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巧当家(1/2)
第829章 巧当家
早晨,雾气昭昭,小丫鬟捧着果盘小心翼翼的走路,生怕浓雾中突然闯出一个人。
郡主府里住着四名小学孩童,苏小巧、诛邪骏、孔吉、完颜清,他们在书童和剑客陪伴下集体走出大门。
完颜清的眼睛是肿的,因为她梦见秦王哥哥战死,惊叫而醒,哭了很久,直到背着小书包去上学还一边抹着眼泪。难过之情溢于言表。
完颜清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女孩,有着胡人特征的圆脸蛋和高而宽厚的肩膀。秦王在家时最喜欢陪着她玩,因为秦王看不得一个离家千里的小姑娘受委屈。
宵凤阁门前,马车已备多时,身穿大红礼袍的高大白胖郡主才端着架子从浓雾中走来。
郡主高鼻深目,能撑得起这张微胖的脸。不觉得臃肿,反而显得更有气度,更加深沉。明亮锋利的双眼,一如往常震慑人心。在她的目光下,侧妃奴婢都十分乖巧,无人造次。
有人说秦王妃的气势不亚于当年唐皇后。
相貌、身材、脾气,这姑侄俩像到骨子里。
难怪一些老人说,见到秦王妃就让人感到一阵恍惚,似乎见到当年唐皇后。
邱垚的能力毋庸置疑,按照秦王的要求,很快完成布置。诸如太原城四门,都设置粥铺,救济大量难民。只要百姓有口吃的,就会感激朝廷,没有作乱之心。
长老会事务繁杂,要处理与皇室和其他门阀之间的事、清华坊内部的犯罪事件、神策军中唐氏子孙的安排、长安道唐氏子孙犯罪处罚、长安道经济、长安道军仓与清化坊资源分配等等。
闻言,唐灵儿阔目一眯:“都有谁来找你,拟份名单给我。”
秦王带兵南下支援呼延郃,留下邱垚第二团入驻太原,重组道府班子。秦王要求快速恢复河东各府职能,尤其重视对农田的保护和灾民的安置。免去今年道府县三级税务,用税改的钱改善民生、赈济灾民。
“呵呵,好小伙子,你这般说,我反而舍不得了。”邱垚放下茶杯,站起身,整理一下衣衫,指着王恬道:“这种情况还要坚持一些时间,待形势稳定,在撤销粥铺之前,你给我送来一份名单。”
家族长老也有任务分配,唐灵儿分管内部事务,主抓清华坊内唐氏子孙的礼仪法度、经济财务、家族门风、文武教学、人员安置等。
最近唐灵儿经常去唐家祠堂后面的藏书阁,翻看唐氏长老才有资格看到的机密档案资料。这时唐灵儿才发现,当初清化坊出现断粮事件,与长老会有关。她看到那时长安道军仓里还有两个多月的余量。
但如今唐宽反而是助力唐灵儿进入长老会的人之一,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政*层面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那时唐振不在家,二老爷唐宁主持长老会,对于东府的调粮议题默不作声,他也不会从西府调粮给东府。
今日她亲自去工地看了看,见到唐府工构大总管唐延愁眉苦脸坐在街口。问他为何发愁,唐延说,房子还没建完,来找他要房子的人比房子还多。而且各个都是家里不缺房子的人。
“设置粥铺,邱大人亲理账目,粮食与账目丝毫不差。既然如此,邱大人为何还要往粥锅里倒沙子呢?这岂不是自毁名声?这也不符合秦王仁治理念。”
“邱大人,听说粥铺那边有人抱怨,还有童谣在街边传唱。”太原府【别驾从事史】申询,恭敬地道。
唐延一愣神:“没厕所?”
从“廉租房”这个名字就听得出来,这个主意来自苏御。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馊主意,但又确实行之有效。这就好像往赈灾粥铺的锅里倒沙子是一个道理。倒了沙子,才能轮到穷人吃一口。又比如把粮食换成糠麸,虽然难吃,但能救更多的人。
邱垚道:“念你年轻,我便与你说说。此法是秦王要求的。而他是想让穷人吃到那些粥,本是好意,是智仁。至于有些骂声,让我邱垚来为秦王来抗,有何不妥吗?另外我觉得这还不够,即便是我来扛,也会让人说秦王用人不察,所以这件事应该再往下放一放,让别人来替我承担。”
对于皇帝来说,不倒沙子的清官和倒沙子的贪官,哪个更能解决问题?
唐灵儿认为,如果苏御是皇帝,他一定会养活一批能臣贪官。比如邱垚就不是个清官。同时苏御也不会亏待像韩坚那种毁家纾难为军队倒贴钱的超级清官。将来第十一师,一定是韩坚的。秦王这样安排,别人也心服口服。
唐延想了想,道:“灵儿,我看你还是别要名单了。你挨个去教训也是没用。教训了这个,还有那个,没完没了。再说有的人你也不好教训。唐立家的,怎说也是你的长辈,你能登门去骂吗?还有唐剑家的,你们本来就有嫌隙,你好意思上门?好几百人,你骂得过来吗?”
唐灵儿喘了口粗气道:“把这些房子都盖得小一些,越小越好,而且加高到三层,一层一户人家。再把院子去掉,盖上小楼,但不设厕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