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扭转危局(1/2)
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手打小说)自己不再是中国人赵长沙,而是美国人,名叫莱姆·杰弗卡,处身于伊拉克,是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武官准将。不过,准确地说,也不能算是原装莱姆,原装的莱姆·杰弗卡不知上哪儿去了,现在的莱姆是个山寨版,是装了一颗中国心的莱姆,确切的名字应该是莱姆·赵长沙。但不管是哪个莱姆,将要发生的是:再过几个小时,莱姆率领美军进入布里扎的埋伏圈,随着一声爆炸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当然,俗套的是:由于穿越,情况可能发生改变。
基地组织的阴谋在莱姆——也就是赵长沙眼里不再是阴谋,而是光天化日下的阳谋,是恐怖分子明目张胆地在他眼鼻子底下挖掘坟墓,这个坟墓可能埋葬莱姆和美军,也可能埋葬布里扎和恐怖分子,端看自己能否抓住机会,扭转危局了。他必须抓住机会,力挽狂澜,因为他是“华山一条路”了,没得选择,只有把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这个恐怖分支机构一网打尽,否则,他就绝对要再次穿越,至于是穿越到非洲还是什么洲,那就听天由命了。
他顾不上想北京的家现在怎么样了,也顾不上想原装莱姆上哪儿去了。
他匆匆洗漱完,从衣柜里找到衣服,是一套佩戴有准将军衔的笔挺制服。穿戴完毕,知道要立即进入莱姆的角色,要熟悉莱姆这个新的身份。做到这点不太费事。他发现自己想要什么东西,就可以感应到那东西在什么地方,这么看来,莱姆还残留一些知识和记忆在这个身体内。这里是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公寓区,一片很大的区域,住着美国驻伊使馆所有工作人员。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料也一应俱全,全部储存在电脑中。起初他对启动电脑没有信心,他不知道密码。像莱姆这类高级间谍的电脑应该设置了不易破解的密码。然而奇迹发生了,他信手在密码窗口键入一行字母数字,电脑开机了。
他想知道的所有一切迎刃而解。
到天快亮的时候,他——赵长沙——莱姆基本了解现况。
表面上,驻伊大使是莱姆的上司,实际上,莱姆的上司不在使馆。莱姆有两个上司,一个是远在美国华盛顿的中央情报局,一个是驻伊美军司令部情报处,莱姆所获得的所有情报,要同时向这两个机构报告。莱姆在伊拉克拥有很大权力,公开身份是驻伊使馆武官,真实身份是驻伊美军情报基地司令官,地位仅次于驻伊美军司令鲍尔等少数几个高级官员,不仅负责伊拉克全境反恐情报,组建和掌管伊拉克政府情报机关,而且有权修改和否决美国大使馆对伊拉克政府的政策和援助,有权提出对驻伊大使的弹劾,甚至建议更换驻伊大使。莱姆还有一支相当一个加强连、直接归他指挥的特种作战部队。这支部队代号“恶狼”,驻扎在数公里外的美军基地,随时听候他的命令调遣。
让他惊喜的还有,原装莱姆居然有用不完的巨额资金。在美国、瑞士、英国、法国有十多个户头,每个户头都有少则数千万、多则数亿美金,仅美国中央情报局拨给伊拉克反恐情报经费就达两亿多美元。
美国老大太有钱了,难怪伊拉克战争打起来,国会动辄拨款数千亿。
现在,他只要在笔记本键盘上敲打几个按键,通过网络转账,就可随意地把这些钱调出来使用。当然,反恐情报经费虽然可以使用,但受到网络监控,只能用于反恐情报工作。
窗外渐渐亮了,黎明的曙色透过玻璃窗,把洁白的窗帘染成一片绯红。他走在窗边,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晨风扑面而至。风中夹杂些儿硝烟味。眺望远处,一排排高大的椰枣树在风中摇曳。这里是巴格达城区,耸立的高楼群与一座座清真寺金色尖塔和圆拱形屋顶相映成趣,与之不协调的是不时传来“砰砰”的枪炮声,间或有一两架黑鹰直升机、或者一组F—16战机从市区上空掠过。
“叮咚——”门铃响了,他走出卧室,外间是可容纳三十多人的会客厅,有六个门,分别通往卧室、餐厅、会议室和办公室,还有一个对开大门,外面通往大楼电梯。他过去拉开门,进来的是名侍者,一身素白,戴着阿拉伯头巾,推着一辆餐车,“莱姆先生,您订的早餐来了。”侍者说。莱姆看看表,7时整,“谢谢。”他说,发现自己吐出的英语居然是正宗的美式腔调,而在穿越前,他的英文口语能力就如美国人学说中国话那么蹩足。侍者轻车熟路,把餐车推进餐厅,搁下早餐,退了出去。他从写字台的抽屉里取出一把手枪别在身上,然后走进餐厅,餐桌上有一份三文治、两个鸡蛋和一杯牛奶。他坐下吃了早餐,刚用餐巾抹了嘴,客厅电话响了,他出来接了电话,是使馆公寓警卫打来的,说是一个叫布里扎的先生派来了一名“信使”,有一份重要情报要面呈给他。
要来的终究来了。他吩咐让“信使”进来。
不一会儿,一位美军国民警卫队上士带进来那名所谓的“信使”。
“信使”一看就像个恐怖分子,浓黑的胡须布满脸上,尖尖的鼻子像鹰勾,一双眼睛闪烁着阴冷的光。这小子围着个头巾,身上的长袍如同裹尸布一般,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莱姆知道,就是这个“信使”引爆了炸弹,向基地组织发出攻击信号,导致美军全军覆没。这个“信使”身上应该有颗炸弹,可是,他把炸弹藏在哪儿?进入使馆公寓有几道警卫,为什么没有检查出炸弹?炸弹如果不在“信使”身上,就不排除去巴亚齐路上有身携炸弹的同伙接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