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远交近攻(1/2)
羱城令尹的继任者是平沐,他和新城尉阴戊,都是公子府的旧人。I秦人都知道,威胁又在身边了。
平沐有心给秦族找麻烦,但不敢太过得罪权贵,只好增加羱城税赋和劳役,指望这样能稍微拦截往秦地涌去的打工大军。虽然有城卫军帮忙,这项不得人心的政策很快就执行不下去了。
羱城人口剧减,有的人把全家搬往秦地,税赋和劳役都用钱顶上,没过多久,官吏就会收到这些人全家病死的报告,有的人则直接把全家贩往秦地为奴。后来,平沐一看,秦地给的工钱太高,又提高了税赋,这下跑的人更多。
夏六月,郁成和郁进在雍城被夏介斩,大快秦地人心。
到了六月的时候,羱城的十万人口,只剩下六万不到。不是说一个月就跑了这么多,而是很多人原本就在秦地的各个工地上,他们知道消息后也不回来了,托打工到期回去探家的邻居把家人接走。民众都想,羱城令尹不让我们活命,秦地的生活可是好得很。奴隶贩子们都在城外交易,人是活的,在城里是平民,出了城门就变成奴隶。人家自愿卖身为奴,平沐也没法找奴隶贩子的麻烦,权贵们更是连税都不用缴。
曹奂一直冷眼旁观,看看差不多了,联合城内的贵族和富户们一起弹劾令尹和城尉。羱城这样下去,民变是肯定的,以后城内可能除了守军就没活人了。没有了平民供养,军队也没法再维持下去。社会结构都是金字塔形状,下层没了上层也保不住。异世人虽然不知道金字塔,道理他们一样是懂得的。
夏介接到报告,硬说这两个人还是有功劳的,他们增加了不少税收。这两个人最终留任,但政策还是改回了原样。
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连贵族和富户也开始往秦地迁移,没人再肯信任夏介和他的亲信了。小贵族的食邑人口都跑了,他们自然呆不下去,富户更不用提,他们还不如贵族呢。
七月,夏介又接到平沐的报告,秦地出现大股盗匪。秦地的小铜矿已经停止采掘,管理者和采矿奴隶们都死于贼祸。秦族也报告说,盗匪是从羱城流窜到秦地的。秦厉要求羱城立即出兵平定匪患,否则秦家就要怀疑平沐和阴戊又在勾结盗匪,秦地已经被秦族封锁了。没过多久,平沐的第二份报告又来了,羱城的民众已经不稳,守军也有哗变迹象。他和阴戊已经无能为力了,万一不幸,他们就在羱城为大王尽忠了。
夏介着急上火,满嘴起泡,说话都疼。他没办法解决这事,手下人也没有什么好主意。聪明人不是没有,看到郁家的下场,谁还敢乱出头。朝堂上,贵族们异口同声要求罢免那两个无能鼠辈。继任人选这回贵族们推荐了祁宏和祁实,都是祁晟的子侄。
这两个人无论能力声望都无可挑剔,但夏介绝不可能答应。他说,我要调遣大军前去剿匪。
贵族们看他就像看着个白痴,羱城是军事重镇,当地有一万守军,有一万守军都打不过的盗匪吗?大王这是贬低自己的军队,还是贬低他自己?
夏介把军方也得罪狠了,严重侮辱了夏军几百年来的荣誉。
中军帅蒙严跳出来激烈反对,他很不客气的说,剿匪是城卫军该干的活,野战军不是用来杀几只小猫小狗的,只能用于国战和平叛,国力也不能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随便浪费。如果外敌入侵,我们没了钱粮还怎么跟人家打?
夏国比列国更像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军方的势力最大。蒙严一火,夏介也害怕。夏介说,那怎么办?权贵们说,你又不听我们的,自己看着办吧。
夏介知道他们还是想换人,但他找到一个借口。夏介说,现在全国的盗匪也没完全平定下来,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令尹都换人吧?大家都不吭声了。
夏介自以为取得了胜利,但暂时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勉励平沐和阴戊几句,再给点赏钱,指望他们能水平挥,一夜变成奥特曼。
到了八月,平沐传来的报告让夏介惊喜交集。平沐说,盗匪已经平定大部,有些盗匪已经肯下地种田,但他们不愿意再做平民,无法收税。阴戊也报告说,现在城卫军的粮草和军饷都有不足,前段时间战损严重,也需要休养。而且,他不敢把盗匪们逼得太厉害,如果他们拿起武器再次流窜,祸患就平定不了了。
夏介对这些小节不太在意,平沐他们已经干得很好了。只要盗匪肯种田,早晚得变成平民,夏介也不缺羱城那点税收。他瞒着权贵们,偷偷给供养不足的羱城守军运粮运饷,已经非常吃力了,这可是野战军才能得到的待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