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调戏大明 > 资料

资料(2/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巨星攻略 操魂师 花都特种兵 超级殖民异世界 明日风暴 开拓美洲大陆 异界之古怪修真者 星兵 童养媳计划 剑行天龙

《再游桃源即事次友人韵》

《送子渐叔之金陵口号》

《姑苏道中》

《卢龙曲》

展开

仕途经历

杨嗣昌

步入仕途后,杨嗣昌历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天启三年(16)受阉党排挤,称病辞职归里。崇祯元年(1628),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后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诸处,以知兵闻名朝野。今山海关显功祠内有杨嗣昌塑像,称赞他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抵御后金入侵有功。崇祯七年,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旋以其父母相继去世而回家丁忧。崇祯十年,农民起义席卷中原,他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镇压起义,制定“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杨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二百八十万两。由熊文灿(?-1640)为总理五省军务,剿抚兼施。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罗汝才等农张献忠

民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次年六月,杨嗣昌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参机务,仍掌兵部事”,成为明末权倾一时的宰相式人物,武陵民间有“杨阁老”、“杨相”之称。是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北京震动,崇祯皇帝和战不定,杨嗣昌力主议和;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於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然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後战死沙场。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後李自成往河南发展。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谷城再起,各地农民起义烈火复燃,崇祯帝“命杨嗣昌督师,赐尚方宝剑”进行镇压。杨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於太平县玛瑙山(玛瑙山

今四川万源县),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巖谷死者无算。”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与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斩张献忠者,赏银万两。张献忠则宣称:“有斩阁部(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崇祯十四年(1642)正月,李自成陷洛阳,杀福王朱常洵。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朝野震惊。杨嗣昌追剿农民起义失败,忧惧交加,旧病复发,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杨嗣昌只吐出绥寇纪略

川“返荆州,将谒惠邸。王命阍者谢曰:先生愿见寡人者请先朝襄王。嗣昌惭,乃缢。”同书卷七又载:“嗣昌闻襄阳破,遂不复食。及闻李自成陷洛阳,于是抚膺大恸曰:无面目见上。伏毒死焉。”《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四称:“嗣昌败后,左良玉以平行牒文侮之。嗣昌惭愤,乃仰药自杀。”嗣昌之子杨山松在《孤儿吁天录》中称其父是病死。崇祯帝临朝叹息:“自杨嗣昌殁,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又亲书祭文,曰:“惟卿志切匡时,心存许国,赍志深渊,功未遂而劳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悯英魂有知,尚其祗服”。定国公徐允祯等请以失城寨律议斩。上传制曰;“故辅嗣昌奉命督剿,无城守专责,乃诈城夜袭之檄,严饬再三,地方若罔闻知。及违制陷城,专罪督辅,非通论。且临戎二载,屡著捷功,尽瘁殒身,勤劳难泯。”乃昭雪嗣昌罪,赐祭,归其丧于武陵。嗣昌先以剿贼功进太子少傅,既死,论临、蓝平盗功,进太子太傅。廷臣犹追论不已,帝终念之。后张献忠陷武陵,心恨嗣昌,发其七世祖墓,焚嗣昌夫妇柩,断其尸见血,其子孙获半体改葬焉。杨嗣昌死後,兵部尚书陈新甲以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明史》称杨嗣昌“积岁林居,博涉文籍”。他在常德居住时间比明史

较长,与来游的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竟陵派文学家钟惺等人,有诗文酬答。他谙悉先朝故事,工笔札,诗文奇辟,刊有《杨文弱集》、《杨文弱先生集》、《武陵竞渡略》、《野客青鞋集》、《地官集》等。杨嗣昌在常德历史上也有一定影响。他于崇祯十一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嘉庆《常德府志·城池》),至今常德仍有杨阁老“城加三尺,桥修七里,街修半边”的传说;他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实地考证了桃源境内沅江的各个风景点,为深度开发桃花源做出了贡献。

编辑本段评价

黄道周骂杨嗣昌“天下无无父之子,亦无不臣之子。卫开方不省其亲,管仲至比之豭狗;李定不丧继母,宋世共指为人枭。今遂有不持两服,坐司马堂如杨嗣昌者。”彭孙贻曰:“兵兴以来,辽饷、练饷计亩日增,民蹙蹙靡所驰骋,嗣昌复进均输之说,以重困吾民。是以胥天下而驱为盗也。”“杨嗣昌险夫哉,一言而亡国”。邹漪曰:“至以加饷殃民为武陵(杨嗣昌)罪,后之君子未尝设身处地,而苛求不已,恐未可为定论”。杨嗣昌入阁的时候,真可以称得上是权倾朝野,力主议和招抚,结果让张献忠、罗汝才恢复元气,重新大起。他的当初的安内方可攘外,布下的四正六隅十面网的所谓天罗地网成了四处漏风的破网,三个月内解决中原问题的煌煌大言,实际上也成了个笑话。除了留下了中原纷乱的战局,还留下了增兵十四万,加饷二百八十万两这个让天下反乱之火愈演愈烈的助燃剂,最是离谱的是,本来国策是所谓的“因粮”,也就是富户多纳,他却改成了“均输”,把这沉重的加赋全压在了贫民身上。天下扰攘,说到底还是因为赋税太过苛刻,而崇祯和杨嗣昌君臣俩,根本不管不顾,所谓的苦干,强干,硬干,快干,四干精神,变成了连丢襄阳洛阳,变成了两阳督师。对外议和,让所谓总督天下兵马的卢象升,连半个镇都督不了。只有在北直隶陷入险地,孤军奋战,身被数十创,死于王事。结果死后还被他百般污蔑,拼命压抑,居然连个应有的封赠都得不到。更不用说,受他指使大肆招安。最后却被他定罪下狱的熊文灿;威震九边,屡破六口地郑崇俭。“未失一城、丧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无敢讼言者”;还有各处督抚大将也多被他构陷,这些明末的精英。因为杨嗣昌地胡作非为,都是死的冤枉,死的不值。杨嗣昌见不得有什么能战的文臣。看见谁带兵立下大功,总要想方设法陷害,而他自己不知兵,却只有拼命讨好贿赂左良玉贺人龙之类的武将,却让他们地气焰越发的嚣张。纵观杨嗣昌一生,有勤奋敢于任事的一面,有瞒上欺下的一面,可以说,他和崇祯一起葬送了明朝生存的最后希望。

诗选

《白璧湾》

白璧湾此山疑汉史,穿石岂无痕。烟水营兹窟,朔南限若门。笛寒飞鸟路,灯远钓鱼村。赖作嬉游思,篙师已悸魂。

《三石涧》

三石涧号石宜为万,称尊适可三。中仍泻寒涧,名久蚀精蓝。伏谷虎晨出,隔沙渔夜谈。霜林与霞壁,衬取夕阳酣。

《临沅县》

临沅县万里牂牁水,春城几共临。划沙烟作带,吹岸雪为音。花阅秦年曙,烽缠汉塞阴。不知招隐地,荒草尚堪寻。(看小说到网)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目录
新书推荐: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