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发财梦(2/2)
梁生祖籍广东佛山,西装革履,文质彬彬,港普话说得有板有眼。是一家香港艺术品公司的大陆代表,办事处就在湖畔五楼的长包房里。从他口中得知他们公司欲收购大量商业用装饰画(油画为主)供应海外市场。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人口红利”这个词,说白了就是大陆的劳动力成本低,与国际市场的差额大,是投资者的乐土。
梁生公司需求量很大,运作方式也不复杂,按他们提供的样稿和规格、数量,在规定的时间交稿,通常每月一结,画款两清,且可以结给我们指定的任意外币。问我有没这方面的资源,如有则让我提供样品,并上交一份相对长期的计划书,通过后即签合同开始运作。
在这个透过茶色玻璃看得到西湖一角的湖畔五楼客房里,我第一次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我看了梁生的样稿,虽然是商业作品,只求表面化,但以我的水平驾驭起来还缺乏点自信。我找到了我弟飞仔的同班同学金平。
金平留着一头令人羡慕的长发,是飞仔他们工艺美校年级里的美术高才生,因文化课差几分落榜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但对艺术的追求他一直没有放弃,白天画画,晚上复读文化课,以求来年再考。
在我看来金平的画作已远超美院的学生,不由为数不清的艺术天才因文化课折戟沙场而暗暗叫屈。我在他堆满颜料、画框、纸笔凌乱的家里随便找了一幅俄罗斯风格的风景油画,来到了梁生的房间。
不出所料,梁生对金平的画很满意,说:
“技术水准上完全没问题,唯一的问题是你们有多少人?能否保证前期每个月两百幅的量。”
我这才明白要完成梁生的任务,必须需要组成一支团队。
金平说他认识一些美院的朋友,可以找他们谈谈。因时间较紧,梁生只给我们一个礼拜确认。
离开湖畔的路上,金平说以样品的要求,他的速度满打满算平均一天一幅,按梁生的报价:刨去所有开支,根据尺寸计算每幅利润,一个月几乎能赚普通工作一年的工资。但考虑到其他人并非全日制投入,至少需要八个人才能保证每月的量。他说同学里面没几个人能胜任,要保证质量必须找美院的学生;让我不用画,只负责联系、统筹、后勤,从画作里抽佣金。
“不能让其他人见到梁先生。”金平最后说。
我觉得这个策划很好,似乎绿油油的美钞已在向我们招手。
那天还遇到了囡宝,我忍不住告诉了他。略懂金融的他说能外币结汇的话最好是要英镑,黑市兑换人民币差价大,这里还能赚上一道。
我心里美滋滋的,但已有点不太相信这样的好运会砸在我头上。
显然我的财运不如其他的运气。我和金平折腾了一个礼拜,也没凑起几个人。虽说美院学生不少,但画油画的也就那么几个,加上学校的课程安排与作息时间上的冲突、学生们对“机械式作画”感兴趣程度等等,都成了冒出来的新问题。两百幅一个月的量就像一道城墙横亘在我们与美钞面前。
梁生等不及,发财梦夭折。据小烨说最终梁生在深圳郊区布吉的一个地方联系上了一帮人,流水线创作油画,相当于油画工厂。对每个人美术要求不高,不少还是当地农民,却能跑出量来。加上交通也比杭州便利,生意越做越大,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那个地方后来被叫做油画村,还成了知名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