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骨玉棋谱(1/2)
话不多说,三日后,袁裴与说书先生略做收拾便偕同西行。.袁母原本还有些顾虑,可一听有救命恩人陪同,一颗心踏实了不少。那日说书先生一路把袁裴送回家中,正是袁母亲自出门迎的,见他虽然衣装是朴素了点,可眉目间也没有一丝邪恶,言谈举止也甚为得体,她自是为袁裴能结识到这样的人感到欣喜。
二人离开镇江府后昼行宿憩,不多日就来到了庐州。此地本也算是民丰物蚌,但由于去年雨水较大引得淮水肆虐,周围田地又多低洼,致使收成锐减的只于往年三成左右。又加上现在正值三月春黄不接时日,所见百姓几乎都为流离难民,自是苦不堪言。现在已是傍晚时分,再继续赶路已是不太可能,他二人就找了家旅店先安顿下来,然后出去吃饭。饭馆里也是冷冷清清的,小二看这光景下还有人前来吃饭自是高兴,赶忙上前招呼。袁裴随便点了两个小菜,又要了一壶酒,叹道:“唉,真是民生多艰啊。一路看到如此多的难民,心里真不是滋味。”
说书先生也道:“此朝自开国之日起就较为清明,可恨天灾**也不是谁人能左右的,但愿国库早日拨下赈灾粮款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了。”
恰此时小二端上酒菜,一听二人话语,接道:“赈灾粮款早就到了,前些日子在衙门口也曾放过那一两次,前去领救济的难民排满了两条长街。可后来官府又张贴榜文说难民数量过多,上头拨到的米粮只那两日便光了,知府正在继续上书灾情,让百姓先回去等候。可这一等又是几天过去了,直到现在连个音讯都没有。像我们这样有点米粮积蓄的倒还好些,可怜了那些本就为佃户的人家,甚至连树皮、草根都已入了锅。”
袁裴一听,大感不解,咨问道:“这也奇怪,朝廷每次划拨粮草怎就这么一丁点儿,也太小气了,不诚心让人饿死么?”
“客官说的是里,可上头如此说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小二也摇头叹息道。
说书先生又接道:“据老夫所知,每次朝廷开国库赈济难区调拨的粮草至少有十万石,莫说只两日,就算放五日十日也足够了。”
袁裴不解,疑问道:“我虽对粮草什么的知之甚少,但依前辈所言也极是。可另外的又到哪去了呢?”
说书先生听了此话,不禁被袁裴的幼稚逗得苦笑出声,道:“自是有人从中克扣,那么多粮草总不能不翼而飞吧?”
袁裴恍然大悟,“啪”的一拍桌子道:“狗杂碎,救命的东西他们都敢克扣,不行,前辈,你我一定要把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方能安心离开。”
说书先生一看他此番激动的样子,正要说些什么,可一抬眼便看到了两个公差打扮的人走入店中,便向袁裴使了个眼色,转口道:“这事怎是我们能管得了的。不如就好生吃饭,酒足饭饱后只走咱们的路就是了。”
袁裴会意,也不多言,沉下眼拿起筷子也吃了起来。店小二慌忙去招呼刚进来的两名公差也不必多述。
饭毕二人回到了下榻的旅店,说书先生郑重向袁裴教导道:“江湖险恶,隔墙有耳,你我行事要万分小心才对。你一身侠义肝胆令老夫也是佩服,可鲁莽多言不仅难成大事,反容易引祸端。望你在日后只身行走江湖多思多行,也免被歹人算计。”
袁裴听此,心内由衷感激,道:“多谢前辈好言教诲,晚辈定铭记心中。只是今日所遇之事实在不忍放下,还请前辈忖度。”
说书先生沉思了一番,道:“此事也不难解决,只要你我二人于今夜二更时分去官府衙门内走上一遭便可。那些贪官污吏大多是怕死鼠辈,我们以性命要挟逼其放赈灾粮草,他们必定满口答应,然后你我可在城中小住两日一观动静,若放了我们就可离去,若未放就取其项也算给百姓一个交代。”
袁裴听完,感觉眼下没有什么更好的计策了,便答应了下来。
夜入二更,二人带上剑器、蒙好头脸便直奔官府而去。前院断案公堂已无灯火,后面起居之地却是一片光明如昼。二人轻步越过数到屋脊,忽听一个声音道:“大人得此宝物,真是可喜可贺呀!”
另外一名被唤称大人的人却是一阵叹气,道:“唉,虽是个宝贝,可又是个热山芋,握在手里可烫手的紧哩!”
“大人何出此言,那尹大得了您的好处自然不敢声张,何况他本就以为这只是一串价值连城宝玉而已,天底下也就你我二人知道此事了。小的跟随大人数十载,难道大人还信不过我么?”
“这倒不是,你我相处这些年早就情同手足。只是那二十万石粮饷,若上头追问下来你我丢官事小,脑袋搬了家可就无福消受这宝贝了。”
原来正是这厮得了奸商好处与之勾结私吞了钱粮。袁裴正欲跃身而下,却被说书先生按下身形,附耳轻声道:“莫急,先听二人还有何勾当也不迟。”
“大人,小的有一计不知可不可行。”屋内人又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