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萧何,第一功臣的学问(1/2)
汉朝初定,满朝文武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汉高祖刘邦在此时正开始着手于评定“元功”的工作,也就是评定功劳的排行榜。当时分封是以爵位及食邑为主,和职务及官禄有关,而“元功”主要在荣誉方面,此外自然也附带奖赏,如同现代的记功、嘉奖和奖金。
被提上竞争排行榜的共有十八人,包括萧何、曹参、张敖(张耳子,继承其父之功劳)、周*、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定复、虫达等人。
大部分将领认为晋封时曹参食邑最多,理应获得排行第一。
刘邦笑而不答。
关内侯鄂千秋独排众议,主张萧何第一。
刘邦问其故。
鄂千秋答道:
“曹参虽有野战攻城掠地的功劳,但这一切只能算是一时的功劳。萧何的功劳,却是长期的,影响上自然更大于曹参。”
“想想看,陛下和楚军相峙五年之久,损伤无数军队,有几次甚至被逼得不得不撤退逃逸,萧何却不断仍由关中为陛下补充军力,长达数万之众,让我们能重振军威,屡败屡战。”
“有好几次陛下粮食断绝,全军处饥饿状态,有崩溃的危险,萧何立刻由关中转运粮食,永不休止的提供,保持了我们的战斗力。”
“陛下数次败亡于(指中原)地区,萧何却一圈关中为陛下作后盾此乃万世之功也。”
“今日,即使没有曹参数百次的功劳,汉军仍然可以击败楚军,但没有萧何,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怎么可以拿曹参的一时之功,和萧何的万世之功相比呢?”
“依照臣下的意见,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刘邦非常称许鄂千秋的看法,于是以萧何之元功排行榜第一,特赐以可带剑上殿、入朝不必跪拜的特殊尊崇。
为何一个足不出户的文臣有如此殊荣?萧何又有什么策略赢得了这天下第一功臣的美誉呢?历史上的萧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萧何(公元前248年~公元前193年),汉初三杰之一,秦朝时沛县(今江苏徐州沛县)丰邑人。秦朝末年帮助刘邦起义。楚汉战争中,推荐韩信为大将。他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汉朝建立后,以功第一封酂侯。他在为西汉王朝夺取江山和巩固*的过程中,作为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重要谋臣和得力助手,作出了贡献。
秦朝末年,萧何在沛县衙门里当县令的助理,主管征收财物和掌管刑狱。他以通晓法律法令,主持公道,不枉害无辜而名闻当地。
慧眼识龙,结交刘邦
萧何很善于结交朋友,当时他与泗水亭长刘邦、捕役樊哙、书吏曹参、刽子手夏侯婴、吹鼓手周*,年龄相仿,性趣相投,不久即成了莫逆之交。在这些朋友中,萧何对刘邦的感情最不一般。他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所以对刘邦格外佩服。当初萧何对刘邦给予很大的帮助。
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经常利用职权帮助他。后来刘邦当了泗水亭长,萧何让经常给予帮助。有一次,刘邦以官吏的身份去咸阳服徭役,临行前县吏们每人只送他三个大钱,唯有萧何送他五个大钱,此事使刘邦长记心头。
萧何对刘邦的生活也非常关心。当时刘邦尚未成家,生活放荡,经常和一些女人来往。萧何觉得长此下去,总不是个办法。于是,在萧何的介绍下,刘邦认识了县里一位富人吕公。吕公设宴招待了刘邦,并请县令做媒,把女儿吕雉嫁给了他。刘邦没有想到,经萧何一引见,分文未花,既吃了美酒,又得了娇妻,心中对萧何十分感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徒役前往骊山。途中,逃走了不少人,使刘邦无法回去交差,他索性把徒役都放掉,自己也准备逃走。县令听说了此事就把刘邦的妻子吕雉抓了起来,萧何便与曹参等人秘密与刘邦联系,积极营救吕雉,并派人把他们母子送到山上与刘邦团聚。这件事使刘邦夫妇大为感动,萧何在他们中的位置更为重要了。
萧何早年善待刘邦,真可谓慧眼金睛。刘邦虽然表面*形骸,骨子里却与萧何一样,并非庸俗之辈。一次刘邦出差咸阳,偶遇秦始皇外出时威严雄壮的气势和仪仗,不禁大声感叹:“啊!大丈夫应当这个样子!”由此可见其早已心怀鸿鹄之志。所以,萧何与刘邦可谓心灵相通,志趣暗合,萧何庇护刘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萧何虽为县衙助理,表面上勤理政务,似乎与刘邦蔑视权贵迥然不同,但他与秦始皇晚年的昏庸及秦二世时的暴政也早已心怀不满。
秦二世时,一次朝廷派御史到沛县监查地方官吏为政行为,萧何奉令跟随御史巡查,由于其努力,办事能力强,很快被提升为泗水郡的卒吏。其后萧何又因政绩出色而受到御史赏识,御史极力上书朝廷,推荐萧何去中央任职。对此,萧何却没有领情,婉言辞谢了御史大人的一番好意和厚爱,拒绝上京为官。当然,萧何此举并非轻率和不识抬举,实际上,他早已看出秦王朝的**无能,并预感到其必然灭亡的命运;他也不愿助纣为虐,与暴君为伍。因此,他没有去秦朝当官。按常理,萧何似乎失去了一次升迁的机会,然而历史却有力地证明,萧何此举反而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可谓万人难料的一代俊杰。
镇国安民,坚固后方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天下起义军相继揭竿而起。这时的萧何仍在沛县,他和曹参、樊哙、夏侯婴、周*等人时常聚会,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变化,并暗中与在芒砀山(即芒山、砀山的合称,两山皆在今河南商丘永城东北)中的刘邦保持着联系。
陈胜兵起蕲州(今湖北黄冈蕲春县蕲州镇),传檄四方,东南各郡县杀戮官吏纷纷响应。萧何所在的沛县与蕲州相近,眼看烽火遍地,沛县令万分恐惧。萧何见时机来临,就向县令建议,请刘邦回来,才能确保沛县平安无事。县令素知刘邦善于结交天下英雄,只要他肯真心助己,正是一位干城之选,因此满口答应,应让樊哙去召刘邦回县。临行前,萧何、曹参、樊哙等人一起商议,让樊哙劝刘邦趁机起义,他们在城内策应,杀县官、夺城池,然后再向外扩展。结果萧何等人的主张与刘邦不谋而合,便很快夺取了沛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