想法固然是很好,天子也知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跟匈奴人打了这么久,大汉国也有些虚弱了,边关牧场出产的战马已经跟不上损耗的速度了。
这些,天子全部都清楚,心里跟镜子一般。
可是,大汉损失重,匈奴损失更重。
前年派出去的使节回来报告,原本臣服匈奴的乌孙,已经不再接受匈奴大单于的节制了。西域各国对大汉使者也恭敬非常。
这说明什么?说明匈奴的虚弱超越了想象,以至于原本全部臣服于他,服从他的西域国家,也开始自立了,而匈奴人竟然无力打压。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这说明只要坚持下去,匈奴灭亡就在明天了!
“陛下,臣以为不妨答应下来,做几天舅舅玩玩……”霍子侯虽然不知道天子为什么忽然告诉他这些,但他心中还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错过了,下一次再想影响到大汉国目前的政策走向,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便大着胆子道。
“恩?”天子略微有些失望:“说说你的看法……”:
心中却也略显萧瑟,毕竟现在反对他继续对匈奴战争的人和看法多了起来,是他用天子的威严压下去的。
本来,他以为霍子侯跟他的想法是一样的。
结果现在听到这样的话,当然很失望很伤心了。
“舅舅没什么意思……”天子冷笑着呢喃道:“匈奴单于住进长安,朕才会放心啊!”
“陛下,臣有点愚昧的想法,也不知道想的对不对……”霍子侯当然不蠢,他不会跟这位天子顶牛,他的想法比天子更邪恶:“匈奴单于想当陛下的外甥,这是好事情嘛,陛下应当通告天下,并且奖赏他的这个想法,派使者去告诉匈奴单于:既然单于是陛下的外甥,那么单于的太子是不是应该到长安来拜见一下呢?另外,外甥为了表达孝心,给舅舅送些礼物是应该的吧,随便送个七八万匹战马十来万头牛羊就行,当然大汉国乃天朝上邦……自然也不会吝啬回礼,就回个十来石大汉特产的什么茶叶啊,丝绸就好了!”
“哦?”天子听了这话,从失望中走出来,有些欢喜道:“想法不错,可是匈奴单于回答应吗?”
“会的,陛下!”霍子侯肯定的道:“他不敢不答应!他不答应,陛下就打他**好了,反正舅舅打外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当然是肯定的,因为历史书上都写的明明白白了,几年后匈奴单于就在大汉国的一位使者的逼迫下,把自己的弟弟的儿子送到了长安。
不过,这还算不得邪恶,真正的邪恶的事情在后面。
“陛下,臣是这样想的,以前太宗文皇帝,孝景皇帝在位的时候,匈奴人年年跟我大汉要东西,签了合约又撕毁,这不是个好的现象,臣这两天读书,看到圣贤说:君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陛下圣天子在朝,国朝乃君子之朝,自当仿效圣贤之道……”霍子侯道:“我大汉今天拿了他们的牛马,受了他们的太子,不过是拿些利息而已……等到哪天陛下不高兴了,或者百姓缺乏牛马耕地了,陛下大军当然又可以去跟外甥借点回来了,况且,匈奴之所以残暴,原因的根本还是不服王化,没有圣贤教育,匈奴太子若入长安,陛下当请当世大家教其圣贤之道……”
“不错,不错……”天子听了也点点头道:“以直报怨,君子之道,不过爱卿当真觉得匈奴单于会答应?”
“臣虽然年幼,但久在陛下身边,虽然愚笨,但却也多少知道了点道理……”霍子侯长揖道:“臣以为,匈奴此时不是他会不会答应的问题,而是他敢不敢不答应的问题!”
“他若不答应,亡国灭种或许就在眼前,答应了,还有一线生机,陛下只须使一胆大善辨之人入匈奴,哓其天下大势,此事可成矣!”霍子侯肯定的道。
历史上,若非是在整个元封年间,大汉帝国都忙着去收拾朝鲜,楼兰,大宛,郁成这些小鱼小虾米去了,匈奴人那里活得过太初年之后的大规模攻击?
诚然,这也是因为大汉帝国战马损失惨重,无力对躲在几千里外的匈奴发动像漠北决战那样的大规模进攻的缘故。
但是,这个事情匈奴人不知道啊。
他们已经在六年前的漠北决战损失光了几乎所有能打仗的精锐,剩下的全部都是老弱病残,现在他们能够凑出来的骑兵顶多就那么几万,平时还要虚张声势,吓唬乌孙人的挑战,那里有精力有胆子再面对现在已经成为他们梦魇的大汉骑军?
所以,在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个嘴巴利索,能说会道,会威胁,会敲诈的使者去匈奴那里,多半稍稍一吓唬,那个胆子小的可比蚂蚁的乌维,就要乖乖的答应大汉提出来的屈辱条件。
这轮不到他不想答应——即使是数年之后,大汉帝国陷入大宛战争的泥潭中,乌维也只能把自己的侄子送来长安。
现在更加虚弱的匈奴,敢不答应吗?今年冬天在边关上耀武扬威接受天子检阅的大汉骑兵是纸做的吗?
当年战国时期,秦国可就是靠吓人,把自己养肥的……
-0-0-0-
这差不多5K字了,我写了一个晚上……
这两天状态真差,脑袋总有些昏昏沉沉的,估摸着感冒没好利索,明天再去打一针吧……
更的晚了,抱歉ING
关于匈奴单于送侄子,乌孙挑战匈奴的资料,我明天晚上注释吧,因为脑袋很昏沉,记不大清楚是什么具体的内容了,我明天翻汉书找出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