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亚洲(1/2)
傲骨嶙峋的冷杉
冷杉属于松科冷杉属,在植物分类系统中,冷杉是古老的裸子植物松科中的一个属,冷杉属家族全世界有50多种,按照郑万钧裸子植物分类系统,已知中国原产的冷杉属植物有种及数变种。1987年由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SSC)公布列入世界最濒危的十二种植物之一,可见,冷杉是非常珍贵的树种了。
从外表上看,冷杉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树冠尖塔形。树皮深灰色,呈不规则薄片状裂纹。一年生枝淡褐黄、淡灰黄或淡褐色,凹槽疏生短毛或无毛。冬芽有树脂,先端微凹或钝,叶缘反卷或微反卷,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叶内树脂道2,边生,球果卵状圆柱形或短圆柱形,熟时暗蓝黑色,略被白粉,有短梗。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当年10月成熟。
从分布上看,冷杉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高山海拔2000-4000间。为耐荫性很强的树种,喜冷凉而空气湿润,对寒冷及干燥气候抗性较弱,多生于年平均气温在0-6摄氏度左右,降水量1500-2000左右处。
冷杉很珍贵,当然在冷杉的众多品种中还有更珍贵的呢!那就是百杉祖冷杉了。1976年定名发表的百山祖冷杉,是我国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的特有植物,在号称浙江第二高峰百山祖主峰西南侧1700米以上山谷沟旁的亮叶水青风林中,目前这种冷杉自然生长的仅有三株树。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冷杉自然有性繁殖十分困难,常规人工无性繁殖也困难,濒临物种灭绝境地。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得冷杉变得如此珍贵和稀少了呢?原来,从冷杉的分布来看,在地球生物圈生物地带性群落中,冷杉属植物多分布于寒冷湿润的高纬度高海拨地带。第四纪冰川时期,全球气温下降,冷杉的分布区向低纬度,由于现在地球的逐渐变暖,冷杉已经不能够有合适的环境了,所以就变得越来越珍贵了。
另外,冷杉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比如百山祖冷杉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是苏、浙、皖、闽等省唯一生存至今的冷杉属中的珍稀物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等方面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
半日花
半日花稀有种,属于被子植物。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残遗植物。现为亚洲中部荒漠的特有种。分布于新疆伊宁、巩留、特克斯,甘肃民乐及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桌子山等地。生于海拔1000-*0米的低山石质残丘坡地上。苏联哈工萨克斯坦的东部也有分布。
从外在的形态上看,半日花为落叶小灌木,高10-15厘米,多分枝,形成较紧密的灌丛;老枝褐色或淡褐色,无毛,小枝淡灰褐色,被短柔毛,先端常尖锐而呈刺状。单叶对生,革质,长圆状狼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全缘,常向下反卷,两面被白色绵毛;无柄或具短柄;托叶小,钻形。花*,单生枝顶,鲜黄色,径约1.4厘米;花瓣5,倒卵形;雄蕊多数,长为花瓣的一半;子房上位,密生柔毛,花柱线形。蒴果卵圆形,长约5毫米,被短柔毛;种子卵圆形,长约3毫米。
半日花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它主要分布区为强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最低气温可达-35℃,最高气温可达39℃;干旱少雨,年降水量约150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土壤为漠钙土,地表具大量碎石块,其覆盖率可达70%以上,有的地方有积沙覆盖。半日花为超早生的小灌木,多在山麓石岳残丘形成半日花荒漠群落,在山前洪积平原少见。
半日花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半日花是亚洲中部荒漠的特有种,对研究亚洲中部,特别是研究我国荒漠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与地中海植物区系的联系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近年来,由于我国过度放牧及乱挖烧柴,半日花的生存受到较严重的破坏,数量已逐渐减少。所以,对半日花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了,比如应在半日花集中生长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破坏;其他分布区,在宣传保护同时,还应建立薪炭林基地,解决当地居民及地方工业的烧柴问题,以减轻对半日花的破坏。栽培要点种子繁殖,发芽容易,但幼苗纤弱,注意养护。
*链接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是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中最晚发生,又最具生命力的植物类群。全世界约有被子植物400多科,10000多属,多种。被子植物占据着现代地球大部分陆地空世界上被子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是地处热带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它们分别居第一和第二位。中国国土主要部分不在热带,但被子植物种数的仍居世界第三位。
濒临灭绝的秃杉
秃杉是世界稀有的珍贵树种,为我国乡土树种,原产于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流域及湖北西部利川、贵州东南部雷公山一带,星散分布或成林,为我国的一类保护植物。秃杉是1904年最早在台湾中部中央山脉乌松坑海拔2000米处被发现的。
从外观上看,秃杉为常绿大乔木,而且异常的高大,一棵成年的秃杉几乎可到20米的高度。秃杉多为枝叶茂盛,大枝平展,小枝细长而下垂。通常的秃杉高可达60米,直径2-3米,但可惜的是这种植物它生长缓慢,直至40米高时才生枝。枝密生,树冠小,树皮呈纤维质。叶在枝上的排列呈螺旋状。奇怪的是,都是一样的树种,但是秃杉的幼树和老树上的叶形有所不同。幼树上的叶尖锐,为铲状钻形,大而扁平,老树上的叶呈鳞状钻形,从横切面上来看,则呈三角形或四棱形,上面有气孔线。
从*方式上看,秃杉是雌雄同株的植物,花呈球形。其雄球花5-7个生在枝的顶端。雌球花比雄球花小,也着生在枝的顶端。长成的球果是椭圆形的没有鳞片,苞片倒圆锥形至菱形。虽然秃杉是高大的乔木,但是其种子只有5毫米左右长,带有狭窄的翅,很难想象到这么小的种子竟然能长成一株参天的大树吧!
