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重振朝纲1(1/2)
三人一直喝道深夜才散,咸丰亲命一名总管太监把李强和二肥暂时安置在紫禁城边一处公王旧府中。
临走时,李强还惦记着玉娘的安危,于是对咸丰说,我还有几个朋友也都有仙根,只是与僧王出了一点儿误会,现在被囚禁于王府地牢中,向请皇上下令把他们也接过来。
咸丰一听自然是不打折扣,马上派总管太监到僧王府去提人,李强不放心,亲自跟着这名太监来到僧王府。
可来到地牢却不见那些的踪影,地牢里一片狼藉,几座牢门都已被打开,栅栏上还留有刀剑的痕迹。
地牢看守说,这些嫌犯刚刚已被十几个武艺高强的蒙面人已劫走了。
在回来的路上,李强百思不得其解,猜不透究竟是哪些人能有这样的本事,出入僧王府简直如入无人之境。但起码可以断定,这些人肯定和冯九道他们是一伙的,玉娘总算脱离了危险。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还没亮,总管太监就把李强和二肥叫起来,两人简单的洗漱、用餐之后,随着太监一同赶往紫禁城太和殿。
咸丰早已在暖阁等候多时,昨夜里一脸的晦色一扫而光,显得容光焕,像变了个人儿似的,见到两人更是兴奋异常,拉着他们的手百般亲热,详细询问住处是否满意,吃食可还称心等等的淡话。
两人都觉得咸丰虽然是个倒霉皇帝,但这个人还是蛮不错的。
几人在一起吃了一会儿茶,但听殿外钟鼓齐鸣,上朝的时间到了。
咸丰春风满面,带着杆肥二人来到大殿。
殿内外跪了一大片文臣武将,三呼万岁,声震九霄。
众位文武大员忽然见皇上带着两个不知名的布衣来到大殿,都吃了一惊。
僧格林沁站在前排班部中,见到这两个人吃惊更甚,本想用这两个刺客蒙混过皇上,没想到他们不仅没被识破,反而趾高气扬的出现在大殿中。
咸丰端坐在雕龙宝座上,看看阶下李强和二肥,一时间觉得说话也有了底气,朗声道:“自我大清定鼎以来,几世先皇开辟出万世不替之功业,可谓物阜民丰、四海昌平,可到我朝以来,内外忧困、民不聊生,可说是遇到了百年未有之困局,众位爱卿可知是什么缘由?”
众文武不知道咸丰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都不敢接口。
咸丰续道:“究其缘由要者就是朝无大贤,承蒙上天眷顾,今日我朝迎来了两位大贤,论德不亚于孔孟,论能不亚于管乐,论才更不亚于卧龙凤雏,大清能有二位高人相助,必能克祸避劫、无往不利。”
咸丰一指两人说,这位是木子先生,这位是月巴先生。
李强差点儿没了出来,心想咸丰还真能整词儿,木子先生,月巴先生。
众文武先是一愣,随后都顺风接屁,纷纷过来向两位先生问好套近乎。
僧王铁青着脸,瞪着两人一语不。
喧闹了一阵,咸丰又道:“从今日起,这二位先生将代朕重振朝纲。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空口无凭,有物为证。来人啊。”
太监早就准备好了,捧着个黄缎子方盘呈给咸丰,咸丰掀开黄绸,拿起一把宝刀来,红木刀鞘,外蒙一层绿鲨鱼皮,刀把上系着一个象牙骨牌,上写着四字:神锋握胜。
咸丰把宝刀递给李强,李强谢过皇上,两眼闪着寒光看着众文武。
咸丰对众文武道:“而今内忧外患,朝野上下人心浮动,官风尤为不正,李爱卿今后代朕整肃官风,凭此刀可诛贪官污吏,行先斩后奏之权。”
(那位说,咸丰为什么对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这么信任,竟敢一上来就委以大权?其实说来也不奇怪。第一,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咸丰梦中得仙人指点,认定了李强和二肥是身负天命的高人。第二,咸丰虽然贵为天子,但如今大清朝这一堆烂摊子把他搞得焦头烂额,整顿朝纲这件大事他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正好把两个陌生人推到前台,一旦办成了,当然可以重振皇帝在大臣中的威信,要是办不成,正好有这两个人当替死鬼,自己一点儿风险也不用担。像这样两全齐美的事,谁不干谁是傻子。)
咸丰说罢,惹来了众文武一片议论之声,其实哪个大臣心中没鬼,一听说这事,那就像动了他们眼珠子似的,玩命的心都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