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临阵(1/2)
太阳悬挂在空中天空万里无云天色湛蓝得就像蓝轻轻敲击似乎就能出清脆的声响。
距离历亭城六十里外的原野上一只全副武装的军队正在晴空下疾行从原野上空肆虐而过的风将军队的战旗吹得猎猎舞动队伍脚下卷起的烟尘从坚甲锐器中倾泄而出。
沉重的脚步声和铠甲碰撞时哗哗的声音随着同一节拍响起士兵们满脸灰尘不一言大口地喘着粗气紧紧地盯着自己的脚下远远看过去这支队伍就像是一座钢铁森林在原野上滚动。
诸葛德威骑在一匹大黑马上十几个亲兵骑着战马簇拥在他身边他们离开了队列来到一个小土坡上。
诸葛德威皱着眉头顺着队伍行进的方向眺望远方。
前方派出打探的斥候骑着战马的英姿隐隐可见一群飞鸟在他们头上的天空盘旋。
高畅的主力部队离开后诸葛德威率领本部一千人驻守在历亭一方面守住这个和平原接壤的城池为大军留一条退路;另一方面为大军搜集粮草然后运到清河前线。
诸葛德威知道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负责的并非可有可无的琐事只不过不能作为前锋上前线杀敌他的心情并不太好。不管怎样只有多立战功才能往上更进一步不然他只能一辈子被管小楼压在身下如今同样是中郎将一职管小楼所统领的军队要比他多一倍甚至还有五百骑兵这让他颇为不爽。
由于高畅军中欠缺文官也没有人才储备打下城池之后只好依旧任命原来的县府官吏暂管城中政务当然其中也派了一部份识文断字的军人参合进去只是因为对政务的不熟悉这些军人暂时还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诸葛德威对此也不苛求当务之急最迫切的事情就是为大军征集粮草这点必须要保障其余的事情可以慢慢来做。
自己这一千士兵全是精锐的战兵用来押送粮草未免太浪费了一点况且还必须驻扎在城中以防敌军突袭以及某些不怀好意的家伙瞧见机会掀起叛乱。故而诸葛德威将城中的精壮组织起来成为征粮队然后让一些原属清河籍的士兵到征粮队中去担任队长统领等职率领着他们下乡去征集粮草。
他们征集粮草的对象并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当地的世家豪强要知道一千户平民家中搜集起来的粮食加起来还不如一家大户多。
最初征集粮草的工作非常顺利距离城池比较近的世家纷纷按照事前和高畅的约定向下乡征集粮草的军队供奉了大量粮草辎重不过后来情况生了变化。
有一支征粮队出城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那支征粮队负责的地段距离城池比较远那是一个叫郭家堡的小镇在历亭以北和漳南接壤。
当地有两大豪族一家姓郭一家姓杨他们两家控制着郭家堡方圆几十里所有的田地修建了大量的坞堡这两家由于距离历亭比较远所以在历亭城中并没有府邸自然没有人质在高畅军中。
第二天有一些征粮队的士卒跑了回来他们带来了不好的消息。
郭家和杨家联合了起来拉起了一支千人左右的乡兵拒绝缴纳粮草他们并没有凭着坞堡坚守而是大胆地出击仗着熟悉地形趁着征粮队大意之际向征粮队突然起了攻击。这支征粮队里面除了极少部分的战斗士兵外基本上都是当地精壮他们的兵器也非常简陋为了防止他们反抗诸葛德威只允许他们拿木棍。在既没有战斗力也没有战斗意志的情况下这支征粮队自然很快败下阵来除了少部分溃散之外全部选择了投降。
如果有人拒绝缴纳粮草那么就有必要让他们吃吃苦头必须用雷霆手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血与火顺便杀鸡给猴看让其余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安分下来。
这是高畅离开时的吩咐。
对诸葛德威来说安安稳稳地守住历亭并没有一点意思他心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渴望着建功立业而要想建功立业就要不停地战斗不停地流血不停地死人渐渐地他自己都分不清自己是为了往上爬渴望杀戮还是本身就喜欢杀戮野心不过是顺带而来的一个念想。
胸中熊熊燃烧的**让他的心无法平静无法安稳。
听到逃回来的士兵的述说后诸葛德威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都在燃烧他迅地下达了命令分兵两路自己率领五百名士卒前往郭家堡留下五百士卒在副将赵仁成的率领下坚守历亭。
副将赵仁成反对他的做法认为在情况不明之下贸然分兵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本方的军队虽然英勇善战不过人数不多只有一千人在城内人心不稳的情况下只靠这一千人守住城池已经非常勉强了。
如果在他们分兵之后城
动乱再加上有外敌进攻只凭五百人根本无法守住旦失去了历亭前方攻打清河的大军也就失去了退路形成了腹背受敌的局面如此情况对大军极其不妙。
只要大军攻下了清河那个时候再慢慢找这些桀骜不驯的家伙算帐不迟何况急于一时呢?