另外,在成片的秃杉林中,有不少是百年以上的参天古树,高达三、四十米。
值得一提的是,秃杉属于杉科台湾杉属。它只有一个“孪生兄弟”——台湾杉,由于它们长像相似,又分布在同一地区,因此,一般通称它们为台湾杉。但它们也还是有区别的,秃杉的叶较台湾杉的叶窄,球果的种鳞比台湾杉多一些。
秃杉的经济价值是非常大的,由于秃杉树干挺直,木质软硬适度、纹理细致,心材紫红褐色,边材深黄褐色带红,且易于加工,是建筑、桥梁和制造家具的好材料。此外,它还是营造用材林、风景林、水源林、行道树的良好树种。
总的来说,秃杉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可以说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了。因此国家将秃杉列为一级保护树种,大量繁育栽培也是濒危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进行和社会对秃杉这个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进一步认识,它有望成为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中的后起之秀。
苍郁的翠柏
翠柏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柏科,分布于云南中部及西南部武定、禄丰、昆明、安宁,易门、石屏、元江,墨江、普洱、思茅、澜沧,龙陵,贵州南部三都、丹寨、平塘、荔波、从江,广西西南部靖西,海南昌江、乐东,琼中、五指山等地。属古老残遗种,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翠柏已经濒临灭绝的危险了。
从生物性能上看,翠柏属于常绿乔木,而且异常高大,成年翠柏的树高的树高为15~30米,直径也可达1米呢!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小枝互生。叶鳞形,交互对生,小枝上面的叶深绿色,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树叶的下面的叶被白粉或淡绿色,那么这个具有什么作用呢?原来,这个是植物的通气点,是翠柏的呼吸器官。
在*方式上,翠柏和大多数的乔木一样,属于雌雄同株,着生雌球花的小枝圆形或四棱形。花期3~4月,果熟期9~10月。球果当年成熟,长圆形或椭圆状圆柱形,长1~2厘米,直径约5毫米,成熟时红褐色。
翠柏的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它们适合的生长气候为亚热带中部、南部以及热带山地气候,土壤为红壤。属中性偏阳树种,但是幼年耐荫,以后逐渐喜光。耐旱性、耐瘠薄性均较强。
另外,翠柏也具有重大的学术和经济价值,由于翠柏是一种非常久远的生物,所以它的存在对研究植物区系有重要价值。另外,林质优良,生长快,可作为分布区内荒山造林树种和城镇绿化与庭园观赏树种。当然,由于人类对翠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翠柏已经变得越来越珍稀了,所以,对翠柏的保护工作也是势在必行了!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经划定了一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翠柏的正常生长,令外,一些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也正在逐步的完善,相信翠柏的数量一定会不断的增加的!
*链接雌雄同株
雌雄同株具单性花的植物,在同一植株上,既有雄花,又有雌花的现象,一般雄花数常多于雌花,这是一种标准性型。如玉米、黄瓜等都是雌雄同株植物。
雌雄同株是生物界很常见的现象。那么,在这种生物现象中还有一个很少人知道的现象,就是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
茶中皇后金花茶
金花茶在生物学分类上,金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植物,与中国名茶同科属。金花茶的自然分布区很小,仅限于广西南宁地区。1960年,我国植物学工作者第一次在广西邕宁县发现这种稀有的观赏植物。金茶花是一种古老植物,由于其结果率极低,世界稀有,故又称之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
金花茶非常美丽惊艳,被誉为是茶中的皇后,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姿容甲天下。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当金花茶盛开的时候,点缀在玉叶琼枝之间,金瓣玉蕊,晶莹无暇,金色灿烂,娟鲜光洁,半透明蜡质感,一尘不染。朵朵温柔文雅,十分秀丽。微风吹来,清香流淌,风姿绰约,高贵雍容之神韵无与伦比。特别是,目前世界上几千个茶花品种中,还没有这种金黄色的,所以更为国内外园艺工作者所瞩目。
从生物特征上看,金花茶是茶科的常绿小乔木,它一般生长在低缓丘陵地区,喜爱生长在阴坡溪沟处,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在自然情况下,金花茶为深根性植物,侧根少。金花茶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常常生长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阴坡溪沟处。它仅分布于广西南部的常绿阔叶林中,因此广西被称为“金花茶的故乡”。
金花茶不仅外表漂亮,而且还是著名的经济茶种。金花茶的嫩叶亦可制茶,老叶煎服还有医治痢疾的作用,外用清洗伤口有消炎、止血、杀菌的功效,种子可榨油,花可用来作为食品的天然色素。
金花茶的发现,在国内外园艺界引起了瞩目。人们都想利用这一珍贵种质资源进行人工繁殖、研究,以便得到新种。近年来,我国园林工作者已经开始对金花茶的引种与资源保护进行研究,并且已经成功地用种子育苗及嫁接等方法进行扩大繁殖,在广西南宁、云南昆明等地,均已初步引种成功。
但是,金花茶的生存环境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在金花茶的原产地的广西,由于森林的砍伐及大量的野生苗木的采挖,野生种质资源已受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正在逐年减少,各级政府也加强的保护,199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建立了金花茶国家自然保护区,使金花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长白松
长白松是我国特产的一个松树新种。从分布上看,从东北吉林安图县的长白山北坡往天池的方向上,这边是长白山的主体林带,而且也只有这边才生长着长白松。长白松是一种常绿乔木。是长白山区特有的珍稀树种,属国家三类保护植物,其学名为长白松,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地理变种。
大凡名山胜地,必有佳松相衬。“美人松”被誉为长白山“第一奇松”当之无愧。从外观上看,长白松可以是树种的美人了,当地群众送给它一个美丽的称呼——美人松。当你仔细它的外表得时候,你会发现,长柏松的外形优美,丰姿独特,在山风吹拂之下,松树微微上下摇曳,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人伸展手臂,喜迎佳宾的秀丽画卷,所以能够得到以上的殊荣。
长白松散生于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海拔700米-1600米之间的狭长地段,在海拔*0米以上常与红花、红皮云杉、长白鱼鳞云杉、臭冷杉、黄花落叶花等树种组成混多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长白松可谓是树中的大个子了,通常的情况下它的高度为25米-32米,直径为25厘米-100厘米,而且长柏松的寿命也很长,在众多长柏松中,年龄最大的已有400多岁了。它的树干通直修长,树干下部的树皮呈淡黄褐色或暗灰褐色,裂成不规则浅褐绿色或淡黄褐色,光洁无毛,3年生的树枝变成灰褐色。主干大约离地20米才有分枝,枝干平展,与主干垂直并略向上弯。枝上的针叶稍细而粗硬,微扁而扭曲,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两面还有气孔线和生在边缘的树脂道,每2枚针叶形成一束,基部有宿存的叶鞘。奇特的是它的小分枝和针叶都向上生,针叶又较短,看起来如同美人的手指,看来从形态上看,叫它为美人松是当之无愧的了!
从*方式上看,长柏松通常在5月-6月间开花,雌球花呈暗紫红色,幼果为淡褐色,有梗并下垂。球果是锥状卵圆形,大小适中,成熟时呈淡褐灰色。种子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为灰褐色乃至灰黑色,种子有翅。球果在开花后的第二年8月中旬才能成熟,每次结出果实需要间隔3年-5年,所以这一切就决定了长白松的繁殖能力不是很强,也决定了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珍贵了!
