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长乐王府演好戏(下)(2/2)
“高某年少虽立了些许功劳担任了右卫大将军一职但是说什么也没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啊!只是大王抬爱血诏遗书让高某接过他手中的大棒说起来这个任务还真是沉重!高某坐在大王的这个位置上实在是诚惶诚恐啊!只是为了大王未竟的大业为了大王的这份基业不至于就此烟消云散为了各位兄弟们不至于因为大王的离去而四分五裂。这才勉为其难坐在这个令人头疼的位置上若是在座的各位弟兄有谁反对高某坐这个位置高某我甘愿让贤还请各位弟兄不要谦让
点学一学毛遂自荐吧!”
卑鄙!实在是太卑鄙了!
无耻!实在是太无耻了!
在座的各位不管是早就准备要投靠高畅的那部分的人还是被迫低头的那一部分的人这个时候心里面都泛起了同样的念头。
只不过这个世道要想活得好活得精彩活得长久外表越是冠冕堂皇内心越是卑鄙无耻才行啊!
就拿那个创下贞观之治的李二来说吧杀兄逼父无论怎样说都应该是卑鄙无耻吧!然而自卫反击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啊!只因他胜利了沦为了牺牲品的他的兄长和弟弟则成为了卑鄙无耻的人真正的凶手则成为了大仁大义的伟人被史书所歌被后世所称颂!这也就证明了上面那句话的正确性。
当然这些人还不知晓李二的这些勾当那还是未曾生的事情高畅进入这个时空之后历史生了改变这样的事情还会不会生则只有天知道了!
不过高畅的这番言行也当得卑鄙无耻这样的称呼那番话则虚伪到了极点然而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没有人敢于出头来戳穿他脸面薄的家伙则保持沉默脸皮厚一点的人则出声歌高畅开始劝进了。
很快就有一个低级文官站了出来说了一大通文绉绉地话。大意无非是已故长乐王的决定是英明的在现在这个危急的关头我们需要高将军这样的英雄只有高将军才能带着我们走向成功只有紧密地团结在高将军的周围以高将军为核心我们才能完成已故长乐王未竟的大业才能推翻无道的朝廷。才能开创出一个新地时代为百姓谋福利给黑暗世界换一个朗朗乾坤让黎民百姓当家做主人建立一个平等的自由的。民主的社会.不过话的内容大抵如此。
由于他地用词过于讲究对那些不太识字的武将们来说听起来非常困难但是他们知道他在说什么只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说什么了。
有了一个人之后就有第二个人。很快越来越多的人都放下了自己的脸面。非常自如地扮演起自己该扮演的角色来了于是。恭请高畅继位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甚至声泪俱下若是高畅拒绝接过窦建德的大棒他宁愿去死因为活着也看不到光明啊!
不只是文臣就连那些实力稍微小一些的武将们也纷纷如此对他们来说上面是窦建德当政。还是高畅当政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想维护自己当前地地位就行了再说要是表态慢了谁知道高畅会对他们怎样想如果走不出这面大门那就完蛋了。
以他们的眼光和对高畅地了解还不知道在窦建德的麾下和高畅地麾下任职那将是绝对不同的。
窦建德政权的政务和军务采取的都是一种松散的管理政务他交给了宋正本等文官按照的还是大隋的那一套他只要宋正本等人能够提供他想要的钱粮就行了基本上不怎么过问;在军务上他紧握着一支实力强劲地嫡系部队这支部队的军需和待遇都是最好地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样的道理他也懂得不过对于那些前来投靠他的其他势力他显得非常宽宏大量没有吞并那些人的部曲仍然由那些人统领只是在战斗的时候听他的号令就行了当然他不是不想吞并那些人的部曲只是为了迅扩大自己的实力为了吸引那些中小势力的投靠才不得已显得宽宏大量而已!
高畅的政权则完全不一样他的政务分工很详细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负责的事情环环相扣没有人能够独揽大权在军队的掌握上更是讲究对高畅的忠诚士卒们唯一忠诚的对象只能是高畅不会是其他人没有高畅的命令就算是军队的直属将领除了能指挥得动身边的几十个亲卫外其他的士卒都指挥不动高畅奉行的是精兵政策不像窦建德和一般的反王一样动辄十万人的大军在高畅军中就算征集的民夫也是经过训练的可以随时增补到正规军中去。
高畅掌权之后这些将军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命也许会留下来要想独自领军就要看他们能不能通过讲武堂洗脑这一关的考验了。
当然这个时候的他们并不知晓这些所以表现得非常的积极。窦建德?窦建德是谁?恐怕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了吧。
该说的都说了高畅没有制止他们他似笑非笑地听着这些废话让人看不出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最后他的目光盯在那几个人的身上。
高雅贤范愿刘雅曹旦除了已经逃跑的阮君明率领大军气势汹汹朝乐寿扑来的王伏宝外这四个人是军中的实权人物高畅需要他们的表态。
高雅贤深吸了一口气正想要开口说话曹旦抢先了一步。
曹旦猛地站起身来冲出席间高畅摆摆手示意自己的亲卫不用上前曹旦站在大堂中间瞧着高畅突然双膝跪地。
“高将军曹旦我愿意遵守姐夫的遗命一心一意辅佐高将军以高将军为主若有不从天诛地灭!”
不管怎样能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眼前的事态已经非常明朗了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对高畅低头至于其他的能活下去再说吧!
这就是曹旦的做法非常明智的做法也是高畅希望他这样做的做法。
既然窦建德的亲族都带头臣服了高雅贤范愿刘雅等人自然不会和高畅唱反调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曹旦那样的想法先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们一起步了出来在高畅身前双膝跪地向高畅效忠。
宋正本凌敬带着文官们跪在了右边曹旦等武将跪在左边堂上唯一高坐的只有高畅一人瞧见大伙都向自己臣服了高畅脸上却目无表情眼神中也没有多少激动和兴奋之情从远处看去众人跪拜的他就像庙里信徒供奉的一尊神像。
百度输入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