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天子之怒(1/2)
天子在碣石住了三天,然后就启程前往辽西——
辽西是一个大郡,下辖十四个县。境内河流密集,水利非常丰富,几乎每隔几里就会看到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看去,辽西的水利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但是一路看过来,辽西的人口却非常非常的少,几十里才有一个村庄出现在视线中。
霍子侯感到很不解,便趁着傍晚大军驻扎的时候,带着小蚕豆,跑到外面的旷野,用佩剑挖开草皮,观察下面的土壤。
土壤是黑色的,黝黑黝黑,里面还有不少蚯蚓钻过的痕迹,显然是几千年的草木枯荣沉淀产生的肥沃土地。
这样的土地,霍子侯认为几乎不用怎么施肥,开垦出来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收成,只要地方官鼓励开垦,奖励耕作,并且大力招徕移民,以辽西土地的肥沃,水利资源之丰富,用不了几年,这里就会阡陌连野,不说成为像后世东北那样的粮仓,成为像内地那样自给自足的农业大郡也是可以的嘛。
“辽西太守也太窝囊了……”用一块碎布擦掉剑残留的泥土,霍子侯有些不满说:“御史中丞渎职了!”
御史中丞是亚相御史大夫属官,掌管督察地方郡县官员,考核政绩之权柄。
“子侯在说什么?”身后,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
霍子侯连忙转过身子,却见天子正笑吟吟的朝他走过来,身后跟着几十名身材高大的护卫。
“臣参见陛下!”霍子侯连忙施礼。
天子这个喜欢忽然出现在臣子背后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元鼎二年,平阳长公主寡居在家,正好大将军卫青原配夫人这时候也去世了,这两个原本的主仆,渐渐的就有了些同病相怜的味道,互相也有了好感。
这时候长公主家的宾客们看出了意思,就纷纷劝平阳长公主改嫁给大将军。
但那时候长公主还拉不下脸面去嫁给自己曾经的仆人,心中非常犹豫,又顾及天子的感受。
最后还是天子忽然袭击长公主府邸,听到了宾客的话,于是大手一挥,促成了这对良缘。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数不胜数。
不过能够享受到天子忽然袭击待遇的人,全部都是他看重或者宠信的臣子大将。
其他人想要得到这份荣幸,也不可能。
“卿起来……”天子笑着道:“倘朕不是亲耳听到,几乎也不大相信,卿竟对御史大夫有些不满呢?”
“御史大夫式,可是一个宽厚的君子啊,卿何以对其有怨言呢?”天子心情似乎很好,他拉着霍子侯的小手,亲切的道:“虽然长安不少人都怨恨御史大夫,但朕以为,卿却是没道理怨恨御史大夫的……”
霍子侯一听,心下明了,天子似乎也只是听到了他一半的话。
而就那一半也应该只是听了个大概。
霍子侯知道,现任御史大夫是去年刚从齐国相任调任中枢的卜式。
卜式这个人,霍子侯只见过两三次,也没说过话,以前对他也谈不好感恶意,无非就是知道有这么个人,也听说过他的故事而已。
卜式在今天的大汉是一个传奇,在后世,他则是一个传说。
霍子侯听到的故事版本非常的有意思。
这位现在大汉帝国的三公之一,祖倒也阔过,据说还是孔子七十二门徒中挺有名的一个。
不过传到他父母那一代,就完全没了圣贤门徒的基因了,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不懂得什么高深的学问,只是用心教会了卜式放羊,耕种。
而且,卜式的父母死的非常早,大概在他还没成年的时候就故去了,家中只留下了几只羊,百亩基本田,以及一个还不懂事的弟弟。
那时候的卜式是怎么也想不到他有今天的。
他完全是一个传统中国农民勤劳,智慧,认真,而且特别善良。
他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劳作,又耕田,又放牧,一步一个脚印。
他的羊最初只有那么几只,但是十年后却有几百只,他的土地最初不过一百亩,十年后却有十数顷之多,他盖了当地最好的房子。
然后,他给他的弟弟娶了当地最漂亮的媳妇。
然后,他就把他积攒的全部财产与土地,包括房子,全部分给了弟弟,自己就带了百来只羊羔去山里放羊了。
十几年之后,他赶着浩浩荡荡的千只羊,走出了山林。
这个时候,他那个不成器的弟弟已经把哥哥留下的家产败光了。
于是,老好人再次慷慨解囊……
再后,卜式靠着那些羊发达了,他成为了整个河南郡最有钱的人。
但是,卜式这个家伙就是一个极度爱国,极度善良兼且宽厚的君子,他或许是这个时代君子的典范。
河南郡当地要修什么水利工程,不用地方官门,他自己先捐钱了,而且一捐就是几十万钱。
元朔年,大汉对匈奴发动猛烈的攻击。
卜式听说后,当今天子,别的话没有,只一句,他愿意捐献自己家产的一半给天子做军费去消灭匈奴。
这就颇有点后世网络的人常说的打日本我捐一半家产的味道了。
天子见到这,非常惊讶,他当天子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捐献出那么多财产,却完全不提自己要求的人,于是派使者去问他。
“您捐这么多钱是想当官吗?”
“不是……”
“那么是有什么冤屈吗?”
“也不是……”
“那是为什么?”
“我只是尽一个臣民的本分罢了……”
使者回去后,完整的将对话告诉天子,天子听了更加好奇了,于是想把卜式召到长安亲自问问。
但当时的丞相公孙弘阻止了天子的这个行动,因为公孙弘自己是个小人,当然认为全天下的人都是小人了。
又过了几年,河南郡太守回长安述职,谈起当地的教化工作时,多次提到了卜式的名字。
正好天子对卜式印象非常深刻,加之此时,大汉国需要树立一个为国尽忠的榜样。
于是卜式被召到长安,天子亲自接见他,赐予他左庶长爵位,拜为中郎,还赏赐其良田十顷。
天子又问他,想不想当官。
卜式回答说“我只是一个农民,只会放牧耕作,不会当官……”
于是天子只好迂回道:“朕林苑中也有羊,先生能为朕养吗?”
卜式只好答应了,从此,河南郡的放羊农民成为林苑的养羊人,身份地位或许有了那么一点变化。
又过了大概一年,天子去林苑打猎,见到了卜式放养的羊群。
他几乎惊呆了……出现在天子眼中的是,满山遍野的羊群,而且羊儿又肥又大。
原本林苑里的羊就只有几千只,但一年过去了,却起码发展到了万只,原本的羊群,又瘦又小,现在却又肥又大。这个成绩,让天子非常惊喜。
于是夸奖了卜式,还要赏赐他许多财富。
但卜式这时候说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他说“不单放牧,治国亦然,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则自善”
天知道他一个农民,怎么在一年时间内就学会了识字读,还能讲出这样深刻的道理。
于是,天子惊喜之后,把林苑放羊人卜式任命为一个县的县令,想要看看他是否有能力治理地方。
一年后,御史中丞考核地方官,卜式治理的那个县,鹤立鸡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