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逃遁,原来也是一种爱(1/2)
一
微是她的QQ名,当初微加我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奇怪,觉得微与众不同。
我说:微,为什么要叫“微”呢?作为女人,叫“薇”岂不更好,更女性化一些。
微说:我是天地间微小的风景,我只是一粒沙子,本来就很渺小,微不足道啊!
我讶然。
我说:也是。微,其实我们都是沙粒,一阵风,就可以将我们吹得无影无踪。
微说:我们虽然微小如沙子,但我也会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出好看的颜色。
但不幸言中,微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吹得无影无踪。
我自责。开始恨自己,为什么要说那样的话,毕竟我们相识才半个多月,毕竟微的脸庞曾经那样的丰润,充满人生的美好。
二
那天晚上,我正在写稿,微突然*了我的视线。微申请加我,她输入的验证开场白很诱人:一个有故事的人。
一个有故事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浪漫的人,一个很沉重的人。我的大脑飞快地旋转,我这样理解着微的意思。
微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想挖掘素材的话,找我,应该不会令你失望,虽然我很普通,很平凡。
然后,微给我传过来一张照片,一座石头砌成的房子前面,一个女孩侧着身子眺望远方,背景里还有青山葱郁,草木葱茏。在天地间,微的确很渺小,我开始理解微为什么要给自己取这样一个名字。
微在照片中只有半个身子,绿色的风衣,非常的浪漫,且具有某种不可名状的魅力。
我看过微的资料,她的家乡在美丽的北川,她的年龄是*岁。
我笑语:省去100年的附加值,你今年应该是33岁,对不?
微传过来的笑脸很夸张。微说:是。给自己加100岁,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加久远一些,路走的更长一些。还有一点,那就是为我所爱的人加上50年,余下的50年留给自己。
哦!微的愿望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简单,它简单到将岁月串联成一条很朴实的直线,一条永远也走不完的路。
三
跟微说话,我常常显得漫不经心,因为微是看了4月份的《北京晚报》才加我的。那天的晚报副刊上发表了我的一篇情感文字《窗台上的秘密》。微在google中输入我的名字,从茫茫人海中寻找到我的踪迹。
我说:微,怎么找到我的?
微说:在湘滨,一个文学网站,你的文集里有你的QQ号。
是互联网,让微从遥远的北川走来,那儿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到我心中的北川,只停留在一张小小的照片上,一张有微眺望远方的照片上。
微说:我看了你的一些文字,特别喜欢那个《初恋如风》,那份对爱的执著与无奈。
微打字的速度很快,不等我回话,微又说:想不想听我的故事,我向你保证,它比你那个鸟窝里的故事一点也不逊色。那个窗台上的故事,尽管我仍然保留着对它的感动。
但我婉拒了微的故事,不是说很忙,就是说手头有稿子在写,我说我这人做事讲究次序的。我对微说:等我静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听你的故事,好不?
微传过来一张尴尬的图片,然后说:好吧!语气中明显透着一丝隐隐的遗憾。
我想到了安慰,于是对她说:微,很快的,我就会走进你的故事。
微说:对了,我是个老师,我的故事其实很平凡,很普通,只是我想你帮我写出来。我不想给自己留遗憾,尽管这个故事算不上故事,因为它很短,很仓促,而且稍纵即逝。
不给自己留遗憾。我忽然感受到微在这句话中透露出的沉重气息。
从微隐隐约约的话语中,我猜她想给我讲的故事,一定关于一段爱情,因为她断断续续地反复提到一个“他”,一个她爱过,又离开她的男人。
四
我终于可以坐下来,安静地听微讲她的故事了。
那天凌晨,我睡不着,来不及漱口洗脸,就爬上了电脑。
微的QQ亮着。
我说:微,这么早就在线上?
微说:睡不着,就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