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民国外史 > 第十久节、先生北上

第十久节、先生北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异域纪 未转头时是梦 红颜非祸水 贴身女保镖 乌龙过招 糖是怎样恋成的 娇蛮皇后玉玲珑 文理双修2 异界 爱在尽头

11月11日,孙中山由韶关回到广州,次日,出席广州各界欢送会并发表演说。鼓励大家把广东建设好,使之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在这个演讲中,孙中山告诫全党东征讨陈是巩固广东根本之地的必然举措,要求广东同志积极努力达成此目的。同时一再主张“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与建设”。

11月13日,孙中山偕宋庆龄、李烈钧、邵元冲、黄昌谷、朱和中、马超俊等20余人乘永丰舰起程,汪兆铭则先一天赴港,在港等候。胡汉民、许崇智、杨希闵、刘震寰等乘江固舰送至黄埔,由于珠江水浅阻碍航行,下午3时始抵黄埔,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率全体官兵登永丰舰迎孙中山登岸与黄埔军校师生告别。

在胡汉民、汪精卫等人陪同下孙中山乘汽艇上岸,似乎知道自己很难再回到这个自己寄予最大希望的校园,他一一巡视了学员宿舍,教室,食堂,观看了学生表演的战术演习,阅兵。

唐龙没有参与这次的学生演示,他只是跟随在一边,用心的将这一幕记下来,他所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在黄埔军校操场内,孙中山向全体学生发表了简短而热情的演讲。

“我这次去北京,明知很危险,祸福难以逆料,将来能不能回来,实在不敢预测,不过北上是为了革命,是为了救国救民,虽有危险亦何所惧?北京现在的局势正是我党同志在北方努力的成果,现在他们通电邀请我北上共商国事,我能不去吗?不能。但革命是不是因此成功了呢?我要说没有。此次北上能否取得革命成效,实属难料,但我还是要去,这是因为只有我去了,表明我党的态度,才能影响北方的人民,以后的革命才会进步。民国建立已经十多年了,但国家依然纷乱,军阀横行,战火不休,其中我党内又有部分同志意志消沉,忙于追逐名利,我就想用行动告诉他们,投身革命是为了挽救中国,挽救民众,因此唯有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革命才有成功之希望,何况我已五十九岁,死也可以瞑目了。”

蒋介石听了孙中山这番话,非常惊讶,因为孙中山平常最乐观,如今却作此语,深为不解,乃问:“先生为何今天这样说?”孙中山答:“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时,倘在二三年前,我就不能死,现在有了这么多好学生,可以完成革命工作,我死亦无憾了。”说着不胜凄恻,唐龙在一旁听了也不禁流下了眼泪。

孙中山的厚望让在场师生无不热泪盈眶,热血沸腾。蒋介石廖仲恺随后发表讲话,告诫全体学员牢记总理训导,为革命努力奋斗。

随后蒋先云大步上台前,立正,举起双手,打起拍子,大声对着全体学生喊:“莘莘学子,亲爱精诚,预备唱”。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终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歌声过后,全场近千人同时一字一句从胸腔中喷出:“我们牢记总理训导,为我中华,为我革命,生死无所惧,革命到底。”

在歌声中慢慢离去的孙中山,听到最后学生们高声喊出的话时,非常兴奋,对蒋介石大声说:“中正,你这个校长做的不错,教出的学生多好啊,我真的放心了,放心了。”说完含笑转身离去,在长洲码头孙中山即再登舰向香港航行。

永丰舰渐渐远去,载走的不单有唐龙的亲人,更有近代中国伟大的人物,唐龙知道他是真的回不来了,这次将是他与他创立的军校,建立的大本营作最后的诀别了。

在从码头回军校的路上,唐龙走得很慢,他真的无可奈何,所以他现在心里真的很失落。

“建国,你对总理这次北上怎么看,”竟然是蒋介石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他也放慢脚步与唐龙一起走在后面。

“校长,属下认为总理此次大可不必亲自北上,只要派一个得力有影响力的元老北上就可以了,因为北京的冯玉祥邀请总理北上的根本目的不是共商国事,而是给他救火的。其真实的目的是,一、帮他掩盖阵前倒戈发动政变的真实意图,借助总理的盛名博取其他人的支持。二、他是想联合我们的力量去对抗其他军阀,他的政权是抢得别人的,当然也怕被别人抢去。”

“那么总理,此次北上会有成效吗?”蒋介石温和的问,他有听廖仲恺说过唐龙是坚决反对孙中山北上的,为此还游说过他,同时他也听说过唐龙在韶关是对北方局势有过判断,连总理都说唐龙的眼光和分析了得,所以现在他就想听听他的看法,验证一下自己的看法。

同时,他问过了,今天最后的歌声欢送,口号壮行的安排,是他唐龙策划的,效果真的不错,最要得就是总理对他蒋某人的评价啊。唐龙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是蒋介石对唐龙的评价,所以他才主动的与唐龙交谈。

“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唐龙一想到孙中山北上的结果,心里就非常失落,语气也很低落,“北京的局势并不是冯玉祥所能把握的,虽然他发动了政变,要不他也不会要邀请总理北上了,除了冯玉祥还有奉系的张作霖以及皖系的段祺瑞,他们都是对北京的局势变化有控制力的人,他们是不会让总理得到真正的权力的,那样总理的三民主义就会实现,全国政权也会统一,说不定他们现在已经联合起来,因为每个军阀背后都有一个帝国主义的主子,而奉和皖的背后就是日本人。如果他们两家联合了,冯玉祥能否自保都还是问题,他还敢见总理吗,而总理在北京本来就决少实力支持的,说不定就连与冯玉祥见面的机会都没有,能有什么效果呢。”因为唐龙知道历史上就是这样的,冯玉祥就被别人撵出了北京,所以,孙中山在北京就根本见不到他人,就算他还在北京的时候都是故意不见孙中山的。

“建国,你分析的有道理,但是正如总理所说,他此去,成效实属难料,但是还是要去的,作用有两方面,第一、北京的政局牵引全国的目光,总理北上去善后政变的时局,正是予以国民对我党之希望。第二、可以让党内那些人看清冯、张、段的本质,坚定他们东征北伐的决心,这是你所没有看到的。”蒋介石微笑的看着唐龙说,心里想起孙中山对他说过对唐龙的看法,唐龙有才能,有远见,但有着美国人的特性,非常实际,目的性很强,对于过程从不会过于在乎,只要有直接能达到目的的途径,他就会去选择,现在蒋介石发现唐龙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人才,只要你能他的这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