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偶遇?(2/2)
两人相视一笑,提马进了石巫村。
此刻,刘裕和毕苍龙正在的竹屋之中对酒小酌,毕老非要刘裕按此情景作篇文章,刘裕拗他不过,遂叫毕老准备笔墨纸砚,略一思索便把刘禹锡的《陋室铭》篡改了过来,边写边念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遂云:“何陋之有?”
念罢,二人相视一笑,对酌了一杯。这时听见传来鼓掌之声,但听外面一阵清朗的声音传来,“我兄弟二人途经此地,想讨杯清水。不想竟在此听到如此佳作。打扰了二位先生的清净,还往见谅。”
毕老微微一皱眉头,却还是迎了出去,对着外面的人说道,“远来是客,听贵兄弟谈吐,想来也是清雅之人,如不嫌老朽蜗居简陋,便请进来一叙。”
进来的正是元朔和元初,他们的侍卫都被二人撵到了村口,没让进来。元朔向屋内打量,屋里很整洁,窗台之前摆了一个竹案,案上放着的正是刚才刘裕写的《陋室铭》。他又看了看屋内的两人,一个七旬长者站在门前,头发和山羊胡子都已经花白,精神却很是矍铄,一双眼睛完全不像一个古稀之人那样浑浊无神,正炯炯有神的盯着自己。而竹案旁边坐着一位年轻人,模样很是普通,个子却出奇的高,身体略显肥胖,正在那里有一搭无一搭的扇着扇子,脸上始终挂着笑容。那笑容让人看着很舒服,似乎很容易让人接近他,只是偶尔的嘴角微微上翘方才显出其不易被人察觉他内心的高傲。
毕老将二人请到桌旁坐下,互道姓名,寒暄一通后,元朔方问到,“不知刚才的美文是何人所作,可否请两位先生指点一下。”
刘裕微微一笑,没有作答,毕老笑着说,“正是刚才为你介绍的这位刘裕贤弟,你可不要小看的他年纪轻轻,不但文章写的好,诗词更是一绝。我这老头子和他一比可要逊色不少啊!”
元朔闻言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景平年间曾经恃才傲物不世出的探花郎竟然会对这么一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有如此高的评价,不由得又仔细的打量了刘裕一翻。
刘裕心中暗自想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供我一个人在这陌生的时代里挥霍,那又怎能是一个人能够比拟的呢。就算是李太白在世,也没有这个本事。不过嘴里却还要谦虚,“拙作难登大雅之堂,写出来也不过是为了博毕老一杯水酒而已。”
毕老呵呵一笑,也不和刘裕争辩。元朔元初兄弟二人自小受皇帝熏陶,也是博览群书,边喝边聊,既说风月,也说天下大势,一会工夫,原本有些生疏的场面变的活络了起来。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