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下大势(2/2)
宋正本等人则反对阮君明的建议他
说道。
大王你是心怀天下的人自该仁义待人若高畅不尊号令自然可以派兵讨伐然而高畅听从了大王的号令派兵攻打清河牵制了杨善会部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王却突然派兵攻打下属的地盘是为不仁必将成为天下的笑柄一时虽然能够得利却对大王日后的大业有碍实不可取。
对宋正本等士子的意见阮君明嗤之以鼻他反驳道。
高畅老虎也!素有大志且有才能。若不趁这个机会将他的势力扼杀待其势力壮大起来就难以制约了与其到将来才后悔不如这个时候来一个先下手为强将他干掉算了。至于名声什么的你们这些摇笔杆子的不是很会说话吗?黑的也能说成白的到时候随便找一个借口糊弄一下天下人不就行了。
对高畅窦建德身为忌惮他也没有想到原本被自己当作一个弃子的他现在居然弄得风生水起。据平原的探子回报现在的高畅在平原人中间的威信是越来越大了在他的治理之下平原正在飞地展一日盛于一日。
那个时候若是能料到会是这样窦建德肯定不会将高畅放出去独领一军。
从内心深处来讲他比较赞同阮君明的意见那个沉默的年轻人的面貌时常出现在他地脑海里。带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直觉告诉他这个名义上的手下将是他的一个强劲对手。
然而宋正本等人的意见也并非没有道理若想夺得这个天下他就必须得到众多士子各路豪强的真心投靠要想得到他们的投靠。自己的形象是非常重要地若是这个时候就有了一个不仁不义的形象还会有谁相信自己呢?会来真心投靠自己呢?
就在窦建德为几种建议犹豫不决的时候清河传来了最新的战况杨善会在鼓山被高畅军击溃率领余部北上漳南。正好挡在了自己大军南下的路上。
随后瓦岗军攻占兴洛仓李密称魏公的消息也传来了过来窦建德于是有了决断。
他任命王伏宝为前锋率本部精兵七千人南下漳南攻打杨善会另外他暗地里调动兵力往景县一带调动兵锋直指平原。
与此同时。他再次派出使者前往平原与清河两地命令高畅前来信都。
既然。名义上高畅是自己这个长乐王地属下那么。他就必须尊奉王命要是他真的来信都郡拜见自己那自然万事好说只要将他放在自己身边那时就不怕他能翻过自己的手掌心了;若是他违令不来那个时候自己再派兵攻打平原也占有大义的名分。于自身的形象不会有半点损害。
窦建德的计划得到了所有将领以及文官集团们的赞同。
虽然不能立刻攻打平原。消灭高畅阮君明心中有一些不爽不过窦建德的计划比起他的建议来无疑要完善了许多阮君明心中一阵暗乐如果唤作自己是高畅面对来与不来这样的选择又该作何决定呢?
能够攻打清河王伏宝非常满意他地亲弟弟就是在和杨善会军的战斗中战死地他早就想报这个一箭之仇了!
宋正本凌敬也对此没有异议先礼后兵本就是他们这些儒生最喜欢的作战方式瓦岗军声名鹊起之后他们和窦建德一样对此颇为震动窦建德还特意派出使者去巩县恭喜李密借此和他搞好关系。
李密在争夺天下这条路上已经在前面了要想不被他拉下很远自己所尊奉地窦建德集团就必须尽快占据河北否则李密一旦打下洛阳趁势席卷天下就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了。
要想尽快占据河北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如果夺得每一个城池征服每一处豪强都需要战斗的话这条征战天下的路就不会那么好走了。
高畅听命前来是他们最喜于乐见的毕竟北面还有个历山飞魏刀儿对乐寿虎视眈眈一旦和高畅开战大军陷入泥潭之中腹背受敌之下大好基业极有可能就此烟消云散。
当王伏宝率军南下之时杨善会已经随着高畅军在漳南扎下了营寨在中军大帐上高高地挂着杨字大旗。
只不过这个名义上的统帅的遭遇比一个囚徒也好不了多少。
大军真正的统帅是徐胜治副帅是腾珏和崔正。
这支军队地构成比较复杂一部分是高畅在攻打清河时投降的乡兵;另一部分是鼓山一战中背叛杨善会以致杨善会军大败地武城历亭两地的乡兵他们原本的统帅审子玉得到了武城令这个职位但是手底下的三千人却被高畅军整编了;最后是少部分的高畅军这支部队的组成*人员大多是在饶阳时投降高畅的隋军和窦建德的关系不是很大这里面也有一小部分原长河营的老兵不过这些老兵都是对高畅死忠政治上过硬的士卒。
这些士卒全被打散开来重新整编过军中的各级低级将领基本上由高畅军中的老兵担任其中崔家的子弟占据了中级将领的大部分位置崔家人在清河军中的地位非常高这些士兵中有很大部分还是崔家的佃户和家丁故而军中缺不得他们至少现在缺不得他们。
在每个百人队中都驻有两个神官所谓的神官其实和现代的政治教员差不多在高畅的主导下金球得所建立的这个神教也和现代的政党差不多并非一味的愚弄底层的士兵。
不过这个神教还在草创之初很多纲领还比较模糊所以他们在清河人为主的军中关于神君教义的开展并不顺利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和高畅军的精锐的战斗力相比还差的很远。
徐胜治就率领这样的一支军队迎来了窦建德麾下大将王伏宝的七千精兵。那时已经是四月初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