故而分兵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赵仁成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是诸葛德威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考虑并不是只是想杀人想闻闻鲜血的味道而已!
攻下历亭的时间并不长久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历亭人的人心暂时还不可能偏向自己这边有许多世家豪强仍然处于观望的状态他们就像墙头草一样风往哪边吹就向哪边倒。
在将军大人的强势逼迫之下那些世家豪强选择了屈服纷纷向大军供奉粮草然而将军大人已经率领大军离开了历亭如此这些人心中未免没有自己的小算盘。
在当前的情况下出现了武力反抗占领军的事件如果本方不采取措施不用铁血的手段将反抗压制下去任由反抗势力肆虐不管不问那些观望的世家难免不会闻风而动如此不但征集粮草的任务无法完成等反抗的势力壮大之后只守住一座历亭城又有什么用呢?
况且这个时候除了历亭人本身的反抗之外不可能有别的势力参与就算留下五百人只要小心一些城里的那些反抗势力也不敢轻举妄动待他们收到郭家堡被自己铲平的消息后更是不会冒险行动了。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赵仁成妥协了不得不同意了诸葛德威的意见毕竟诸葛德威是一军统领在命令没有下达之前他可以和他争论但是命令一旦下达就必须依令行事了!
本来诸葛德威没有必要和赵仁成争论只是单纯地下命令就行了不过赵仁成原本是高畅的亲兵作为一个聪明人诸葛德威自然不会轻易得罪于他。
不过他毕竟是堂堂的一军统领必须要保证自己的权威不能什么都听从赵仁成的意见他不想被那家伙架空所以在经过一番辩驳之后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于是赵仁成率领五百士卒留在了历亭他则率领另外五百人出现在了此地。
“离郭家堡还有多远?”
诸葛德威望着前方沉声问道。
“禀告大人此地名叫白鹿原距离郭家堡还有二十里地!”
在他身侧有一个从敌人的攻击下逃出来的征粮队的队长他原本是诸葛德威营中的士兵不过是当地人在那次突袭中因为熟悉当地的地形逃脱了性命。
郭家堡的乡兵对本乡的精壮并不残忍将他们俘获之后收拢在了自己军中不过那些原本属于高畅军的士卒们就没有什么好下场了他们被俘获之后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和战死者一样身异处。
在出兵之前诸葛德威特意在誓师大会上让这个士兵上台讲述同袍的遭遇激士兵们的仇恨让他们更加充满斗志。
攻下郭家堡之后鸡犬不留!
这就是诸葛德威下达的军令高畅并不是不允许抢劫屠杀有时候为了某种目的抢劫和屠杀是必须的不过他不允许士兵们私自劫掠不管是劫掠还是屠杀都必须听令行事所有劫掠的财物必须交公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由军官分给士卒。
除了一军的统领外其他人都没有资格下这个屠杀令因为高畅不喜欢无谓的杀戮若非必要他不会下达屠杀令故而在高畅军中这个屠杀令还从未下达过。
为了震慑其余那些心怀不轨的家伙诸葛德威下达了屠杀令他相信要是那些心怀不轨的家伙得知了郭家堡这些反抗者的下场做起事情来或许会三思而后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