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秦琼归瓦岗(2/2)
其实,他们就是上次陪李密进京的那两个护卫,瘦的叫侯智,壮的叫李大壮。名字倒是很名副其实。
李大壮抓住侯智的双手就是一个“过肩甩”,照以往的经验,侯智似乎要被他甩倒。但这次似乎不灵了耶,只见侯智一个凌空翻滚,稳稳的站立在地上。李大壮一愣,虎吼一声,飞扑上去。再想给侯智一个熊抱,突然眼前一花,就失去了侯智的人影。暗叫一声“不好”。正想转身时,只觉上传来一阵子怪异的弹力,蹬得自己退了好几步。还没有来得及站稳,双脚叫被抱住了,“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
瓦岗寨的兄弟们还没有来得及看清全过程,比赛就这样结束了,愣了好一会儿才轰然叫起好来。
李大壮爬起身子,看着脸上有得意神色的侯智道:“你什么时候学到了这么怪异的打的,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侯智显得有点神秘的道:“你当然没有见过了,也不想想是谁教我的,还是以后再告诉你吧。”说完就走回了还在起哄的众兄弟们中去了。
李大壮摸了摸头,一脸的寻思之色,想必他正在思考侯智刚才说的话吧。
接着又有几位瓦岗寨的兄弟出来表演杂耍,一时之间把庆祝宴会推向了。
翟让六兄弟一边看着将士们的表演,一边商议着军队改编的事情。李密对秦琼道:“五弟,对于那些新加入的士兵,你有什么好的办能让他们尽快的适应战斗?”
这时侯,秦琼在军事上的才华就显现出来了,他饮下一口美酒道:“二哥,对于新加入的士兵,小弟认为把他们新编成一支队伍比较好。如果把他们和老兵们编在一起,虽然能使他们很快的适应战争,但这样做的弊端是很大的,因为他们跟老兵的配合恐怕一时之间还回跟不上,一旦上战场,在数量上是比原来多了,可是战斗力呢?本来,军队是讲究团体力量的,新旧混合,不但增加不了军队的战斗里,反而还会削弱。”
翟让道:“五弟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秦琼豪气冲天的道:“如果大哥信得过小弟,就把那批新兵交给小弟来训练,小弟保证在三个月后交给大哥的是支虎狼之师。”
“自家兄弟,愚兄哪有信不过的道理,就这样说定了,新兵就交给你来训练。”
秦琼在军事上的才华,李密算是见识了。但他还想见识一下秦琼在政治上的能力,于是道:“五弟,你对天下大势,有何看?”
秦琼何等聪明,哪有不明白李密问这句话的意思?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中华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至现在的大隋王朝,哪朝哪代逃得过这种社会规律呢?各位,你们现没有,秦朝跟大隋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秦扫六国,结束了六国混战的局面;隋扫南北朝,另四海生平,天下归一。但两朝的第二代皇帝却不思进取,穷凶奢侈。秦末爆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而隋朝呢?先是王薄起义,接着各方英雄并起,你们说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不管是不是历史的巧合,但秦琼的一番见解,已经征服了在座的人,尤其是李密,心里乐翻了天。
翟让突然问道:“五弟,那你觉得谁会来完成推翻隋朝的使命。”
这显然是个尖锐的问题,众人不由把眼光投向了秦琼。秦琼潇洒的一笑道:“根据小弟这几年的明察暗访,得知各方诸侯也是跃跃欲试,我相信他们也会在适当的时候起兵反隋的。就我所知,众诸侯中,最有势力的当属洛阳王王世充和山西太原李渊父子,如果他们一旦反隋,问鼎天下的恐怕非他们莫属了。当然了,起义军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视的。但取天下,恐怕就不及那些诸侯的威信了。”
秦琼的话,让人听得模棱两可,但在座的并不是笨蛋,还是听得出他话中的意思的。
秦琼的一番分析,可谓是十分精辟的。综观中国农民起义历史,从秦末的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到东汉末年的张角,张宝兄弟起义,都沉重的打击了当朝统治者;再看后来的隋末以至唐末农民起义,他们胜利了吗?答案当然是no;就是明末的李自成不也没有成吗?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可谓是把中国农民起义推到了最高峰,但却是被中外反动势力合力镇压了。所以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军好象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取得胜利,至于原因吗?其实很简单,因为农民本身的局限性。其实,也可是说是一种劣根性吧。
李密听了秦琼对天下大势的分析,敬佩不已的道:“五弟的见解果然高明,那你认为我们瓦岗军可否成就大事。”
秦琼盯着李密的眼睛,缓缓地吐出一串字道:“成事在天,某事在人。
更何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李密哈哈大笑道:“好一个成事在天,某事在人,五弟,不管我们瓦岗军的结局如何,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天地,我们也从来不曾后悔,你说是这样的吧。”
裴元庆也大声的对秦琼道:“五哥,小弟我只知道练几手武,不如五哥文武双全。但只要五哥一声令下,小弟绝对是身先士卒。”裴员庆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众人齐举杯共饮。这晚,瓦岗寨灯火辉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是否预示着瓦岗军的展就如烈火一样越烧越旺,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