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生擒徐圆郎(1/2)
在聊城被高畅率军攻克宇文化及建立的大许王朝覆间在鲁郡方向须昌的战场上李靖率领的一万夏军和徐圆郎所率的三万人仍然处在对峙阶段。
两军初次对垒时徐圆郎部将刘满率领万余部众乘李靖的左军罗士信正在扎营之际突然奔袭而来想乘罗士信立足未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然而那次会战他不仅没有吃掉罗士信的三千部众反倒被对方以少击多被罗士信打得丢盔卸甲狼狈而回。
罗士信部兵力不足故而只能击溃却无法全歼随着刘满逃回徐圆郎大营的也有五六千人阵亡和被俘的也只有千余人其他那些士卒大多逃匿荒野就此消失无踪了。
吃了个亏之后徐圆郎再也不敢率军出城和夏军野战只好眼睁睁地瞧着李靖将营寨建在城外不远的山坡上在夏军筑营的时候他甚至不敢派出轻骑前去骚扰。
当初想一战击败李靖的雄心壮志就像水面的气泡一样消散了这一刻他只想固守须昌城用深沟高垒以及须昌城那高大的城墙来应付夏军的进攻就像上次一样迫使夏军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
面对坚城以及防守严密的徐圆郎部李靖似乎也没有强攻的打算每日派出千余士兵来须昌城下挑战极尽骂战之能城上的守军却也不出来同样向城下大声叫骂。侮辱对方地主将每一日的攻城战就以口水唾沫开始再以口水唾沫的告尽而结束。
李靖为什么不强攻须昌的原因徐圆郎了然于心。
须昌城的城墙极其高大护城河水既深切宽而且是引自济水的活水。夏军要想攻城要想将攻城车和云梯运到须昌城墙前就必须先填平须昌城地护城河城外的夏军只有区区一万人要想完成这个工作可以说根本就不可能何况徐圆郎也不会眼睁睁地瞧着对方这样做而置之不理。
夏军即将到达须昌之前当地的百姓早就四散而去。夏军就算要强拉民夫来进行填埋护城河的工作也拉不到多少人来何况夏军自诩为仁义之师一般情况下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如此只靠城外的这一万夏军进行填埋护城河的工作起码有损失三四千人方能做到这件事情剩下五六千人再来攻打三万人防守的须昌城不管夏军如何骁勇善战。也是绝无可能将须昌攻下地。
李靖之所以没有强攻就是这个原因吧?
只是他既然知道无法攻克须昌为什么又流连不走呢?难道他想等城中粮尽若真是如此徐圆郎恐怕要让他失望了。
须昌的存粮足够徐圆郎的三万人食用半年之久。李靖军的大营中的存粮能否达到一个月都很困难比消耗他徐圆郎并不惧李靖。
如此也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李靖之所以停留在须昌城下为的是将徐圆郎的三万大军牢牢拖住让他们无法北上去济北郡救援宇文化及等宇文化及覆灭之后高畅的主力大军就会南下来和李靖会和。而这个时候须昌城就难以守住了。
知道李靖的计划徐圆郎也无法破解。
除非他有勇气出城去和李靖决战将李靖击败。然后再北上救援宇文化及否则等宇文化及败亡之后他同样摆脱不了那样的结局。
然而现在李靖恐怕正盼望着徐圆郎出城和他会战如果他能在高畅地援军未到之前就击溃徐圆郎占领须昌城继而夺得整个鲁郡那功劳自然要大上了许多。
没有十足的把握徐圆郎根本不敢出城和李靖野战只能坐困愁城熬日子吧多熬一天算一天或者宇文化及突然人品大爆高畅被他阻挡在聊城城下无法前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生的事情啊!要知道当初李唐淮安王李神通率领数万唐军围攻聊城数个月都未能将其攻下啊!
就在徐圆郎把希望放在聊城的宇文化及身上时在他的后方鲁郡重镇任城一只数千人的军队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城下当那只军队地前锋轻骑快要冲进任城时城上的守军方才将吊桥拉上将城门紧闭。
徐圆郎留在任城的守将是他的兄弟徐怀志他之所以被徐圆郎委任为留守镇守任城并非因为他有多么了不起的本事只
他对徐圆郎非常忠心非常可靠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