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 开天铜斧(2/2)
其中一个孔口被我小心地修整成为漏斗形。做为浇口融化以后的铜汁将从这里倒入另一个孔将作为“冒口”多余的铜汁会从哪里流出。
融化铜块不需要那么大的铜我在地面挖了一个直径约8o厘米深6o厘米的土坑点起大火烧结硬化再放入一层2o厘米厚的木碳将坩锅安放在正中间。里面放入铜块。估计融化的铜汁将能装满我所做的型腔还稍多一点。
点起火后纯碳火的威力很快将我们逼得距离一米以外。
但由于这个结构添加木碳比较方便我们不断往坑中添加木碳保持温度地不断上升一个小时后。面上的铜块出现了往下陷的迹象说明底部的铜块已经开始融化了。为了加快度我让人投入更多木碳使木碳堆积的高度达到坩锅的颈部。
火势愈大一米外都不断有热气袭来我和几个加木碳的人都不得不避让开一点。
坩锅中的铜块加融化已经能看到铜汁从面上的铜块间漫上来。
但这时面上地铜块却顽固地坚决不融化!
木碳我不缺但这坚决不融地东西我却无法可施。
气怒之下我抓起一根树枝向火堆扫了几下风。
嘿居然有点效坩锅边的碳火颜色变了一点温度好像有点提高铜块又漫过了一点虽然碳灰满天飞但为了出成果我们几个顶着灼热稍微靠近火边一点小心地一边加碳一边鼓风。
果然这下子度加快了温度上升比较明显坩锅在火面上的部分居然出现了透明的迹象而面上的铜块也在快地消融中。
当最后一点铜块消失不见的时候已经可以看见坩锅中“波光荡漾”了铜块全部融成了铜汁一锅黄亮的“汤”出现在我们面前。
停止添碳后火热略小了一点我和木壳一人一根陶柄伸向坩锅的耳柄将一罐铜汁提了起来快提到浇铸模所在的泥箱旁将坩锅靠放在泥箱上小心地侧倒锅身对准浇口将铜汁倾倒进去直到过多的铜汁从冒口溢出来。
泥箱蒸腾出大量的水气在浇口和冒口的铜汁以肉眼可见的度往洞内收缩并凝结出一层膜很快转化为波纹形的固态。
等这个东西凝固并冷却还得要两天时间我开始把这次成功的炼化和绝对不成功的炼矿作了一个比较。
比较纯的铜跟铜矿肯定没得比但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一是将铜和碳分开可以随时加碳就不会造成碳用尽了而铜汁没出来的的情况也方便我们掌握出铜的时间。
二是鼓风没有鼓风可能就会导致功亏一篑那么在炉子里怎么鼓风?也用树枝?
三是铜块的大小小块的铜很快就融化了可是大块的就花了很久的时间矿石是不是也一样?
四是坩锅的便利性有了坩锅就不怕矿石和炉壁粘在一起了大不了对坩锅加热就能把矿渣倒出来。
有了以上的认识和经验总结我决定哪怕点人工也要先把铜矿石打碎用不用坩锅就看碎石以后的炉子效果怎么样了。小块的矿石即使凝在壁上我也不怕。
碎矿工作开始了。
两天以后打开粘土去掉浇冒口的残铜我把一根一米多长直径5厘米的青杠木棍装入铜斧柄处举起这把“开天斧”族中近3oo人在“工业村”出了一阵欢呼!
“元齐万岁!太昊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