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紧急输血(2/2)
“是,坚决完成任务!”海上花站了起来,向戎瑞敬了个军礼。
“好,坐下说。”戎瑞向海上花摆了摆手。“这次和你一起去的还有红军总医院的一位军医,他将和我们一起行动并进入南方游击区。他负责军医训练班,办两期。每期三个月。你负责的基层连队卫生员训练班,将开办四期,每期都是一个月的时间。至于训练班的地点,到时候南方红军游击队方面会做安排地。训练班结束后,红军总医院派遣的军医将留在那里,负责组建战地医院。”
“首长,我也留在南方游击队吗?”海上花的眼神一黯。
“不。训练班结束后,你还要返回特勤局直属医疗所工作,这边也非常需要像你这样有战斗经验的护士。”戎瑞摇了摇头。“而且,你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要运送一批医疗器材返回延安,具体的事情到时候再和你详谈。”“是!”海上花的黯然神情一瞬间就不见了。的山谷。延安地第一家也是唯一的兵工厂就坐落在这里。这一处山谷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唯一的入口处是一个红军的军营驻地,不知底细的人根本就无法发现里面地秘密。即便是知道了这一处山谷是红军地延安兵工厂。外来地人是很难通过严密的安全保卫检查地。为了红军的这个宝贝兵工厂,中央军委可算是下了大本钱的。
延安兵工厂的主要设备就是特勤局从美国斯普林斯菲尔德武器公司进口的那条m1903式步枪生产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陆陆续续偷运进来的其他军工机器设备。由于军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问题暂时还没能有效解决,兵工厂地步枪生产线还没有正式量产,生产量很小,每个月还只能生产五十支m1903式步枪。不过。即便如此。还是非常令人兴奋地,毕竟红军已经具备了梦寐以求的自己生产轻型兵器地能力。
“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弹药补充,这就是我对大家的要求!”戎瑞扫视了会议室内的七八位男女,笑着说道。“我知道大家都是从欧洲返回国内参加抗战的军工工程师,都是非常优秀的专业人员。欧洲的先进技术和你们的聪明才智,造就了你们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这当然很好,非常好!可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没有欧洲那样的生产条件、资源条件、人才条件和设备条件。我们不可能像德国国防军、英国皇家军队或者美**队那样,有良好的军工技术支持,武器装备毁损了可以得到很好的维修,甚至干脆就扔掉换一支新的。呵呵,我们根本就不就有这样奢侈的条件,甚至国民党中央军也没有,更别说我们穷得叮当响的红军了,要知道我们红军连全军都穿布鞋的最低要求现在也实现不了。”
会议室内有男有女,有年轻的也有头发灰白的老者,他们都是特勤局通过各种秘密途径从欧洲组织回国的军工技术专家。这七八个人组成了特勤局的军工实验室,也是红军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科研技术部门,也被称为一号实验室。一号实验室的主任是位女性,尽管穿着与一般干部无二的红军军服,但依然掩饰不住她典雅的风采,她就是原德国克虏伯军火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燕妮-武,一位中德混血的高级工程师。此从那一趟前往伦敦之行,她就失踪了,克虏伯军火公司正在欧洲千方百计地寻找她的下落,但他们绝不会想到燕妮26;武现在已经到了中国西北的延安根据地。这些人大多数是宋三一教授联络的人员,又几位则是总军事情报部推荐的人员。
尽管人数不多,军工实验室还是分成了几个不同的专业小组,枪械研究组、小口径火炮研究组和弹药研究组。军工实验室燕妮-武和她的技术人员们结合特勤局的建议,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仿制步枪、轻型机枪、小口径迫击炮和弹药方面,这些都是红军急需的军工产品。但或许是这些技术人员的习惯所致,他们太精益求精了,以至于在现有的简陋条件下遇到了许许多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戎瑞今天到军工实验室来,就是为了和燕妮-武及她的技术人员们协调这个问题的。
“所以,基于实战的要求和我们现有的条件,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对材料的要求低,能够快速生产,口径为6.5mm、7.62mm和7.92mm的轻型步兵武器和大规模弹药的生产应当成为我们研制的重点所在。当然我们也需要符合红军作战需求的火力支援武器,比如60mm和82mm迫击炮,比如重量相对较轻而又便于机动行军的12.7mm大口径机枪,又比如像德国g34型通用机枪那样的两用型火力压制武器。”戎瑞面对着技术专家们畅谈着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g34型通用机枪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武器系统……”
“我们这样的条件能生产吗,那玩意儿太精贵了……”
“同志们说得很对,g34型通用机枪的确精贵了一些,我们红军可玩不起这样的武器系统。”戎瑞点点头,笑着说。“但是,诸位军工技术专家想过没有,能不能按照g34机枪的思路,研制一种简化版的适用于我们红军作战需求的通用机枪呢。请注意,这样的通用机枪要尽量地造价便宜,太贵了我们可装备不起,即使再好也没用的哟,呵呵!”
小说网手机问:wap.16kwww.16k.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