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中国10大名相 > 第五节 魏征进谏的策略

第五节 魏征进谏的策略(2/2)

目录
好书推荐: 都市灭残者 罗宣 智能机器人 职场“美人心”--女性职场指南 魔邪 知识的面貌 政治下 征程 我是穿女装的男生 真实感人的46个情爱往事

尤其稍早些时,长孙皇后亲自过问了选聘郑仁基之女进宫之事,她觉得此女“容色绝姝,当时莫大”,决定聘为充华,以备嫔御,诏书已经发出了。魏征得知此女已许嫁陆氏,于是进谏:“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李世民决定此事不再进行。事情已经弄得沸沸扬扬,房玄龄等平素以干练公正称著,此时站到了魏征的对立面,认为郑女许配陆爽家未成事实,进宫仍应照办。陆爽上表解释,谓其父陆康健在时与郑家甚友好,经常往来,但并未有婚嫁之约。李世民弄得稀里糊涂,再找魏征询问。魏征说郑家原是隋代旧臣,他们深恐将郑女娶进,将来要引起麻烦,心中恐惧,故意这样说的,李世民这才恍然大悟。没有铸成大错。但此事原为长孙皇后*办,经魏征劝阻遂中止。长孙皇后丝毫没有因此怀恨魏征,应说她的心怀也是很宽广的。

魏征的历次进谏都有显著的效果,主要关键在李世民本人,长孙皇后也功不可没,她在关键时刻都起了保护魏征的作用。历代历朝后妃都不能望其项背。

再说,李世民那时身边也没有像高力士、吐突承璀那样权势遮天的太监,假使有,事情就难办多了。

因为生活极不安定,被李世民重用之后,又过分*劳,魏征到了六十岁已衰老不堪,他还是忠心耿耿,为朝政而呕心沥血,当然就难以久远了。

病危卧床之际,魏征还在草拟上李世民的遗表,希望李世民:“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二”。说得很恳切,而且颇为辩证。

魏征的死,李世民深为痛悼,对群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殁,吾失一镜矣!”应该说对魏征的评价极高,当然也很确切。

但此时身边少了魏征,则又增添了一分从来没有的轻松、愉悦,他要进一步扩张领土的念头可以进行具体实现了,为后宫遴选更多的美女,服用可以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等等,再也没有任何臣僚出来阻拦了。这种轻松、愉悦使李世民感到这样才是一个威望无比的“天子”。往这方面想,自然又觉得魏征并不是什么“可以明得失”的镜子,而是绊脚石,罪不可赦。再说,魏征既死,那些平时无所作为的或以迎逢阿谀皇帝取利禄的官员以为时机已到,乘机在李世民面前说了不少魏征的坏话,对李世民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本来,魏征的墓定位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之旁,原是李世民亲自规划的,这是对功臣的莫大礼遇。碑文也是李世民亲自撰写的。由于李世民的态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墓碑被推倒,碑文被完全磨平,成了无字碑。而且原来将一位公主许配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尚未完婚而已。李世民居然把既定的婚事也退了。

后来,李世民要东征高丽,文臣武将之中,不赞同的也有,都是稍稍表示一下而已,再没有人像魏征这样坚决劝阻的了。东征大军却遭遇了高丽的英勇抵抗而退了回来,人力物力,蒙承了巨大的损失。李世民才又猛然醒悟:如果魏征尚在,决不会让我发动这场战争啊!

于是,昭陵的魏征墓重新修复,碑也被重新树立了起来。但碑文并未再一次镌刻,仍旧是无字碑。

由此可见,魏征的进谏不仅是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事例,而且就在当时也充满了惊涛骇浪。反反复复,变过来变过去,有好几次。其复杂性决不是我们今天所能想象于万一。

李世民与魏征缔造了“贞观之治”,对后人来说,当然是一面可以“知兴替”、“知得失”的镜子,十分值得借鉴。而魏征在进谏时所用的语言、所作的推断、所发挥的理论都成了中国人文精神的优秀遗产。宋、元、明、清以来,有抱负的政治家,无论处于任何地位,都奉为圭臬而予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尤其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能载舟、水能覆舟”以及关于“草创”、“守成”之难易等等,历代有所为的帝王、君臣均作为经典而认真记取,并反复研讨,咸均能适用而得到显著的成效。

魏征进谏的奏疏,也被编成《魏郑公谏录》而传世,《贞观政要》《旧唐书》《新唐书》均有转引。据说,宋仁宗朝的包拯主要是受了魏征的影响,所以也经常向宋仁宗赵祯进谏。其他名臣进谏也都直接或间接受了魏征的影响。魏征进谏的文风朴质,说理透彻,层次分明,也都是富于力量的好文章,这又深深影响了宋代陆贽等人的文风,影响可谓远深之至了。

目录
新书推荐: 红楼窃玉 港综:开局抽死签 兼程1995 我在俄国当文豪 重生之煤老板旗下的艺人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队魂 异世纪福音圣男 我在诡异都市当剑豪 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