从生物习性上看,长白松喜欢温和而凉爽的气候,而且还需要较大的湿度。它们生长的土壤为发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及山地棕色针叶森林土,二氧化硅粉末含量较大,腐殖质含量较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强,微呈酸性。长白松为阳性树种,根系深长,可以耐一定干旱,但更具耐寒的特点,在积雪时间较长,无霜期仅90天-100天的北国林海中,俨然成为严冬中的骄子,尽管大地千里冰封,林内银装素裹,它却顶风抗雪依然如故。
长白松对人类来说,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据植物学家介绍,长白松是松属树木中比较理想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很多优良特征,对保存物种和系统地研究裸子植物及植物区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另外,随着长白松数量的不断减少,人们保护意识也在逐渐的加强,比如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长白松应加强管理,保护幼树,促进自然更新。保护区以外应发展种植幼树,成材大树不得随意砍伐。
*链接长白山
长白山是我国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长白山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地区境内。而在长白山丰富的自然景观中,天池是最具风姿、最为壮丽和最具有神秘色彩的。海拔21*米的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高、最深、最大的火山口湖,总蓄水量20亿立方米,水面面积9.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
长白山也具有很大的文化意蕴,长白山是关东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东三省地区的生态屏障、满族的发祥地,清朝时期定它为圣地。曹雪芹以长白山为背景撰写了《红楼梦》。
或许大家不知道的是,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由于长白山独特的地理构造,其景观也绮丽迷人,30多处景观,处处秀丽诱人,驰名中外。另外,长白山是一座天然的大博物馆,稀有生物资源的储藏库,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盛产地,为地球上很少遭到人类破坏的原始生态保留地,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区,而且被归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网。
刺五加
刺五加,别名五加皮,又称刺老鸦子、老虎镣子等,本植物五出数掌状复叶,枝密被长刺,因此而得名刺五加,刺五加与人参同属于五加科。刺五加主要生产于*西伯利亚、中国黑龙江省及日本北海道,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也是一种耐寒植物。近年来,由于某些地区群众还摘取嫩枝当作野菜食用,因而资源遭受大量破坏,为合理开发本植物资源,定为国家*保护植物。
从外形上看,刺五加的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是一种很小的植物,比如直径1.4~4.2cm。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3.5~12cm,直径0.3~1.5cm;而且外表也不是很好看,比如刺五加的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及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质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从刺五加的繁殖上看,刺五加开花季在7-8月,而在9-10月结果,其繁殖是以根部延深的方式,长成与地表呈水平的地下茎部。
刺五加之所以在近年来备受关注,身价大增,也是和它的奇特的药理作用分不开的。虽然刺五加的样子不是很俊美,但是自古以来,它就成为了医药保健界的稀有品种。些年研究证明,刺五加的根、茎、叶、果实都有医疗效果,有类似人参的作用,届于“适应原”性药物,刺五加乃为中草药珍品,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有“木本人参”之称。是一种很好的固本强壮的药物。
鉴于刺五加的珍贵和巨大的药用价值,国家对刺五加的保护也加大了力度,各个地方都开始了对刺五加的人工繁殖,也取得了一定的良好的结果。
*链接《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是先秦至秦汉时期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药物学的第一部专著。书**收载药物365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本经》是汉以前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用药经验的总结,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书中还提出了四气五味、君臣佐使药物配伍的用药原则,所载主治病证约一百七十多种。
《本经》原本早已散佚。现所见者,大多是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所引用的《本经》内容而辑成的。
大丽花
大丽花又名东洋菊,天竺牡丹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菊科,丽花属,多年生草木,原产墨西哥高原,我国引种始于400多年前。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均有栽植,选育品种时有问世,具统计,大丽花品种以超过3万个。在世界养花史上,大丽花被公认为国际名花之一,被花迷捧为花族中的“宠儿”。
从生物性能上看,茎通常高可达1.5米,直立,光滑,多分枝。叶2回羽状分裂,或上部叶1回羽状分裂,裂片卵圆形,边缘有粗齿,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大丽花的花色花形誉名繁多,甚为复杂,逻列不清。
大丽花适应全国不同气候及土质,病虫害少,易管理,最好繁殖。大丽花很怕严寒和酷热,喜欢在凉爽湿润的气候生长。另外,丽花属短日照植物,它从秋到春都可开花。若想延迟花期,可作长日照处理,每天光照要超过12小时。大丽花是一种非常艳丽的花种,具有花量最多,花朵最大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大丽花大于牡丹10-20公分。根据《中国牡丹》记载,牡丹名品中最大花朵径为20公分,而精品大丽花最大花径为30-40公分,是目前花卉中独一无二的大花。
由于大丽花是集观赏性和经济性为一身的花卉,所以我国现在也在多方面的开展大丽花的栽培工作。我国栽培大丽花始于19世纪末,目前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栽培较盛,其中甘肃矮种大丽花较为著名,一些地区的矮生盆栽大丽花已开始规模化生产。
*链接小丽花
小丽花为大丽花属,又称西香莲、天竺牡丹,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菊科植物,原产墨西哥,为多年生花卉。小丽花为多年生草本,常作一二年生栽培。喜阳光充足,干燥凉爽的环境,但是不耐凉,怕高温高湿。
小丽花为大丽花的变种,因此小丽花与大丽花的形态极为相似,主要区别仅于小丽花植株低矮,茎多分枝,着花多而小。小丽花的块根也较细些,花形变化不及大丽花丰富。虽然和大丽花相比,小丽花略显逊色,但是小丽花品种繁多,花期长,色彩艳丽,是布置花坛花境的好材料,小丽花形矮小,花色丰富,有大红、紫红、墨红、黄、蓝、紫、白以及杂色等各色品种。
滇波罗蜜
波罗蜜为云南部地区布较广的一种热带优良材用树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自东南部红河州经南部西双版纳州,另外,像印度、越南、斯里兰卡、马来西严亦有分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这种树种的数量已经在急剧的减少了,主要是由于材质优良,过度砍伐,目前数量已日减少,同时更新困难,若不加以保护,将陷入濒危状态。
波罗蜜是一种常绿乔木,而且非常的高大挺拔高20-25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褐色,粗糙,具不规则槽纹;小枝粗壮,密被竭色或灰褐色绒毛。这些特点决定了波罗蜜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树种,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另外,从外貌上看,这种树的叶子互生,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或疏生浅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锈褐色,侧脉11-13对,其上被锈褐色柔毛;叶柄长约4厘米,密被锈褐色柔毛,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树种了。
从*上看,波罗蜜是花单性,同株;雄苍茫序椭圆形、卵形成或为棒状,花被2-3裂,雄蕊1,每花具盾状,下部与花序轴合生,花柱伸出花被外。聚合果近球形,由多数肉质花被和心皮与花序愈合而成,成熟时淡黄色,长约10厘米,密被黄色茸毛。花期3-4月;果实7-8成熟;果肉多汁,鸟兽喜食,并赖以传播种子。1年生幼苗生长缓慢,高约20厘米,对干而死亡。第二年雨季过保留下来的苗木,抗性增强,生长加快,且需全光照。
从生物习性上看,波罗蜜星散生长于海拔*0米以下的林中,有时可达1800米。波罗蜜为喜湿喜湿树种,散生于季节性雨林和地常绿阔叶林中,多见于河谷和沟谷两侧阴湿处。所以,这就决定了波罗蜜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波罗蜜的分布区年平均温约19-22,对最低温在0以上。土壤因海拔高而异,一般800米以下为砖红壤,其叶为含氮量丰富,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良好作用。
总的来说,滇波罗蜜为云南部地区布较广的一种热带优良材用树种。本种树干通直,生长快,材质优良,具有抗虫、抗腐能力,是热带地区速生优良用材树种。其树冠开阔绿,也是很好的观赏树种。而这一切也使得波罗蜜的数量在不断的减少,所以正是鉴于此,西双版纳已建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禁止乱伐。建议在产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并加以推广,使这一优良用材树种得到发展。
