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鱼姑娘(1/2)
第831章 鱼姑娘
在秦王攻打太原时,城中有三个家族联合起来,帮助官兵一起消灭张氏余孽。他们的举动颇有些痛打落水狗的意味,可他们旗帜鲜明的表现,还是获得秦王的赞许。
三家分别是赵氏、王氏、申氏,而太原赵氏与梁朝皇室同宗。在张氏家族造反的第一时间,就曾对赵氏进行血腥清洗。但张氏的行动并不彻底,也因此留下祸端。
梁朝诸多皇亲没有封地,但也有类似“推恩令”的政策。到了皇帝玄孙那辈,就没有爵位,也没有俸禄。
当然,梁朝对皇室宗亲还是有些照顾的。比如科举考试会暗自加分;参军也是百夫长起步。就好像汉时刘玄德,虽已落魄到织席贩履的地步,可他的老师是河北大儒卢植,他的同学里有贵族子弟公孙瓒。
此时梁朝才一百多年,第一批亲王的后裔还没沦落到织席贩履的地步。分散各处的赵氏家族都设有族长,绝大部分男孩都能获得教育的机会。而赵家的姑娘在当地也都是“抢手货”,当地富户以娶赵家姑娘为荣。
第四师只用一天一夜就拿下太原,秦王没进城,但在秦王等待部队集结时,也曾见到过三大家族族长。秦王向他们交代政策的同时,敕封每个家族一个三世勋爵,并安排在道府任职。
用秦王的话说,只要积极配合国家政策,那他就是功臣。应该得到尊重和奖励。税改后,虽然他们没有以前那么富,但保证他们不受穷。而那些不识时务的顽固派,就是此次税改的打击目标。他们是百姓的敌人,是罪人。应该五大绑,插小旗,推到大街上接受广大百姓的审判。
拿下太原不久,周围州县纷纷送来消息,说张氏家族的人已经撤逃,州县重新落入州官手里。秦王下令,免除今年河东道应缴税款,用于本地恢复建设。同时书信曹玉簪,让朝廷组织新的河东道领导班子,并提议撤销“节度使”这个官职,改为道府司马。
而且道府兵虎符,应该分别放在道府经略使、司马、监察御史三个人的手里。任何一人不可单独调动。
“听秦王的意思是,这样的税改在一百多年后还会再来一次?”
可精巧女子往往不会那么容易主动送上,当她发现秦王在注视她时,突然一闪身离开,坐到几案对面,手法熟稔的施展茶道。
“秦王府上一定有很多美女吧。像妾这般庸脂俗粉,恐怕排不上名次。”
秦王端坐正堂,身边只有一名勤务小兵。小兵不识字,但身子勤快,腿脚灵便,颇有些眼力劲儿。也就是那个因为沁儿抢了他的活儿而不高兴的小兵。
苏御想了想,八百里加急通知典奉,让典奉把代州张氏一家逮捕,给曹玉簪送去。
秦王端详女子半晌,竟没发现缺点,无论是五官相貌还是身段都长得恰到好处,而且她骨子里散发着魅惑之力,引人入胜。可秦王却没回答她的问题。
英雄难过美人关,秦王也不禁多看两眼。
人们高举着标语,敲锣打鼓走街串巷,情绪激动的歌颂秦王功德。在这样强大的舆论面前,再也没有哪个士族敢于造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群众基础。仅靠家里的几十名打手,无法与官兵对抗。
苏御点点头:“是的,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士族垄断,抑制士族无限做大。如今梁朝建国一百三十七年,进行这样的税改时就能涌现出张之悌这样的人,可想而知,再过几十年他们会发展成什么样。”
太原,一座七进大院,据说此院是张氏家族遗留,甚是豪阔。
河东道税改持续进行中,凭借秦王强大的舆论攻势,获得广大穷苦百姓的支持。而秦王的水军也及时出动,混入百姓之中,鼓舞群众上街游行。
可很快苏御就接到曹玉簪的回信,她让秦王专心打仗,其他事回朝再议。信中还提到,要照顾冯真青的老丈人一家,代州张氏。据说代州张氏已得到冯真青提前通知,他们没打算逃离。
她自怜的说了一句,明眸一闪,视线又落入杯盘。
狗生不出老虎,生出老虎的一定是老虎。
此时驿站恢复正常工作,秦王案头落下许多信笺。一封封拆开来看,信中内容着实丰富。有大胖媳妇的关怀和鼓励;有侧妃、小妹们的殷殷期盼和祈祷;还有完颜清童言无忌的问题……
说话间妖娆女子竟面带娇怨之色,放下手中伙计站立起身,草草行礼,转身就走。
炎热初秋,女子香肩在外,裙口挂在身前半遮半掩,婀娜身段弧线突出,扫一眼让人浮想联翩。
见秦王不回答,她脸上笑意不见了,樱唇微动,言语利索:“妾虽然身份卑微,却有傲骨。望秦王原谅妾不能像其他女子一样对秦王言听计从。若秦王不容妾,妾便趁早离开,省得惹秦王不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