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起点镇下(1/2)
求欣赏、求指点、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
------------------------------------
建好以后,令人接来陈文东与张光祖等重要人等。陈文东与张光祖等人一下船站在码头上,远远的望着这个才建好还没有入驻的镇子,心中感慨道:王俊倒真是有大能耐之人,一个外来人两年之内白手起家建起如此这基业,这份能耐实属罕见,令人佩服。
沿着通往镇中心的这条马路前行,道路平坦而扎实。只见此镇甚大,各项措施完善,镇外还有条小小的护城河,只是还未修建城墙等物,不然也可算是一座城。在镇内各处走马观花般的逛了一圈,倒也见得此镇此时甚是简陋,各处都在修缮之中,众多匠人还在忙碌着。将众人迎进镇中心的议事厅,此厅甚为高大宽阔,以传统风格建造,就如那县衙大堂一般,只是大了许多,大门正对着那广场。
待众人坐定,王俊微笑着道:“各位,今日让你们来,一是让你们看看我等基业,二来还有一件要事商量”,张光祖先说:“有啥事就说吧,这镇子可真不错,比防城县来的都大气”。陈文东也说:“嗯,此镇布局别具特色。房屋建的结实牢靠,不论大风来袭,还是人力都不易破坏。王兄真是好本领”。王俊打个哈哈,摆了摆手说:“不说这个,这都是我等众人之力,今日让大家来是想给此镇取个名字”。
李牛田说道:“取什么名字,俊哥拿主意就是,还有谁会反对不成”,王俊摇摇头说:“李牛田,此话不妥。这等基业虽说是我建起来的,但也少不了大家出力,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名字还是一起来取的好”。
王俊说完后张光祖开口就说:“我看此镇就叫涠洲镇吧,这可不是在涠洲岛上么”,待张光祖说完他儿子张宝却说:“叫什么涠洲镇,却是不甚好听,我看不如就叫盐镇,咱们可都是贩盐的人”。陈文东在旁边听的直摇头,等他说完开口了:“我看还是叫起点镇吧,寓意着我等大业之起点,以开创未来之决心。诸位看如何”。
“好,此名甚好,启泰大才,大家议一议此名如何”王俊听那陈文东说完不由拍手叫好。众人都说好,此名甚妥,心中却想你都叫好了还问我们做甚。如此,就定下镇名,王俊又叫陈文东用笔写下。陈文东却说还是由王俊来写才合适,但人贵有自知之明,王俊对于书法来说一窍不通,还是叫陈文东写下来交与石匠做成碑立在镇外。
又定下吉日准备搬迁,最近经过详细的统计要搬来此岛之人多达九千七百人,镇上最多可容纳五千人,其余人等还是四处分散到岛上各处开垦农田。以五十户为一甲修建成土楼样式的居住点,四周开荒种田,准备两年内实现粮食自足,以防日后战乱断了此处补给。搬迁之时每次最多百户,一是人数太多为朝庭觉察,二是怕人一多就会生事。
一切准备妥当,沙船己造好两艘加上以前的一艘以足以应付目前的运输任务。先搬迁的是煮盐的工人和其家人,现在煮盐的工人只有六百人左右,加上其家人不过两千人。分成五批搬完,到得岛上后自有人给他们分房,还来不及给他时间适应又让他们投入到煮盐的工作中去,目前的收入可不能中断。
其次搬迁的是各有长处的各类工匠及其家人,这批人等只有不到千人,分为两批很快搬完,上岛之后还是先分房屋。每户在住宅区分得一套,各种家当搬入之后,有人还觉得在梦中一样,想到以前四处透风而现在住入高大结实的房中,不少人喜极而泣。
以前煮盐的海湾现在只驻有一队护卫,在此驻扎的原因是为岸上的贩盐一但有了争执好迅处理。现岛上共搬来煮盐之人和各类工匠加上护卫队及他们的家人共四千多人,王俊决定其余要上岛的人要等岛上安稳以后,建好各处聚居点以后再搬,以防一下全涌入岛上无所事事而生是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