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姐弟重逢(1/2)
“大佐阁下,野栀子来报,支那国共两党的谈判地点和时间已经查清!”福康隆又的助手把一份情报放在了他的面前。
“很好!”福康隆又大喜,他正等着这份重要的情报呢。“什么,国共谈判已经开始了两天了!不过,这没关系,只要他们还没开完就行了,呵呵!大野小姐,马上给我挂通岛田寅次郎中佐的电话!”
“是!”大野玫子立刻拿起了电话,片刻之后便挂通了驻沪海军陆战队参谋课的电话。“岛田阁下吗?……这里是清水机关,对,我就是大野,福康机关长阁下请您听电话!……大佐阁下,岛田阁下的电话通了!”
“嗯!”福康隆又接过了助手递过来的话筒。“岛田军吗,对,是我呀!……对,你这个猜对了,呵呵!……马上到我这里来,我们有活干了!对,马上!……好,我等着。”
“大野,马上召集机关相关人员开会,现在是晚上十八点三十七分,岛田中佐来还要一会儿,这样吧,安排在二十点整。”福康隆又看了看手表,对助手大野玫子说到。
“好的,阁下,我马上去办!”大野玫子点了点头。
“等等,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以后要称这个国家为中国,你明白吗?”福康隆又瞥了自己的助手一眼,然后摆了摆手。
“是,大佐阁下!”大野玫子转过身,撇了撇嘴。小宴会厅。
今天是德国顾问团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国民政府军委会在中央饭店举行了一个只有高级人员参加的小型庆祝酒会。十年前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政变之后,原先一直在帮助国民政府地苏联顾问团已不可能再呆在中国了。于是蒋介石想到了聘请德国的军事顾问。蒋介石聘任的第一任军事顾问实际上是位德国的退役上校麦克斯-赫曼-鲍尔,据说此人地军事水平相当不错,而且还是德国总参谋长鲁登道夫的重要助手。以后的各任顾问团团长都是在德国相当有名气的人,不乏卓越的军事家。比如第三人团长乔治-魏泽尔,德械师实际上就出自此人地手笔。他还参加过三二年的淞沪抗战和三三年的长城抗战。当然围剿红军和中原大战也少不了他的身影。第四任顾问团团长约翰内斯-弗雷德里希-列奥佩德-冯-塞克特将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国国防军之父。实际上,以后的闪电战最初是出自他地谋划,早在他担任国防军总司令期间就曾经进行过类似的新式战术训练。此人虽然大名鼎鼎,但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回国后不久就病逝了。两年前。当初作为塞克特将军助手的法肯豪森将军接替他成为了第五任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
原本想这样的庆祝活动,应该是以国民政府的名义主办的,但因为第一任的德国顾问团是蒋介石私人聘任的,并没有经过德国政府和军队的认可,所以在官方是不被承认地。中国方面当然是从第一人开始算了,于是就有了两个周年庆的出现,一个为中德两国官方地,另一个则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办,规模也稍微要小一些。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当然是德国人的严谨和固执所造成的。不过这没关系,反正都是庆祝。大家乐呵呵的管他这样那样的官方性质。
毋庸置疑,不管怎么样,德事顾问团对中国的军事建设都做出了不小地贡献,初步建立了近现代化地军队体系。而且,在与军事相关的工业建设、国防体系建设、军事工业建设和军事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为国民政府提出不少很好地建议和意见。德事顾问团的工作不仅得到了蒋介石等国民政府主要首脑人物的肯定,也得到了各级将领的认可。所以。所以今天的庆祝酒会显得非常热闹。不仅是国民政府、军委会、各主要部门。连军队的将领们也来了不少,以至于整个酒会大厅里面到处是将星闪烁。扛着少将军衔的人都觉得缩手缩脚的。就在这一堆堆的星星们中间,却有一个人显得特别刺眼,不仅是因为他的年龄过于年轻了一些,而且还挂着上校的军衔。
这个年轻的上校当然是戎瑞了,他也是今天酒会上除了德人之外唯一不是将军的人。但与此同时,戎瑞也是今天酒会上唯一揣着两份请帖的人,一份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请帖,另一份请帖则来自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将军,上面有法肯豪森将军的亲笔签名。
“上校先生,您就是戎-瑞上校吗?”一个金发碧眼的年轻德官彬彬有礼地拦住了正想喝一杯戎瑞。
“我就是戎瑞,你是?”戎瑞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的德国上尉,这是一位非常英俊的德官。
“您好,我是法肯豪森将军的副官,贝内-林克上尉。”林克上尉朝戎瑞点头致意到。“很高兴上校先生能够应约前来,待会儿法肯豪森将军也一定会很高兴的,将军本人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与上校先生的相聚。”
“是吗,谢谢上尉!”戎瑞笑了笑说。“法肯豪森将军还没有到吗?”
