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并不想得知真相(2/2)
“?”四人一头雾水。什么是军队职业化?
“军队职业化是指兵卒和武官一样,每个月有工钱可以领,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直至死亡。一日成为军人,终身为军人。”
“五军都督府反复研究哈密大峡谷。得出新式火器能大规模杀伤敌人。今后的战场胜负取决于火器,而不是人数。拿着大刀的人再多,碰到分段式火神枪射击,只有丢命的份。”
“本王只留精兵强将。”
“兵将退伍时能得到一笔补偿。囚牛商行名下各部优先录取退伍将士。你们都知道,在囚牛商行干满25年,也有养老金可以领。”
“战功和资历越高,退伍补偿也越多。留在军队的人,战功越多待遇越好。北伐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因为养兵需要消耗很多国力,不懂经济学的太祖一拍脑袋弄出了屯田制。让军户一边种田一边当兵。种田要纳税,打仗要自备武器干粮。入了军户没有皇命不得改籍。民间百姓们调侃,“上辈子杀人放火、十恶不赦,这辈子才会成为军户”。
任何时代养兵都是一件费钱的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职业军人才能让效率最大化。就像民间的手艺人,一辈子干同一件事磨炼手艺。手艺能不好吗?老有所依是百姓们最美好的梦想。
军人退伍可以领取养老金,光这一条就有足够的吸引力。
朱厚照给宫人养老,宫人安分守己,宦官违法乱纪的事大大减少。囚牛商行给效力满25年的员工发放养老金,落榜士子、吏目纷纷来投,瞬间补足了识字人数不足的短板。
“朝廷要留精兵。处理不好大量将士解甲归田的事,极易造成社会动荡。所以北伐不能停,此乃其一。至于其二、其三、其四,想必诸位心里比本王更清楚。”
无非就是利益的事。过冬军服、军粮、兵器各个环节都能捞钱。水至清则无鱼,只要保证质量、贪的不多,朱厚照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殿下,臣想知道这三年来您往九边扔了多少银子?”以前刘健不想问,怕自找麻烦。
朱厚照淡淡一笑:“不多,五六百万两而已。”
弘治朝每年能收到200多万两税银。全部用来养兵,官员都要喝西北风。
刘健摇头苦笑。难怪九边军队会听太子号令。内阁输的不冤。
朱晖消化着朱厚照的话。新式火器的威力巨大,的确会改变今后的战场局势。在足够的火器攻击下,敌人人数再多也不用怕。
“北伐肯定要打。混乱的鞑靼肯定也组织不了像样的反击。我们现在要讨论如果来打这次仗!不能白花冤枉钱!”
“拿下北地后朝廷如何有效管理才是关键。别像原来的辽东都司,都成了武官世家的地盘。本王决定把大把的银子用于交通道路建设。路修好了,才能调兵、运送物资对吧?一半人手警戒,一半人手修路。”
“虽然本王派了不少人绘制北地舆图。但北地很大,舆图精确度不高。五路大军行军,正好把北地跑上一遍重绘地形图。”
“鞑靼人要养精蓄锐,正好给我们时间设立钢铁长城。五十万大人应该足够。就怕铁丝、地雷数量不足。”
“……”
朱厚照说了很多,给了其余人一个错觉。北伐出动的五十万不是将士,而是苦力!
“要给将士们足够的荣誉感。所以达延汗的事,需要诸位守口如瓶。”朱厚照认真叮咛四人。
刘健忍不住吐槽:“臣明白。将士们不是干苦力,而是在为大明开疆扩土挥洒汗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朱厚照鼓掌:“刘首辅总结的很到位。好了,最后我们谈谈金矿的事……”
散场后,四人浑浑噩噩离开小会议室。
他们其实并不想得知真相。他们宁愿和百官一样,被太子瞒着,高高兴兴为北伐献策献力。
蔡震突然拉住刘健:“刘首辅,太子让保国公入阁,方便北伐后裁兵安抚武官。那么太子让我入阁,又有什么打算?”
刘健摇摇头:“别问本官。本官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