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指点迷津(2/2)
王羲之喜得要站起来道:“太好了,现在就走。”
张玄天却是一脸犹豫的说道:“王大人且慢,此事恐怕要从长计议才行。”
王羲之皱眉道:“为何?”
朱亦在一边说道:“王大人有所不知,这佛图山本无名,乃是由天竺高僧佛图澄在山中首建佛图寺而得名,只是除了传言有樵夫误闯进去过,倒没有人在山上见过此寺。”
张玄天点头说道:“而且有寺便应有僧人传教布道,可是这太湖境内的传经僧人从未有来自佛图寺中,这佛图寺也似空中楼阁一般。”
石隐拉起王羲之道:“在下倒想去试上一试,说不定还找到了。”
众人看着石隐那自信的眼神,不由得对这个年轻人再次生出惊讶之情来,没有感觉到他的狂妄,反而让人有些佩服之感。
于是就此告别,留下一片狼藉之地,那黑衣老人也不知何时溜掉,只是他身受石隐血龙之力反弹,已是无力在为害了。
看着石隐远去的背影,朱亦叹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这首宗之位老夫当真不存在妄想了。”
张玄天点头道:“如今所能做的,便是能在宗主大会上一扬我神纵宗之名了!”
太湖·佛图山下二人骑着白马,不过半个时辰便来到了佛图山下。
王羲之有点紧张道:“石兄,你可有把握?”
石隐盯神的看了看山路,沉吟了一下,笑道:“走吧。佛图寺就在前方。”
王羲之一路跟着石隐,看见他停停又顿顿,完全不按照平整的山路走,但是不一会儿,就见前方两块巨石当寺而峙立,一巨石横架其上,天成石门,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禅门”,一入石门,山地变平,古刹佛图便在前方。
寺周茂林环绕,长松蔽日,简直是避暑胜地。寺左有飞来泉,飞悬崖壁之上三折三迭,三迭三泻。流泉奔泻愈迭愈急,水声愈高愈远,形如玉花缤纷,声若春雷滚动。
王羲之不由得叹道:“这便是佛图寺?好一副美景。”
石隐笑着,二人十来步便以来到寺门,门上斜斜的挂着快匾,走了进去,寺里尘埃布满,蛛网一片,似乎许久没有人来过。
王羲之叹口气道:“看这样子,似乎已经不为人住了。这可如何是好?”
石隐早已打开天地视听之能,说道:“逸少,不尽然。跟我来。”
在石隐带领下,二人朝着寺后走去,只是一个白色的大洞出现在面前,仙境般洞天福地,洞中老树修篁,奇花异草,清溪碧潭,处处显灵露秀,趣若蓬莱仙境。
洞内有一线天,洞上架有八正桥。再往前走,洞的尽头,出现一悬岩,悬岩之上有五方巨石,垒成天然石塔高过10米,斜耸在高崖之巅。旁有石刻“乾坤一柱”。
同时,两个人影进入二人的视线之中。
吸引二人目光的两人则是在一块巨石之上,有一方石棋盘,坐着二人,一个白衣老者,长须飘飘,若山中神仙,一个身穿袈裟,长眉垂耳,神情肃然,若石雕一般。
王羲之见到有人,顿时大喜,拱手一拜,朗声说道:“弟子王羲之,见过高僧和天葵老人。”
却见二人毫不答话,如同石化了一般。
王羲之又要说话,石隐轻轻将他一拉,做了个禁声的姿势。
似乎大凡仙人高僧之类,最是喜欢考人的耐性。
二人便一直候着,一直等到天色将黑之时,一眨眼间,却见巨石之上哪有棋盘,哪有人影,只是虚无的空中,似千里之外传来清晰的话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遥遥佛音传自天籁之处,如醍醐灌顶,石隐和王羲之均是大智之人,相视一笑之间,其言无数,若有彻悟之相。
石隐的声音亦是如风飘来捉摸不定的说道:“原来人生如梦,拘谨认真是一生,混混沌沌是一生,悲悲戚戚是一生,喜笑怒骂是一生,放浪形骸亦是一生,逸少,我明白了。”
王羲之长叹一声,说道:“我也明白了,虽无神仙骨,亦无神仙根,想来是凡人,原来人生不必过于认真,秉性而为便已是真了。”说到这里,大笑一声,拍拍石隐的肩膀道:“既是如此,我们还在这里浪费什么时间,打道回府,我便不相信我娶不到楚楚。”
石隐看着王羲之亦是豪气大升,大笑道:“正是,**一刻值千金,我们还浪费什么时间。”
二人哈哈大笑,快步出了寺庙,朝山脚走去,快马两骑,直奔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