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都不对(1/2)
第798章 都不对
一早接到贤王府送来消息,说赵起带着一家人离开洛阳。传话人言语隐晦,没说贤王打算如何处理赵起,只是听说要调第四师监军赵丰回京,代替赵起,担任右豹骑统领。
对于赵丰来说,这次调动属于降职,但小伙子却很高兴,因为他在第四师待着并不舒服。
第四师的状况与其它师不一样,这里所有官员都与秦王有关系,好几千门徒乌央乌央的,还成立特工队。他们不称呼苏御为秦王或将军,而是校长。显得那么亲近,关系牢不可破。
作为师监军,赵丰平时走到哪里,虽也是前呼后拥,可他的一些决策却没人去执行。人们总能拿出“校长曾说过……”“校长的意思是……”“校长要求……”之类的话应付他。这让赵丰感觉无有权力可言。
如今调入豹骑,虎符在手,算是明降暗升。而贤王此举也是对第四师放弃管控,绝对意义上的把第四师交给爱侄赵御。
贤王老爷子说:赵御能把第四师抓得牢固,我就不用派人帮他盯着了。
苏御觉得,贤王是继唐振之后,自己第二个贵人。
说起唐振,虽然他现在已没有实际举措帮苏御当皇帝,可唐氏门阀这艘大船还是很稳,能给自己斗争失败提供避难保护。而这也是苏御敢于参与军务的基础,办起事来更有底气。
不当皇帝,当个实权摄政王没什么不好。
行好大个礼,就说十个字,他可真不嫌麻烦。
赵起为什么要带着家人离开?
冯太妃叹了口气:“准儿啊,你的孝心娘知道。可她们的保护与你的保护比起来,不值一提。只要你能站住脚,有没有她们又能如何呢?”
赵准凝眉道:“娘总说让我争,可我如何争呢?以前党争时,好歹还有两个师暗里支持我,可现在舅舅(冯占庭)下了天牢,石崩被赵鹳所杀,还有什么人支持我呢?那兵权如何争?连条道都没有,让我如何走?”
屏退下人,庚王赵准坐在母亲面前,面带嗔怨之色。
……
苏御当然不会否决,只是把名单交给随行秘书郎,吩咐说:把这七个人唤来洛阳,去兵部交办手续,更换军籍。
他们要争的东西也很多,比如师部五官的排序、所属队伍的装备、粮食、军费等等。
冯太妃反问:“那你说什么叫争?小儿拔河吗?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争?”
冯太妃有两个儿子,赵准比赵裕隆大一岁。
苏御在心里给他定性为“逃跑”,逃离政*旋涡。苏御没有贬低他的意思,只是觉得他不适应这个环境。在这个阶段他选择逃跑,虽然看起来有些窝囊,但这未必是最错误的选择。某种意义上说,他也算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赵丰进京,还有一些手续要办。苏御作为金吾卫监军,带着他去兵部走走形式,最后来到右豹骑卫所,并把右豹骑虎符、印绶、名册交到赵丰手里。
很显然母子性格不同。相比之下赵准心胸更宽阔,也更有格局,可他缺乏冯太妃的斗志。
还没等苏御说什么,赵丰抢着说:“侄儿唯一军中履历就在第四师,换了新地方,两眼一抹黑,一个人也不认识。而第四师监军团里几个人,倒是用着熟手。”
郝来福跟邱垚一样都是太监出身,先是在宫里效力,后被派往东宫。这帮太监从小养成的习惯,身上规矩都特别大。每次见秦王都行标准大礼,否则他们就觉得不舒服。
赵准有些不耐烦:“娘是想让我联系那些军官吗?若是被康王知道,我连摄政也甭想当了。”
金吾十卫,被二王强行分开。赵亚夫分管左五卫,苏御分管右五卫。其中四卫统领都是苏御的人,只有右豹骑还在贤王手里。如今贤王安排赵丰担任右豹骑统领,而赵丰也是从第四师走出来的人。
邱垚、韩坚、诛邪克、石敢当,他们之间也会有争斗。
从冯太妃话中听出,她从没放弃过对军权的争夺,那些老幕僚也经常来与太妃说话,他们布置许多耳目,无论是在康王那边,还是贤王那边。
赵丰一喜,直接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名单。
苏御知道赵丰担心什么,赵丰一走,邱垚就成为第四师事实上的监军。
如今赵准恢复亲王身份,而且更进一步成为摄政王,可冯太妃和赵准都没去找张高的麻烦。
第四师里的几股势力,并不都在邱垚控制范围之内,所以苏御不担心邱垚权力过大。而赵丰没感受到这一层,所以他才会有所担心。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你几世修来的福分,投胎皇王家,有机会不去争,老天爷都不会帮你,而是会损你。
可赵丰不知道,只要他一离开第四师,那帮本来一个鼻孔眼出气的人,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团结了。
“报秦王殿下,赵丰进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