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心有不甘(1/2)
第707章 心有不甘
黑袍女刀客手压狭刀,走出山寨门楼,扭回头再望一眼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难掩一抹悲伤挂在眼角。一抖袍袖跳上车,随车远去。从此再不多看一眼。
雁悲鸣和古月山带着十几名教徒,和一群孩子离开聚奎山。车上拉着各种乱七八点的东西,比如那横放着的一尊丈高红色神像,立着的半块老祖碑,用白布包裹着的陈千缶的棺材和墓碑。
三师兄古月山守在拉棺材的车上,手里还举着招魂幡。
雁悲鸣对这次分家并不满意,可古月山劝她说:秦王能争取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你要知道我们当时是被困在山头。换句话说太后手里人质。太后是劫匪,秦王是苦主。而劫匪与苦主谈判,当然是劫匪占便宜。
其实古月山不说,雁悲鸣心里也清楚,可她还是舍不得。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听人劝吃饱饭”。
跋山涉水,几日后来到洛阳。
虽然他们有僧侣度牒,可武器和棺材还是不能带进城。城门卫说,要想把棺材拉进城也可以,但必须打开检查。而这显然是雁悲鸣不能接受的。
“谁敢保证棺材里装的就一定是死人?如果是火雷,我也让你拉进去吗?”说话间,城门卫用刀鞘敲了敲棺材。
雁悲鸣怒视道:“不许碰!”
卫兵吼道:“妨碍军检,你是要造反吗?!”
上阵父子弟,打虎亲兄弟。
以前她都是穿着粗布衫,这次换上了绢袍。虽然“绢”也算丝织品,但不是长丝。质地更加轻薄,但容易起毛,不宜多洗。照比锦缎还是便宜许多,在贵族人眼里很不上档次。可这对于雁师姐来说,已经很奢侈了。
……金吾卫对城内挖土管控严格,但我已与射生卫打过招呼,会以地窖土的名义帮你们把土运到城外。但你们别想着挖很长的地道,只要能离开红黑寺就行。”
“岂敢,岂敢,还是秦王上座。”
可如果这件事关乎到张三的生死,他就能保守很长时间。比如那么多特务,在他们完成任务之前,绝不会在别人面前胡说八道。
相反,空雷派知道内幕的人相对多一点,因为那天冯真青上山与雁悲鸣说话时,古月山正带着三名弟子抱着连弩躲在后面。
古月山连忙跑过来,赔笑道:“哎呦这位军爷,您消消气,我们是秦王殿下的朋友……”
至于“空雷派”这个说法,雁古二人都没提出异议,而且还确定了新的教派职务,雁悲鸣继续当教主,古月山和苏御分别是左右副教,教内其它安排暂时不变,只是取消了营的说法。
雁师姐是个急脾气,说走就走,而古月山说,要去帮师妹选山,并建设山门,还要布置一些机关暗道。还说,如果聚奎山一开始按照他的方法布置,不会被人围困。
可即便如此,师姐还是感觉到拘束,她表现得没有古月山自然,一举一动间还扮演大侠,却早已失去以前的洒脱。但苏御并不嘲笑师姐。是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压住了她,这是环境造成的,不能怪她。
本来很简单的事,结果被要脸面的师姐办得好麻烦。
苏御与古月山书信来往多次,可见面却是头一回,可谓是神交已久。古月山快五十岁的人,但看起来也就是四十出头的样子,很儒雅,若不是手上有练功留下的老茧,第一眼看上去这就是一个文人。
……
“秦王朋友?有何证明?”
“算了吧,我就坐下面。”
后来古月山对雁悲鸣说,自己没看错人,跟秦王是对的,一定比太后强。因为秦王有人情味,而太后没有。
秦王来都红黑寺,看了看陈千缶的棺材还有神像等物。这些东西雁师姐暂时不能带走,就先放在这里。随即在双神殿开个会,把最新的安排告诉大家。
……现在我与太后还算是合作关系,所以只要你们保守秘密,她不会把你们怎样。可如果将来形势有变,那就不好说了。我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应该挖一条地道。
或许是觉得雁悲鸣的回答过于简洁,古月山补充道:“也不知是怎的,她就喜欢收养孤儿。不如就按秦王说的,再选山头,找个人口多而又穷的地方再建山门。愚兄我呢,先帮她忙一阵,将来再听秦王调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