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横财(2/2)
“三天!”变了整个阴山县:一是远山公司被买断了买断人邪不凡;二是邪不凡辞去了县委副书记的职务成为了真真正正的民营企业家。
这下子。整个阴山县象开了锅一样这可是三十亿的资产说买断就买断了完全由国有转为了私营。虽然说中间夹杂了一些协议条款:用三年的盈润购买现有的资产什么阴山县占多少股职工占多少股等等七七八八的事情但总体上讲三年后如果企业盈利可以的话那整个远山邪不凡个人股份过了百分之五十。
当然。里面还有很多的帐要处理。比如阴山县当初地投资到现在如何折算银行的贷款如何偿还。其它的原始股份如何折股等等。
有人说这个还很难说毕竟只有远山三年内能够赚取足够地利润或是邪不凡个人直接投资进来购买了那些股份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股东。这三年里是有风险的万一企业亏损或倒闭那按照协议邪不凡将赔偿所有的亏损。
可惜这些人根本没有细想:这可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一是按现在的形势钢铁形式一片大好这个只被评估为三亿资产的远山公司邪不凡只需赚取一个亿就可以获得其三分之一的股份。这还是形势一般的时候如果形势再好一年翻番也不是大问题。更何况这个评估本身就已是严重缩了水地本来价值三十亿的资产生生被压缩成三个亿。即使他不经营直接将其拍卖也得赚个七倍八倍。
二是退一万步讲即使这个企业真的亏损了甚至破产了。可就不止一亿两亿那他邪不凡能有多少钱能赔得起这种巨额的损失吗?就是将他连他老婆都卖了也不够啊。恐怕银行和国家到时候能够收回的只有邪不凡这个赤手空拳的人了。
这是一个畸形的产物这是一个特色的财富神话也许只有在这样一片大6上才能上演出如此传奇的神话但他邪不凡却神奇般地做到了。
为了稳固他地资产避免将来有人秋后算帐把这买断的事用事实固定下来。邪不凡决定寻求海外合作让他真真正正地变成合资企业那他这个买断就彻底合法化了。即使将来有人反悔也不可能将合资企业怎么样毕竟这个问题归属到了涉外投资可是有国际法保护的。
邪不凡拨通了冷凝凝的电话说明了合作的意向冷凝凝听了也十分兴奋两人在电话里深谈了一夜。最后决定联合上市由邪不凡以引进战略投资为名从香港引进冷凝凝的投资并由冷凝凝运作将这个中外合资企业推向上市。
不过冷凝凝提出了两个条件需要事先敲定:
一是投资基点按冷凝凝所说如果要她来进行战略投资并运作上市必须按当初上报的三亿资产进行合作她按这个资产进行比例投资。
二是谁当家。冷凝凝要求必须由她来当大股东占5o%以上也就是说她将投资人民币一点五亿元拥有合资后5o%以上的股份。
邪不凡差点没气晕过去因为他清楚这两个项完全都是霸王条款。
按缩水后的资产进行投资不用说上市以后地增值就是单纯现在地企业真正算起来也有三十亿左右。那岂不是说人家只掏一点五亿就直接拥了十五亿的资产?这个买卖笨眼人也难看得出来何况他邪不凡?天才般地商界人物。
占了第一条的便宜不说还要全部她说了算。那也就意味着以后什么事情都得听她的。他邪不凡也就是赚些利润和增值而已。这个结果他是断断不能接受的。邪不凡当时就拒绝了这项合作。
冷凝凝听后只是笑了笑留下了一句话:“不凡你好好考虑一下。你们的政策是多变的现在这样表面上是批给了你但如果过些年你真的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盈利润万一人家翻了脸不肯承认这个协议。那你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这话击中了邪不凡的要害。
其实这是邪不凡最担心的问题。虽然现在企业买断下来了如果企业将来不赚钱或是赔钱那国家断然不会收回起码不会再往里投入。可如果真的做出利润来那可就是大问题了你想想:谁能眼睁睁见你一夜之间成为几十亿的富翁而不眼红?会不会有人冒死告状要求国家收回所有的资产?这企业原身毕竟是国有企业。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自己可就真的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邪不凡思前想后始终决定不下来。这个冷凝凝年纪虽然不大好象对国家政策研究透的不能再透了她说的那种事情不仅完全有可能生而且概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