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情报(1/2)
得申时高畅方才把积压已久的公文处理妥当。
将公文交给侍卫让其送到政事堂之后高畅并未就此歇息而是将另外的文卷拿上案头翻阅起来。
这些文卷乃是散步在各地的敌情司的细作搜集起来的情报。
自从成立敌情司之后高畅就派遣了大量细作分散到各地安排在那些有资格做他敌手的人身旁如瓦岗李密晋阳李渊父子洛阳王世充江淮杜伏威幽州罗艺等。
这类细作大概分为三种。
第一为死间。
这类人的挑选最为严格他们每一个人对高畅都无比忠心是灵宝神教的忠实信徒为了高畅随时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并且这些人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本领在文武两方面都有几把刷子且擅长随机应变掩饰自己不然他们就算混入敌方阵营之中也无法身居高位不能身居高位对高畅自然用处不大。
所谓死间顾名思义当这些人投入敌营之后他们和乐寿的联系就为之中断了他们必须一心一意为敌人效力不顾一切地往上爬没有收到高畅的命令之前他们就算是面对自己人也要当做敌人对待。
这类死间的人数很少高畅对他们的期望却最大不是在最紧要的关头高畅是不会动用这些棋子的。
虽然这些死间都受过高畅的洗脑但是高畅并不相信他们会永远对自己忠心毕竟有时候人不能改变事情而是事情改变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环境的改变所谓的忠诚有时候也是会变质的。
故而这些死间基本上都有家室拖累他们的家人都被高畅命令监察司监控了起来虽然衣食不缺行动自由然而却不能离开所居住的城池若要出城必须报备且随行都有暗探跟随作为制约那些死间的棋子当那些死间心思浮动的时候想到那些家人他们说不定也会改变主意。
除了死间之外高畅还往长安洛阳江都等大城市以及幽州阳河内等军事要地派遣了不少的细作。
他们有的混入豪强势力之中打探那些豪强的虚实暗中聚集势力随时提供情报并且根据高畅的需要随时准备着倒戈一击;有的则身处民间通过在敌情司中培训学来的本事监视当地豪强的一举一动观察豪强之间的战争然后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绘制成文卷通过特定的途径送往乐寿。
这些细作的挑选也非常严格。
比如若是高畅要安排细作到长安打探李唐的虚实那么他就要安排原籍在关中的人前去若是原籍长安自然最好。
之所以如此乃是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使然。
这个时代的人乡土观念非常严重城池内由当地的官府管理城池之外的广大农村则由当地的宗族家长以乡约族规管理在这种以姓氏血脉为纽带的大环境下人们因此极其排外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人若是混在同一口音的人群中间就像是在黑夜之中打着一只明亮的火把一般引人注目要想靠这样的人搞什么秘密活动基本上是做梦。
幸好这两年到处都是战乱并且各地地方都在闹灾荒不是水灾就是旱灾一般的平民百姓要想活下去只有离开家乡沦为流民由于高畅的领地对流民开放并且设有赈济棚接济流民且为他们安排田地组建农庄让他们能勉强度日所以在高畅的领地内到处都操着各种口音的人往往一县之地基本上长江以南的口音随处可见。
所以虽然挑选非常严格这类的细作却也不缺毕竟只要成为了细作他们一家的田地就不需要缴纳田赋剩下的家人也不必服各种各样的劳役了为了家人能活得更好那些从四面八方漂泊来此的人只要被选中之后基本上都不会拒绝。
第三类细作则是行商他们主要负责将前面所说的那些细作打探到的消息传递回乐寿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相当与那些细作和乐寿之间联系的纽带。
高畅秘密成立的百工营里面所制造的那些东西基本上都越到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由最新式的纺织机织出来的布匹还有改变了工艺方法的原本就名扬四海的清河绢各种各样的新式颜料所有这些新奇的产品除了那些能够用在战场上的管制用品之外高畅都需要行商将这些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以便换取自己需
资。
为此高畅专门成立了一个商会这个商会以户部为主导最初臣服高畅的各大世家都纷纷出钱出力加入其中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从中分了不少利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