杜鹃
杜鹃花,属杜鹃花科,又名映山红、满山红、山踯躅、红踯躅、山石榴等。属于常绿或落叶灌木,杜鹃花原产我国,马来半岛及亚洲南部高山亦有分布。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山区常绿杜鹃种类极为丰富,落叶杜鹃从东北到华南都有分布。杜鹃花分为常绿杜鹃与落叶杜鹃两大类,依花期不同又分为春鹃和夏鹃。杜鹃花属约有900种,亚洲约产850种其中,中国约有530种,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区均有分布。杜鹃现在是世界上最为名贵的花卉之一,我国的杜鹃花闻名于世界,与报春花、龙胆花共享“三大高山花卉”的盛誉。
从形态上看,杜鹃花可谓是花中的极品,非常的漂亮。杜鹃花的植株低矮,形态自然。枝叶上常生腺鳞。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花单生或呈总状花序,花冠钟状或阔漏斗状,通常五裂,我们常见的杜鹃花是红色,但是其实杜鹃花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呢!杜鹃花的色彩因种类不同而有红、黄、白、紫、粉红等色,是非常漂亮的。一般春鹃在四月开花,夏鹃在五、六月开花。蒴果,种子多数而细小。天然群落分布于高山,生长在阴坡上,属半荫性植物。杜鹃花喜生于气候凉爽、空气湿度大、酸性土壤,也耐瘠薄,但不耐积水。
杜鹃花的历史也很悠久,并且极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亦有记载杜鹃花。明代,清代也有多部记载杜鹃的书。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也多次提到了它。正因为杜鹃花在园林上的价值,早在19世纪末,西方多国就多次派人前往云南,采走了大量的杜鹃花标本和种苗。其中英国的傅利斯曾先后七八次,发现采走了309种杜鹃新种,引入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夸耀于世的几百种杜鹃多来自云南。
另外,杜鹃花除了巨大的观赏价值以外,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杜鹃花的根、叶、花入药,有和血调经、消肿止血的功效;花叶外用根治内伤、风湿等症。杜鹃花辛、温,有大毒,还可主治风痰剧痛、风湿痹痛和风虫牙痛等症状。武夷山杜鹃花的经济价值很高,比如云锦杜鹃可以提取香料。
杜鹃花也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花种,人们也赋予了它们很多传说和神话,下面的一个关于杜鹃花的故事就很有趣。据说福建省东山区杜家村里有一户穷人家,家中三口人,母亲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年30余未婚,村里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兄弟以贩卖私盐为生,养活老母。杜大的力气大,一次可挑盐300斤,杜二力小,一担不过100斤,自己可勉强糊口。有一天,杜大经过一处街坊歇肩的时候,由于担子太重,盐担滑下来,把一个小孩压死了。人命关天,杜大被官府抓去,关在监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个人卖盐,奉养老母,十分困难。
一次,杜大对来探监的弟弟说:“再过两天,我就要被执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弟弟说:“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个,你死便死三个。因为我力气小,挣的钱,不能养活母亲,二人都会饿死。”说着弟弟把哥哥推出门外,自已进了牢房。过了两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来后并没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杜二灵魂化作杜鹃鸟,到处飞叫:“哥哥回来!哥哥回来!”一边叫,一边口中滴出鲜血。鲜血滴处,长出了红杜鹃。此后,每年春天满山一片红杜鹃花,人们都说,这是杜二的红心与孝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杜鹃不光是一种动物,还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呢!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寄予了人们很多美好的希望和传说呢!人们喜爱杜鹃,因为她能给人类带来美好幸福的憧憬,她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链接武夷山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在市区以南约15公里,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景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南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峰峦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浑、古朴、隽秀于一体,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被纳入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武夷山在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含笑
峨眉含笑为我国特有种,分布范围狭窄,主要集中于四川盆地边缘岷江上游地区,且呈零星散生,峨眉含笑为残遗树种,是我国珍稀植物种。
从生物形态上看,峨眉含笑为常绿乔木,而且非常高大,通常高度可达20米;树皮灰色或灰绿色,光滑。叶革质,倒卵倒、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从峨眉含笑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来看,峨眉含笑地理分布生于海拔700-1600米的森林中。喜温暖、湿润、多雨、日照少、常年多云雾的气候环境,喜肥沃、疏松、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山地黄壤。
峨眉含笑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峨眉含笑的木材为制车船、家具、乐器、图版、雕刻等良材;花、叶含芳香油,可提浸膏;树皮和花均可入药;种子油供工业用;树形美观,花美丽芳香,可供庭园观赏,也可作适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另外,峨眉含笑对于研究木兰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植物区系等有科学价值。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峨眉含笑的材质优良,常成为滥伐对象。现分布区植株已截止来越少,又因其结实甚少,更新困难,将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陷入灭绝的危险。
不过人类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保护这个珍贵的数种,比如在峨眉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列为保护对象。在分布较多的沐川、峨边等地也应保护和先育好散生的母树,增加结实,并采种、育苗、造林。
*链接峨眉山
峨眉山为中外著名的旅游圣地。雄据于四川盆地的西南,拔地而起高差2600余米,主峰高达3099米,有“天下名山”“峨眉天下秀”之称。
峨眉山和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并称中国四大佛山。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眉山。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蜀地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海拔3098米。峨眉山不仅以秀丽的景色名扬四海,更以她那日出、云海、佛光、圣灯使峨眉山久盛不衰。
同时,峨眉山又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博物馆,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自下而上: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呈垂直带谱。峨眉山属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但因其高山地形,昼夜具有明显的温差,在这里充分显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海南巴豆
海南巴豆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是一种趋于灭亡的渐危种。海南巴豆特产海南,分布区较窄,但由于历年毁林开荒,森林破坏严重,致使海南巴豆的分布面积日渐缩小,资源数量迅速锐减。
从植物学的分类来看,海南巴豆属于落叶或半落叶灌木,不是很高,通常的高度为3—5米;幼枝及嫩叶两面被星状柔毛。叶纸质,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稀椭圆形,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有不规则疏细齿和腺体,侧脉5-8对,通常叶背最下的1对侧脉上着生无柄的杯形腺体;叶柄长5—10毫米,被星状毛;托叶钻形,早落。
分布区处于海南的背风区,气候干热,适应的土壤为砖红壤和赤红壤。海南巴豆的全年皆夏花雌雄同株;雌花着生在花序轴的下部,雄花位于上部,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萼裂片卵形,花瓣与花萼等长,长圆形,雄蕊10枚;雌花花萼裂片三角形,子房球形,花柱自基部2裂。葫果近球形,被星状毛;种子椭圆形,腹面略扁,长约7毫米。从生长的情况来看,在疏林和灌丛中,海南巴豆的长势旺盛,结实较多,天然下种更新和萌芽力强。花期3-4月,果期6-7月。
巴豆还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巴豆、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曝晒或烘干后,去壳,搓去种皮,取仁,又称“巴豆仁”,而巴豆仁是一种很好的药材!
