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过去的日子(1/2)
时间过得很快,临近了春节,项吉也终于放假回家了。阅读文字版,请上]
最高兴的自然就是项复的妈妈了,妈妈早就在盼着大儿子回来,一家人就都齐了。当然,爸爸和项复两人也都很高兴,只是两人没有像妈妈那样,全都表现在脸上。
华馥也开始放假,罗大乘也走了。他回了长海了一趟,之后就从长海回老家过年去了。临走的时候,他告诉项复,“一切都很顺利,年后,一切就都能准备就绪了。”罗大乘指的自然是境外那个华馥旗下的离岸公司注册的事情。
项复虽然知道长海方面一定会帮忙,但是还没有确定之前,依然是有些忐忑的。直到听到罗大乘这番话,才真正放下心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等公司注册好了之后再说了。
项吉这些最晚放假的学生也都放假回家了,这个时候的村子里,又热闹起来了。有了孩子少年人的嬉闹,村子里顿时多了不少生气。平时白天也不是看不到什么人走动了。
其实原本大部分村子里的人还都是在家务农的。种地不必说,还有养鱼,养虾,甚至养珍珠。所以在项复的记忆里,他还是高中的那个时候,虽然小孩不在,平时里村子里还是蛮多人的。
不过现在有了些改变,因为项复家承包的石矿的缘故,村子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到项复家的石矿做工去了。
毕竟项复家的石矿,不只待遇好,有保障,还很安全。村子里在其他石矿做工被压到了腿的王德根,就是最好的例子了。王德根,瘸了条腿还也一直在石矿做事,帮助项复爸爸做安全管理,既不辛苦,又没有危险,待遇还十分好,谁不眼热?
而王德根自重新回到项复家承包的石矿以后,不仅平时兢兢业业,十分用心地帮助项复爸爸打下手,看管石矿,回到家以后,还嘴上也总是挂着项复家的石矿里怎么么怎么好,项复的爸爸项建国和项家一家子有多好多好之类的话。王德根的感激涕零,让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项建国不计前嫌,还真心帮助同村人的事情。
所以,只要是有劳力,又肯吃苦的人,愿意去石矿作势的,都被项复爸爸项建国招收到石矿上班了。反正项复家现在承包的石矿,早就有四五个了,而且每个石矿都越采越大,人手永远都不够。
虽说项复也提醒了爸爸,熟人有时候反而不好管理。毕竟大家的人情都在,不能搞地太僵,回到村子,还是要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过项建国是一个念旧的人,虽然知道项复说地有道理,还是义无反顾优先接受了自己村子里的人。
于是在村子里,平时白天里,除了一些老人幼儿和在家忙家务的妇女,村子走动的人少了很多。
现在这样,整个村子里这种热闹而又温馨的气氛,让项复十分眷恋。想想以后,项复他们这批人都长大了,大部分人都在县城里买了房子,搬到县城居住了。平时里的村子,除了少数老人,连个小孩都看不到。大部分人家都关着门,村子里的路上,也没什么人走动,冷冷清清的。
所以项复特别珍惜现在这样的热闹时光。
这些天,每天项复家门口,总会聚集不少人。项复项吉,和项启亮自不必说,还有项启亮的哥哥,项复家邻居的两兄弟,项国琴家的三兄妹中的两个,甚至云芸姐妹和在村子边上的一些人家的小孩,都会聚集在这里玩耍。
项复家的位置正是差不多是在村子的中心地带,而且又是在大路边上,左右几户人家跟项复家组成了一排,这几户人家门前的空地,正好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所以,从小到大,这些人都喜欢聚集到这里来玩耍。
此时,这些孩子们普遍都十多岁甚至十**岁了,大家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弹橡皮筋,玩玻璃弹珠什么的了。而是要么打羽毛球,要么就干脆拆了家里的门板,用两个长凳一搭,中间放几快砖头,砖头上搁一根棍子,开始打乒乓球。
如果不玩这些运动,大家就聚在一起晒太阳,打牌下棋。各种扑克玩法,军旗,象棋,五子棋,甚至是斗兽棋,几乎什么都有。不玩到吃饭时间,没人会离开。
而一到吃饭时间,村子里就会时不时响起类似,“小毛,吃饭了!”“阿华,快回来吃饭!”“勇子,还不回来?”等等叫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