“将军已经到了,这会儿正在小客厅与何应钦将军、陈成将军、顾祝同将军以及其他几位将军交谈,他们一会儿就会到了。”年轻英俊的林克上尉很有礼貌地回答说。“将军让我先来陪伴一下上校先生,您不会介意吧?”
“当然。林克上尉,当然不会介意了!”戎瑞摇摇头。“上尉的中国话说得很不错嘛!”
“还好,上校先生,多谢您地夸奖了。”林克上尉笑了起来。他笑起来的样子让戎瑞想起了后世一部叫做《英俊少年》的电影,那位男主角就跟他很像。“我的父母曾经在中国担任过武官,所以我跟中国还是很有缘地,实际上我是在中国的青岛出生。您知道,青岛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那里有很多德国人。按照你们中国人的说法,我也应该算半个中国人了,呵呵!”
“是吗,这太好了!”戎瑞惊奇地看着林克上尉,嘴里面蹦出了一句德语。
“您也会说德语?”林克上尉也很高兴,在中国会说德语的人并不是很多。不像英语、法语或者日语,这让林克上尉感到很失落。这会儿听见戎瑞上校地德语这么熟练,立刻就改成了德语对话。
“当然会了,上尉,我还可以从你的话里面听出一些巴伐利亚的口音来呢。”戎瑞笑了。
“您的德语说得真是太好了,要不是您是一位中国人,我还真以为是遇到了德国同胞呢,呵呵!”这位英俊少年的恭维还真不是盖的,这位上校先生不仅是中方地官员、法肯豪森将军的客人,而且还是一位亿万富豪呢。
“想喝一杯吗。上尉?”戎瑞看见一位侍者端着装满酒杯的托盘走了过来。
“当然,上校先生!”林克上尉高兴地答道。他立刻就招来了那位侍者。“上校先生,您要白兰地吗?”
“你不尝尝我们中国的名酒茅台吗?”戎瑞用手指了指茅台酒瓶说。
“不,上校先生,虽然我在中国出生,但我还是受不了中国酒的烈性,度数太高了!”林克上尉不好意思地耸了耸肩膀。
“哈哈!”戎瑞笑了起来。“那好吧,上尉。我们就喝白兰地好了!”
林克上尉端过两杯白兰地。把其中的一杯恭恭敬敬地递给了戎瑞。戎瑞当然不会客气,他的酒量还是很不错的。这样的白兰地喝上十几杯不会有任何问题。后世的时候,他就曾经跟一位法国情报局地官员拼过十六杯,直到彻底将对方喝得烂醉才罢休。之后,那位情报官的嘴巴阵地就再也守不住了。
“听说了吗,上尉,据说日本天皇弟弟率领地一个代表团正在欧洲访问,他叫什么亲王来着?”戎瑞举起酒杯与林克上尉轻轻碰了一下。
“是的,上校先生,的确有这么回事。按照行程,他们这时候应该在我们德国访问。”林克上尉喝了一口白兰地,点了点头。“您说的那位亲王,他不是是日本天皇的弟弟,应该是日本帝国裕仁天皇的叔父,好像是叫朝香宫鸠彦亲王。您知道,日本人的名字不太好记地,记忆起来很麻烦。”
“那可能是我记错了,上尉。”戎瑞笑着点点头。“我听说你们德国和日本之间正在进行政治谈判,有这回事吗?”
“这倒不清楚,不过,国内曾经让我整理一份有关中日军事关系地报告,我想可能是与您说的事情有关吧?”林克上尉迟疑了一下,但还是小声地说了出来。显然,这位林克上尉似乎对日本人不怎么感冒。
林克上尉上尉没有注意到地是,戎瑞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杀机。林克上尉说的那位朝香宫鸠彦亲王,也就是后来的日本上海派遣军中将总司令,此人对南京大屠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杀掉全部中队战俘的命令就是出自他的手笔。由于朝香宫鸠彦的这一命令,南京城里发生的大屠杀便一发而不可收拾,直接导致了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或许后世的中国人已经不太记得这个裕仁天皇的皇叔了,但戎瑞可不曾忘记。
“上校先生,知道吗,我……您知道中国是我的出生地,我对这个国家还是很有感情的。”林克上尉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又不便直接说出来。“我们国家的很多事情,其实……其实不是我们军人可以左右地。比如说法肯豪森将军。或者我们德事顾问团的很多长官,他们都对中国这个东方国家有着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尽管他们都是非常纯粹的军人。如果……您知道地,如果将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