鉴于海南巴豆的数量在逐渐的减少,所以对海南巴豆的保护也是势在必行的,由于海南巴豆分布的低海拔山地,已为农业利用区,因此,选择伴有海南巴豆林分的措施已经势在必行了,另外,可以设立海南巴豆的自然保护点,并进行繁殖试验和种子油脂利用的研究。
*链接灌木
灌木是和乔木相对应的一种树种,通常情况下,灌木是指树身矮小,没有明显主干,近地面处就生出许多枝条或为丛生状态,枝条一般都比较细。根据灌木的大小,可以分为大灌木、中灌木和小灌木。大灌木的植株在2~5公尺左右;中灌木的植株在2~1公尺左右;小灌木的植株在1公尺以下。常见的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海南罗汉松
罗汉松属于裸子植物门科,从生物分类上看属于常绿乔木。罗汉松科的化石出现于侏罗纪。现存的罗汉松科植物共7属约*余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南温带地区,在南半球分布最多。其中罗汉松属种类最多,次为陆均松属,约20种。海南省罗汉松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罗汉松是一种高大的树种,通常成年的罗汉松高达16余米,直径可达60厘米,零星分布于海南南部海拔600至1600米山坡或山脊林中,地处热带,气温较高,有明显的旱期。另外,罗汉松的叶线形、披针形、椭圆形或鳞形,螺旋状排列,近对生或对生,有时基部扭转排成两列。从*方式上看,罗汉松是雌雄异株的,雄球花穗状或分枝,单生或簇生叶腋,稀顶生,具多数雄蕊,每雄蕊具2花药,花粉常具两大而较薄的气囊,稀具3~4个气囊,外壁有细颗粒状纹理;雌球花通常单生叶腋或苞腋,稀顶生,有梗或无梗,有数枚螺旋状着生或交互对生的苞片,最上部的苞腋有1套被生1枚倒生胚珠,套被与珠被合生,花后套被增厚成肉质假种皮,苞片发育成肥厚或梢肥厚的肉质种托,或苞片不增厚。罗汉松的花期为3至4月,种子9至10月成熟。
罗汉松是重要的经济类树种,由于罗汉松的木材材质细致均匀,纹理直,有光泽,硬度适中,干后不裂,易加工,耐腐力强,供作乐器、文具、雕刻、农具、家具、建筑、桥梁、船舰等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罗汉松可谓是全身都是宝,它的枝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呢!另外,罗汉松的树皮含鞣质、树脂及挥发油。海南罗汉松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研究海南植物区系和保护物种有一定的意义。
*链接侏罗纪
侏罗纪距今约为二亿八百万到一亿四千四百万年前,属于中生代中期。此时超级陆块盘古大陆此时真正开始分裂,大陆地壳上的缝生成了大西洋。
侏罗纪时代全球各地的飞候都很温暖,涌入裂缝卫生成的海洋产生湿润的风,内陆的沙漠带来雨量。植物延伸至从前不毛的地方,地面上长满了蕨类和木贼所构成的浓密植袚。提供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的恐龙(包括最大型的陆上动物)所需的食物,所以,侏罗纪时代也是恐龙的时代。
罕见的桫椤
桫椤树是古老的孑遗植物,桫椤为桫椤科多年生蕨类植物,又叫刺桫椤、山棕、树蕨等,曾与恐龙同时代,在我国分布于广东、贵州、四川等地。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
桫椤树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和恐龙同时代的,恐龙是古老生物的象征。远在6500万年前恐龙从地球上绝灭了。可现今在地球上还存活着一种与恐龙一样古老的植物,它就是恐龙时代的“遗老”,“蕨类王国中的巨人”——桫椤。
从外形上看,桫椤树充分体现了远古时代植物的特征,它的树形近似铁树,主干高1米至3米,颜色为黑褐色,干上密生多层1毫米至2毫米粗的气生根,树龄愈老其气根愈多。由于桫椤树丛状叶顶生,棕褐色,有密刺,故名刺桫椤。叶较大,可长达3米,三回羽状深裂复叶,顶端渐尖。叶色幼时绿色青翠,成熟后叶正面绿色,背面深绿或灰白色。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分叉点上凸起的囊托上。
桫椤树生性强健,容易栽培。它性喜温暖和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故应经常向叶面和茎干喷水,有利于气生根的生长。喜半阴,喜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畏干旱,忌阳光暴晒。不耐寒,5℃可安全越冬,桫椤多以分栽繁殖为主,在春秋进行,亦可用孢子播种繁殖。
桫椤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由于桫椤树的外形飘逸潇洒,又具有很强的耐阴性,故成为客厅、阳台等处观叶佳品,或植根于庭院阴湿处、大树下,均有良好的观赏效果。桫椤是较为古老的植物,是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生境干燥,加之砍伐茎干作药和栽培附生兰类,植株日益减少,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列。
*链接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也称羊齿植物,在植物界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植物分类学中被列为蕨类植物门。它既是高等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一样,都有颈卵器结构,由孢子囊产生孢子,在生活周期中,也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另外,蕨类植物同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一样,也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人们在实践中,根据孢子囊群的存在,形状和位置等的差异,就能正确地识别蕨类植物的科、属,因此,孢子囊群和它的分布状况在蕨类植物分类上是一个重要性状。
合果木
合果木仅分布于云南南部至西部,为当地群众所喜爱的建筑和家具用材树种。由于历年砍伐,成年植株日渐减少。现在合果木仅分布于云南,生于海拔700-1500m处的山地雨林中。印度、缅甸、泰国、越南也有分布。合果木属于国家*保护渐危种。
合果木属于常绿乔木,通常情况下高为25-35米,胸径70-22厘米;树皮褐色;芽、嫩枝、叶柄和叶背被白色平伏长毛。叶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3或1/2以上。花淡黄色,芳香,花被片8-21,倒披针形至披针形。聚合果肉质,椭圆状圆柱形。雌蕊群狭卵圆形,成熟后不规则小块状开裂脱落,木质化的皮中肋扁平、弯钩状,宿存于粗状的果轴上。种子10-20,外种皮鲜红色。
合果木是木兰科中寡种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比如通过对合果木的研究,可以对研究木兰科的分类系统与东南亚的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另外,和果木的木材结构累致,材质坚韧,花纹美丽,耐腐抗虫,少翘曲和开裂,可供高级建筑、精美容具及军工用材,但是也正是如此,使得和果木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到了灭顶之灾的程度了。
所以,为了使和果木不至于彻底的在地球上消失,对和果木的保护也是势在必行了。在具体措施上应加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严禁砍伐合果木,并采种育苗、繁殖、造林。
*链接西双版纳
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端,东南部与老挝接壤,西南部与缅甸交界,州府景洪市。
西双版纳具有非常独特的亚热带风光,这是在我国其它地区很难见到的,而且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王国”三大王国的美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独特的热带雨林风光和纯朴的民族风情,使西双版纳成为国内的旅游热点之一。
据统计,州内有植物约500O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99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20种。西双版纳是地球上北回归线沙漠地带上唯一的一片绿洲,被动植物专家称为“物种基因库”和“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
“活化石”银杏树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代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我国园艺学家们也常常把银杏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把它尊崇为国树。
