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奔跑!老实!(1/2)
第973章 ∶奔跑!老实!
西凉王城内,百姓闻得唐军进城,沿街摆满香灯烛,挂红结彩欢迎,进了朝门,徐晓乐使金吾卫大军驻扎王宫外,领诸位将领上了金銮殿,再受西凉君臣参拜,旋即,传令军士携带西凉降表,押送数车金银珠宝往大唐京城,呈报大唐天子。
诸事完毕,西凉王设宴款待秦晓乐等将领,又是送出几多奇珍异宝,秦晓乐笑纳。
大唐朝廷,皇上李治接报西凉国哈迷王降表大喜,传旨使徐晓乐释放西凉等诸国俘虏,率部班师,旨意中使西凉王不必亲临天朝,派出太子为使节临朝听旨便可,其西凉属地以“沙江”为界,东面尽归大唐,以西归还西凉,仍由哈迷王坐朝管辖,从此为大唐番国。
因征战西凉胜利,皇上李治又改大唐年号为“开耀”(681年9月)。
从大唐“仪凤”三年(678年)十月,李治御驾亲征西凉开始,历时三年的征西之战终于结束。
旨意到达西凉,鲁国公程咬金为大唐宣旨官于唐军军营设立香案,使西凉君臣往城外唐军军营听旨。
哈迷王率文武往唐军军营听唐天子旨意,山呼万岁!
秦晓乐按旨意,传令大军交割西凉等国战俘,诸国使臣感念唐朝皇帝仁慈,提出使本国使节往大唐参拜唐朝皇帝要求,愿意向唐称臣纳贡。
秦晓乐大喜允之,吩咐西凉太子乌鹰和诸国使节随大军东返,消息传出,竟是有西番七十二国使节随军俱往大唐京城。
唐军于西凉王城养兵数日,在西凉君臣及百姓的恭送下离开王城。
秦晓乐奉旨率金吾卫护驾,携二位夫人回到到东都洛阳,朝廷赐封的“忠国公”府,参见母亲长乐公主。
薛金莲封县主,定远将军。
“臣秦晓乐奉旨班师,请皇上、皇后检阅大军!”
然而、战事顺利,却不料关中发生水、旱、蝗等自然灾害,使关中闹起粮荒,百姓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征西之战,你没有使朕失望,其功甚伟,奈何你小子年纪轻轻已然位高爵重,却让朕如何赏你?”
王凤儿封一品诰命夫人,卫国将军,樊梨封一品诰命夫人,辅国将军,刁月娥为齐王徐天义女,封郡主、忠贞将军。
大军兵进“寒江关”,樊梨父亲樊洪携儿子及麾下众将出关迎接,设宴犒劳大军,官衙内家人团聚,秦晓乐于家宴上笑着说:“不如使此关交与两位舅子驻守,岳父、岳母大人等往京城享受荣华。”
为迎接征西凯旋大军,皇上李治、皇后武则天从洛阳皇宫驾临长安,得报征西大军离城不远,皇上、皇后携太子李显,满朝文武于长安城外数里地摆开仪仗,迎接大军。
长安城外盛大的欢迎仪式后,秦晓乐交还征西元帅帅印,李治传旨鸿胪寺官员接待西凉太子,七十二国使节,使其择日上朝觐见。
天明,大军放炮开拔,樊梨哭别父母、兄长。
大军在路非止一日,终至大唐“玉门关”,过关再行一月,前锋军已然临近长安。
众军闻皇上旨意,欢声雷动,此起彼伏的呼声,使李治大感兴奋。
大军一路归心似箭,过了“玉龙”城,“芦关”等西凉城池、关隘,收拢唐军于此的驻守兵将,使城池、关隘复归西凉将领守卫,大军渡过“沙江”后,按皇上旨意,于“沙江”东岸设立水寨驻守,归奉旨升任总督的“白虎关”的守将程处默节制。
听得父亲所说,秦晓乐一时间想通许多不理解、不明白之事,想徐家占据诺大地域,家族军队精锐,却不称霸、不做王,原来父亲早将天下大势看得清楚,宁愿使家族延续世代,不愿得数世风光,因子嗣争夺权势而四分五裂,终使家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接下来数日时间,朝廷对征西将士皆有封赏。
窦仙童、陈金定封一品诰命夫人,分别为安平将军、安远将军。
一时间,征战西凉阵亡将士家属多立生祠供奉秦文远、秦晓乐父子塑像,使子孙铭记徐家恩情。
秦晓乐拜见母亲,襄城公主安坐端详儿子如今不怒自威的模样,知儿子于大唐朝廷、军中已成气候,甚是欣喜,太平公主拜见夫君,徐德志跪拜父亲大人。
王凤儿、樊梨听得婆婆吩咐后告退,自有贴身的侍女侍候着往后院各自的新房御甲。
此话说罢,这位自来刁蛮的公主,却是将双手在夫君的脸面,身子四处抚摸,生怕他差了什么零件似的,其相思之苦显露无遗,稍后,娇嗔说道。
不久、皇上李治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又改大唐年号为“永淳”(682年3月)
其时,西突厥阿史那车簿率十姓贵族反唐,使兵包围“弓月城”,被朝廷新任安西都护王方翼破之,王方翼累功,本应封大唐夏州都督,却因王方翼乃废后王皇后族人不得重用,激起这厮兵变,勾连突厥贵族阿史那笃禄、阿史那元珍等反叛大唐,侵州并境。
“郎君此去数年,想煞妾身!”
秦晓乐闻言也不强求,笑着说:“哪日岳父、岳母大人思念女儿,尽可往京城相见。”
此上谕颁布,大唐军士皆感念皇上恩德,颂赞秦晓乐领兵有方,爱兵如子,齐王爷秦文远教子有方,秦家家风贤德。
……
见得前方皇帝仪仗,秦晓乐勒马缓行,见得皇上、皇后端坐临时建造的礼台之上,下马参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