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二次会议(2/2)
第二个议题是农转非。考验城市发展水平的时候来到了。
“小博士学习机给任城带来了10多万就业机会,摩托车厂、主题公园的贡献也很大,把前两期农转非的人员安置了不少;现在我们准备推出第三期农转非工程,也是20万人。”刘书记这次没等着杨书记进攻,第一个站出来了。
“刘书记,你们还是小心点儿,太依靠一个产品的话,要是出了问题可就麻烦了,”杨书记一点儿也不眼红,“我们的第三期也是20万人。”
刘书记还没急,彭城张书记先急了:“老杨,你们市总共才多少人?前面两次农转非已经转了30万人了吧,农村不留一些人种田?”
兰陵本就是工业立市,四百多万人口只有两百多万是农业人口,经过两次农转非已经有30多万人进城了,同时带动了两倍的老人和小孩等家属,现在只有100万人在乡下。
“没关系,我们还可以跟。徽省和苏北一些地区的农村户口,以前受灾了留在兰陵,现在又带来了不少人来这里务工。这次我们打算向他们开放,在册的就有二十万人。”
张书记这次是真的郁闷了,当初这些灾民可是彭城负责照顾的,没想到肥水最终流进了兰陵。
刘书记和杨书记都在看着他,张书记也不好意思隐瞒:“我们这次就不跟了。以前两期农转非还没消化完呢,建的仓储中心、钢厂都是资本密集型的,主要是电子组装厂、物流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消化了一些。以后我们加紧把建筑工程公司整合一下。”
高校长参加了两次闭门会,知道彭城落后的根源,提出一个建议:“学习机、交换机等电子产品很多都外包给了辽省,其实彭城这边的空间也很大。”
“主要是那边有原材料、机械厂等配套,也有大量的产业工人。彭城的农转非人员至少需要接受一年的技术教育才能成为产业工人。”江奕又一次给自家的培训机构做了广告。
问题是人家的培训机构从来都不盈利,让任城和彭城都没办法埋怨。
第三个议题是城市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计划生育以后,幼儿园、中小学校的需求在下降。我们应该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支出。”张书记这次率先发言,他也不想总是被动地接别人的球。
只是这次球没发好。
“这是全国性的,大湖城却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已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而且这种情况还将会持续下去。现在兰陵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外地务工人员,难道第四第五期农转非以后,任城和彭城还消化不了本地无业人员?”杨书记又把球踢回来了。
刘书记和彭书记相互对望了一下。
是啊,前几年哪儿敢想今天会是这个局面?
只是,他们对产业布局一直是被动地接受,真要让他们预测一下今后的发展趋势,还真是超出了能力范围。
“以后如果芯片代工厂,也就是半导体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能够产业化,估计能吸纳20-30万劳动力。”江奕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世富士康、台积电等工厂应该在大湖城。
“能有这么多工人,那得是多大产值?”研究院就在任城,刘书记兴奋地一塌糊涂。
“听行业专家说过,产值肯定很高。不过对于人才、劳动力的要求也很高。估计会有很大一部分放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已经被江奕成功塑造为大湖城的镜子,明晃晃地让本地不安宁。
这一次没人觉得刺耳了。
别说人才和劳动力需求了,这些术语在座的听都没听到过。
高校长这时候才听明白了:“江奕,你说的是不是美利坚国的硅谷那边生产的芯片?这个可是高精尖产品,你们要是能够产业化,居功至伟!”
“对,我们也要增加对大学的投入,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这次说到彭城家里去了,张书记高兴得不行。现在兰陵仅有的高校还是大专,任城仅有的大学还是师范类。
江奕摇了摇头,一个新的产业哪儿是这么容易建立的。
“这些劳动力主要是操作层面的,职业教育就能达到要求。所以希望以后的博识教科证书可以作为各地职称申请、就业、加薪升职等的重要依据,和全日制教育具有同等效力。”
“至于设计类人才,扶桑国也不多,只能去欧美等国招聘。”
杨书记这时候反应过来了:“江奕,你放心去招,兰陵这边今年再建500栋别墅。”
刘书记和张书记有些呆住了。
金凤凰只会选择梧桐树。
可笑自己还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不愿意出钱去给这些高端人才准备好住房等生活设施。
“我们还计划从外地招来一些高学历人才,比如游戏设计、半导体、通讯产业、物流,估计会有上万人。这些人需要相应的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条件。相对来说,东北那边的条件要好一些。”江奕又一次抬出了东北。
“江奕,我们这一次建500栋别墅,也顺便让刚整合的建筑工程公司练练兵。”彭城这次坚决不能再不跟了。
“任城这边争取建1000栋。这些高端产业现在都在任城养着,我们说什么也要把他们养大。”刘书记终于发现,亲情牌不管用了。
江奕一句话都没提自己是任城本地人,甚至还不愿意提起。
难道地缘优势变成了地缘劣势?
想到这里,刘书记出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