从外表上看,银杏树可谓高大挺拔,俊美异常。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它以其苍劲的体魄,独特的性格,清奇的风骨,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受到世人的钟爱和青睐。银杏树雌雄异株,叶形如蝶翅,霜秋后金黄,飘飘落下如彩蝶飞舞,春末靠风力传播花粉,其雌雄同株所结的金黄色的果实中,内藏种子一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白果,可作药用及食用,世界上都认为是植物界的奇观。不少友邦人士,到深山老林,古刹、祠堂都有欣赏银杏树的风姿。至于园艺师,用银杏桩头、盆栽成景,或人工蟠扎成型,成为出口的珍品。
银杏树和其他的树种相比,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来的文人墨客都用诗词来歌咏它。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作诗咏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宋代大诗词家苏东坡有诗赞曰:“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拨、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
在经历了时间的沧桑演变之后,在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迁而陆续灭亡后,唯独银杏树能够依然的傲然挺立在时间,这一切也充分的证明了银杏树的顽强的生命力。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银杏树的寿命可达3500多年的,且不论数百上千年均能开花结果,生命力十分顽强,又享有“长寿树”之美誉。最为神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爆炸中心,万物俱灭,唯独几棵银杏树奇迹般的存活至今,这充分说明了银杏树长青不败的生命力。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银杏树既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银杏树的叶片中含有二十多种抗辐射的微量元素、白果内脂及黄酮类化合物等生物活性成份,这些都使得银杏树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银杏树可以是巨大的经济树种,由于银杏树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为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观赏树种和行道树种。又具有防火、耐烟、抗辐射的强大性能,所以又可作为工厂和军事设施的掩护树种。银杏树的可贵之处是除了巨大的观赏价值以外,还有巨大的药用价值。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制成色泽鲜艳,气味浓郁,香甜可口的各种风味饮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树叶可入药,生产银杏叶茶和中成药制品,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消炎、抗血绣活化因子、延缓衰老和美容等治疗和保健作用。
另外,银杏树的巨大的学术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由于银杏属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现存的银杏其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到了白垩纪后期及新生代第三纪银杏逐渐由盛变衰,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全部灭绝,只在我国保存一种。银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跨越有史时期而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在这漫长的地质时期保持该物种的遗传稳定,银杏树的这一切巨大的古老的品行,为植物学家研究人类气候的变迁和植物的进化都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
*链接第四纪冰川
第四冰川是距今200多万年的冰川遗迹冰臼群在重庆梁平县云龙镇龙溪河七里滩水电站水坝附近被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冰川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第四纪冰川,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也有普遍的现时意义,因此一直吸引着人们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花中仙子七子花
七子花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忍冬科,为落叶小乔木,分布于湖山、浙江及安徽省的部分地区。
从外在的形态上看,七子花的树高可达7米,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落。叶对生,厚纸质,卵形或长圆形,边缘平滑或微呈波状。圆锥花序顶生,漏斗形的花冠为白色,稍有芳香,花冠外面多毛。果实为瘦果状核果,长圆形,宿存着增大的紫红色花萼。七子花通常分布于海拔600~1000米低山坡、山沟溪边灌丛中,或毛竹林边缘,很少生长在山顶和山脊。
但是,七子花现在也面临着令人担忧的危险局面,由于人们对七子花的多年砍伐,植株数量不断减少,不过令人庆幸的是,人们已在七子花的产地天台山委托当地林场管理,其余各分布点也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栽培。建议华东、华中各地的植物园和种苗场也引种栽培。
七子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七子花是单种属植物,为我国特有,所以对研究忍冬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又是优良的观赏树木。
*链接忍冬科的另一个代表猬实
忍冬科的植物除了七子花之外,就只有一个名为猬实的物种了。猬实主要分布在山西平顺及中条山各县猬实也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但由于不合理开垦和过度放牧,加之樵采频繁,植被破坏严重,致使生境恶化,天然更新不良,植株日趋稀少。
从形态上看,猬实为落叶灌木,幼枝被柔毛,老枝皮剥落。叶互生,有短柄,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近全缘或疏具浅齿,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脉上有柔毛。伞房状的圆锥聚伞花序生侧枝顶端。
在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上看,猬实分布区属冬春干燥寒冷,夏秋炎热多雨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猬实的生命力也很顽强,它们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在相对湿度过大、雨量多的地方,常生不良。
由于猬实是秦岭至大别山区的古老残遗成分,由于形态特殊,在忍科系统发育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猬实花序紧簇,花色艳丽,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木。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在湖北神农架已建立自然保护区,相信在人类的关怀下,这种植物一定会枝繁叶茂的生长下去的。
“见血封喉。”
