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节 交锋时刻(二)(1/2)
“铁拳1呼叫所有铁拳,向着西大堤前进。.26dd.Cnachine相比。
“铁拳5收……”
“铁拳8明白……”
随之而来的电台沉默让我明白,除了铁拳5号和8号之外,全连剩下的机甲就只剩下我和鼠标了,这也意味着短短不到十余分钟的突破战就让鼠标指挥的这个机甲连损失掉了六台RS-90。
“铁拳1,这里是铁拳4,你的呼叫很清晰。”我点动着触摸屏幕,跳转了呼叫频率,接驳到了指挥频道。
“铁拳4,注意掩护我们,铁拳5、铁拳8跟我上。”作为连长的赵钦杰显然也是恼火万分,以至于下达命令的时候,话语都是在颤抖。
我能够理解此时鼠标的痛苦心情,就在两天前,我刚刚来到他的连队的时候,这家伙在给了我这个老朋友一个久别重逢的拥抱之后,便是滔滔不绝的介绍起自己指挥的代号‘铁拳部队’的连队,从他那不无得意的话语中我能够直接体会到他与这支部队、与身边每一位战友的感情有多深。或者说,鼠标的那种带有夸耀色彩的自豪感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然而现在,当他需要去面对身边的战友一个个阵亡,熟悉的伙伴所存无几的现状的时候,那种曾经的眷爱与自豪被无情的战火给燃烧殆尽之后,剩下的也只有痛苦了。
记得半个月之前的那次战术&技术检讨会议上,一名来自机甲战斗部队的连长愤怒的指着我们技术研发部刻意为这次会议而赶工出的RS-60型‘射声’步行机甲的全比例模型,几乎是瞪着血红的眼睛告诉会场上的所有军官和技术人员:“仅仅在防护性和火力上来改进机甲的缺陷完全是你们的一厢情愿,你们***可知道一场接触战,我们全连就死得只剩下我这个当连长的,知道为什么吗?仅仅就是我们的机甲移动速度完全赶不上那些该死的机械终结者。”当时会场上的气氛完全因为这位连长的一番话语而变得凝固起来,那台RS-60的全比例模型也仿佛变得黯然失色,之前技术人员一心想要以这种还处于在试验阶段的步行机甲来给这次检讨会议缓和一些失败情绪,试图用这种还在试验阶段的新型机甲来鼓舞一下士气,然而……
现在我终于可以理解当时那位连长为什么这样愤怒了,但自己的兄弟、战友不断牺牲的时候,那种痛苦显然并不是身居后方的技术研发人员所能够想象的。通常情况下,这种痛苦似乎只是我们统计出的提交给上层的一个个毁伤数据,譬如某次作战被毁机甲多少台,被什么样的武器击中哪个部位而造成的毁伤。甚至在我们的报告中都没有一点点的人员伤亡数字,而整个机甲技术研发部从上到下还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合理的,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认为人员伤亡统计那应该是后勤部门该干的,他们需要准确的数据去安排墓地、发放抚恤金。
如果不是身为机甲设计研发部副总监的潘橙给予提议,也许整个技术研发部始终都不会拿出这样一个计划-派出一些统计员暂时加入战斗部队,在实战中确切得出现阶段装备部队的机甲所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纸上谈兵,仅仅坐在办公室内点开电脑上的一封封自前线部队发来E-Mail,再来根据这些材料得出一纸洋洋洒洒的所谓统计报告,最后研发团队再根据这纸报告来改进或者研发新的战斗机甲。
“铁拳4号,注意接敌,注意接敌。”鼠标不无愤怒的面庞跳出在显示屏上,“不要分神,要不然谁也救不了你。”
在鼠标的提醒声中,我匆匆回神过来,越往海滩方向似乎战斗也越是激烈起来,我显然对于Machine在这次作战中的火力认识不足,至少当它们开始猛烈炮击整个战线的时候,我还认为着这次在连云港方向的上陆作战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试探性的进攻,就跟之前在日照、盐城方向的作战一样,并没有太多的支持火力。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也许是跟我一直持有的“机械的人工智能始终不如人类大脑”的认识有关吧。但显然这次战事要极大程度上改变我的这种认识,事实上看着眼前的那片火海,我已经在改变着自己的认识了。
现在通往连岛镇的西大堤已经完全的处于在机械的炮火封锁下,那些该死的T-7型‘斗犬’所装备的双联装155毫米火炮直接可以用可怕的榴弹覆盖我们的进攻部队。作为主攻部队的第2机动步兵旅在猛烈的炮击下完全不阻滞了前进的步伐,这支有着“快反第一旅”称号的英雄部队此时却怎么也无法冲向对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