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见血封喉在我国仅生长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及广西南部、广东西部和海南省的热带森林中,见血封喉被誉为世界上最毒的树,但是现已寥寥无几,属于*保护植物,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给它起了这个一个恐怖的名字呢?原来“见血封喉”的茎杆基部具有从树干各侧向四周生长的高大板根。春夏之际开花,秋季结出一个个小梨子一样的红色果实,成熟时变为紫黑色,这种果子是非常的恐怖的,因为这种果实味道极苦,含毒素,不能食用。见血封喉的毒性虽然很大,但是也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的,先说它的药用价值,医药专家把树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毒素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方面。在傣族妇女中,她们还用这种毒汁来治疗乳腺炎,目前更多的药用价值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但可剥皮取出纤维,用它做的树毯、褥垫舒适耐用,睡上几十年也没问题,用它做的衣服和筒裙,既轻柔又保暖。在云南,人们把这种衣服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漂亮极了。但现在很少有人穿这种衣服,只有在基诺族的盛大节日上,基诺族人才会把它穿上。
见血封喉也是一种高大乔木,树高可达30到40米米。常具板根。花单性同株。果肉质,梨形,成熟时鲜红至紫红色。为本属4种中唯一在中国有分布的种。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种植物具有如此大的毒性呢?原来这种植物的*中含有弩箭子甙、见血封喉甙、铃兰毒甙、铃兰毒醇甙、伊夫草甙、马来欧甙等多种有毒物质,当这些毒汁由伤口*人体时,就会引起肌肉松弛、血液凝固、心脏跳动减缓,最后导致心跳停止而死亡。人们如果不小心吃了它,心脏也会麻痹,以致停止跳动。如果*溅至眼里,眼睛马上也会失明。古代人很早就知道了这种植物的毒性,所以,猎人用这种很毒的*制作毒箭作为狩猎的武器,被射中的大型动物,无论伤势轻重,也只会跳几下就倒地死去。云南傣族的猎手称箭毒木为“光三水”,在土话里即跳三下便会死去的意思。
由于这种植物的稀少,虽然它具有很大的毒性,但也应该受到保护,而且目前野生的见血封喉也已经很少见了,所以一旦发现了就应该重点保护起来。目前这是广州唯一一棵“世界上最毒的树”见血封喉,它已经在广州神秘生活了20年,并被收入了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库。
金钱槭
金钱槭为槭树科槭树属植物,零星分布在我国中部和西南部山区。由于林木乱砍滥伐,致使金钱槭成年植株极为稀少,加上天然更新能力较弱,幼树很少,已经成为一种濒临灭绝的树种了,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从生物习性上看,钱槭多分布在气候特点是夏热冬冷,秋季多雨,湿度大的地区,在外形上,这种植物的树皮暗褐色,浅纵裂。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纸质,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边缘具稀疏的钝锯齿。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翅果嫩时红色,成熟时淡黄色。钱槭属于落叶小乔木,高5—15米;冬芽*,细小,微被短柔毛。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金钱槭适宜散射光和光片、光斑的环境,每年6至7月开花,10月份翅果成熟。
对金钱槭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金钱槭果实奇特,又是我国特有的寡种属植物,在阐明某些类群的起原和进化、研究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等方面,都有较重要的价值和参考意义。另外,金钱槭的商业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金钱槭树姿优美,翅果圆形,入夏绿叶红果,如同一串串小铜钱,微风吹拂,沙沙作响,别有一番情趣,是一种颇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金钱槭的种子富含脂肪,供榨油食用及工业用。
正鉴于此,对金钱槭的保护也是势在必行了。比如在金钱槭分布区内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应将金钱槭列为保护对象,其他地区亦应采取保护措施。产区林业部门及有关单位应积极进行繁殖试验。
*链接槭树科植物
槭树科属于乔木或灌木,据统计,数量约30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地区。我国2属,约140种。黑龙江有1属,12种。其中有3种已经被栽培。从海拔高度来看,我国槭树的分布非常广泛,从海滨到400米的高寒山区均有分布。
在分类上,有落叶或常绿两种,通常叶对生,单叶或复叶,不分裂或分裂,无托叶。花小,绿色或黄绿色,少数为紫色或红色,辐射对称,单性或*,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序为总状、穗状或伞房状,苞小形,早落,萼片5或4,少数不以育;雄蕊4-12,多为8,生于花盘外部或内部;果实也多为翅果。
瑯玡榆
琅玡榆是一种非常稀少的树种,目前仅见于安徽和江苏的个别山地,是国家家一级保护树种。
琅玡榆的珍贵已经到了非常惊人的地步了,它们分布面积窄小,数量甚少,从具体的数字上看,我们可能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比如在琅玡榆的故乡,安徽琅玡山,约有大小树30余株,胸径30厘米以上的母树仅5株,林下幼树处于被压状态,所以,琅玡榆的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从生物学分类上看,琅玡榆属于落叶乔木,而且高大挺拔,通常的树高15-20米。而树种的小枝无木栓翅,叶阔倒卵形至椭圆形,边缘具重锯齿。翅果狭倒卵形,被柔毛,种了位于翅果中上部接近缺口处。从习性上看,琅玡榆生于海拔100-250m处的石灰岩丘陵山地落叶阔叶林中。琅玡榆的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天然更新良好,它们的根系发达,耐旱耐瘠薄,喜光。3月开花,4至5月果熟。
琅玡榆也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对研究植物区系及种质保存有一定意义。材质好,可用作江淮地区石灰岩山地造林树种。
虽然琅玡榆是非常重要的树种,但是由于管理方面的疏忽,目前还有很多情况不尽如人意,由于琅玡榆的故乡滁县琅玡山现为风景旅游区,由于游人众多,林下幼树、小苗常遭践踏和破坏,应加强对现有母树的保护和幼树的抚育管理,并采种繁育,扩大种植。据专家研究得知,琅玡榆适于播种繁殖,而当种子失水后寿命较短,采后宜即播种,或在低温下和以湿沙贮藏,次年春播种。造林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山麓坡地。
*链接琅玡山
琅玡山位于安微省滁县城西约5公里处的群山之中,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而改称琅琊山。风景区主要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四大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主要山峰有摩陀岭、凤凰山、大丰山、小丰山、琅琊山等。风景区内有著名的醉翁亭、醒园、琅琊寺等景点。醉翁亭初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它因镌有欧阳修文《醉翁亭记》、苏东坡手书字而著名。琅琊山层峦叠嶂,曲径幽泉,四季皆有好景,尤以夕阳晚照,雨后听泉,别有情趣。
灵气十足的人参
人参俗称“棒槌”,属五加科,人参一向被称为“中药之王”,也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人参在古代有许多别名和雅号。如:神草、王精、地精、土精、黄精、血参、人衔、人微,主要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一带,是中国“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之一,名闻世界,人参是我国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我国传统习惯用人参的根入药,常见的有加工成深棕色的红参、黄白色的生晒参和白参,以及用白糖灌制的糖参。
在生物性状上,人参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约40-50厘米,轮生掌状复叶。初夏开黄绿色小花,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果实呈扁圆形,大小如豆粒,秋天成为鲜红色的浆果,内有两颗种子。另外,人参肉质根肥大,有细密的皱纹,呈圆柱形或锤形,色淡黄,常斜生,多须根。主根顶端有一根茎,俗称“芦”或“芦头”。
人参经常被当地人称为“人参娃娃”,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人参在地下有纺锤形的肉质主根及分枝,形似胖娃,所以人们叫它“人参娃娃”。人参也是非常有灵性的植物,民间甚至流传人参能够像动物一样自行的行走呢!野生的山参,多生长在气温低、光照长、土壤肥沃的山坡上。它生长缓慢,采取困难,疗效很高,所以非常珍贵,所以,一旦获取了野生人参,那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了,据说1981年8月,吉林省长白山区抚松县有四位农民,在深山老林中采到一支百年野参,重达287克,主体长9.5厘米,称为参中之王,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中。
正是由于人参的奇特的性质,所以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人参也经常成为人们的歌咏对象,在我国,有关人参的历史传说很多,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中都有大量描写。《西游记》中猪八戒爱吃人参果,《红楼梦》中王夫人翻箱倒柜找人参,是人们所熟悉的故事。而在人参的故乡东北,有关人参神话般的有趣故事更多,而且许许多多关于人参的故事也具有很多内在的特点,比如在这些故事里,人参常常作为正义和善良的化身,有时是一个穿红兜肚、聪明伶俐的小男孩,有时是一个头簪红花、身着绿袄的美丽姑娘,有时又是一个童颜鹤发的慈祥老人,有时还是射出一缕豪光的北斗星。这些故事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依然是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尽管这些传说不一,都反映了人们对人参的了解、喜爱和珍视。
人参的药用价值也是很神气的,人参在中药学上有大补元气、治疗久病虚脱、大出血、大吐泻等危重病症以及健脾益肺、安神增智的奇功。正是由于人参的巨大的药用价值,在中国的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叁的药性和疗效已有所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药中上品。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全书113方,用人参的就有21方。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大量记载。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参具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原来人参含有多种皂苷、人参醇、人参酸,多种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类、植物甾醇和挥发油等。具有增强人体防御系统、抗衰老、抗肿瘤,加强大脑、心脏、脉管的活力和造血功能;刺激内分泌机能,兴奋代谢以及显著的抗疲劳等作用。中医还用“独参汤”挽救垂危病人,民间传为“救命汤”。
*链接《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为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毛叶紫树
毛叶紫树又名云南蓝果树,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毛叶紫树只分布于云南西双纳景洪县,生于海拔540-850米的林中从植物属性上看,毛叶紫树为一种叶大乔木,和其他的乔木一样,毛叶紫树是一种高大挺拔的树种,高25-30米,胸径达80-100厘米;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毛叶紫树的树皮灰白色至褐色,近平滑,常具细纵裂;小枝密被褐黄色绒毛,疏生灰白色近圆形皮孔。
从生长环境来看,毛叶紫树主要生长于热带北缘季雨林,局部空隙,阳光较充足而又湿润的地段。常是乔木上层的组成成分,数量较少。花期3-4月,果期5月以后。山地黄壤或砖红壤的土壤都适合它们的生长。
毛叶紫树还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客源价值,毛叶紫树是我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对于区系研究有科学价值。木材坚重,为优良的建筑用材。
但是遗憾的是,近年来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目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幸好人类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了这个树种的价值,目前景洪县普文已建立自然保护点,应列为保护对象,加强管理和繁殖。有关单位应大力引种栽培。
*链接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通常又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都是由常绿阔叶树组成的茂密森林,但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具有很大的区别,有些特征反而与夏绿阔叶林更相似。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结构远比热带雨林简单,群落高度比较矮,树冠比较整齐,乔木通常只有两层,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层间植物数量稀少,老茎生花和板状根等热带雨林的典型现象也很少出现。
亚洲东部的常绿阔叶林面积最大,最典型,种类也非常多,其中在我国境内的面积最大,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生物群落。我国南方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面积占我国的四分之一,在这里能找到我国大多数的特产珍贵动植物。常绿阔叶林中的有些动物有冬眠的现象,特别是两栖类和爬行类等变温动物。
木姜子
木姜子是我国西南部热带雨林的罕见树种,主要分布在云南(景洪、勐腊、勐海)等地区。目前已经非常的稀缺了。
木姜子属于常绿乔木,而且异常的高大,通常的高度为25—3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绿色或褐色,无棱角,髓不中空;顶芽被灰黄色短柔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无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下陷,下面黄绿色。伞形花序3-5个生于短枝上呈总状花序;花被裂片6,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4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能育雄蕊6—9,花丝长,外露,有黄色短柔毛,腺体圆形,有短柄,花药4室;子房卵圆形,有黄色短柔毛,花柱外露,柱头盾状。核果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1.5厘米,先端平截,质薄;果柄长约1厘米,无毛。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另外,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区地处我国北热带季雨林地带。喜欢湿度很大的环境,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或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思茅木姜子为中、上层乔木成分,能忍受一定的庇荫。在海拔较低的沟谷常与番龙眼、千果榄仁、五桠果叶木姜子、琴叶风吹楠等混生。
思茅木姜子为我国热带季雨林的稀有树种。木材细致,美观,为良好家具和建筑用材;种子含油,主含月桂酸,可提取芳香油,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由于产地的森林遭受不断地破坏,种群的数量更为稀少,且生境恶化,不利于它的天然更新。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对木姜子的保护已经是势在必行了,思茅木姜子生长地区多属保护区,应加强爱护,促进天然更新。生于保护区外的林木应严禁乱伐,并引种栽培,扩大种植。
*链接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高大茂密而常绿的森林群落。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