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孟海公抉择(1/2)
月下亥时。
曹州宋义王孟海公治所。
孟海公曹州济阴(今山东定陶三月孟海公在周桥聚众起事短短数月之间聚众三万余人控制曹、戴二州即今曹县、成武、定陶一带。
遇见朝廷讨贼若官兵势大孟海公就率众躲入大山深泽若官兵势小孟海公就率军出击占据当地郡县因其为人豪爽重义曹州又是其老家故而跟随他起事的那些人大多为曹州本地人因此孟海公部并未大肆劫掠乡里到是为了保护乡梓不但和被打败的溃败隋军作战也和那些劫掠四方的流贼火并深得曹州人拥戴和支持由于民心所向不管是哪路豪强不管他的实力如何强大进入曹戴二州就算暂时将孟海公驱走最后也会被其逐出这两地。
瓦岗李密气势正盛时瓦岗军也只是西进东都洛阳而不是东向进攻曹州只是派出使者前来曹州与孟海公结盟孟海公也识得大势知道和瓦岗军硬抗没有出路于是向李密派出使者言辞卑下降了瓦岗李密打上了瓦岗的旗号然而实际上控制曹戴二州的仍然是他孟海公李密也只是名义上拥有这些地盘而已与其说孟海公是降了李密倒不如说他是李密的盟友并且这盟友与他还有一些同床异梦。
在和宇文化及激战。与东都王世充决一死战时李密自以为稳操胜券并没有命令孟海公率军西进前来参战当他一败涂地之后再檄文派出使者命孟海公西进。这时孟海公却不再搭理他了。
孟海公这个宋义王地称号乃是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之后才自称的通过这个小小的细节就知道孟海公其人对大隋王朝其实还是抱着些许希望的。
这和其人的出身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有关。
孟家是济阴地豪族孟海公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满脑子的士大夫思想是那些变民军头领中少有的读书人。他之所以起兵反隋一是为了驱逐与他家有仇的当地县令二则是为了保境安民。
天下大乱流民众多变民军和官兵之间变民军和变民军之间为了权力为了金钱为了美女为了地盘。打过来杀过去民不聊生。
老百姓若要保护自己唯有拿起刀枪所以在那些朝廷势力薄弱的地方。当地豪族纷纷放家财聚起人马组织乡兵结寨自守既抗官兵也抗流贼孟海公只是这些人中间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而已!
对于鲁郡的徐圆朗孟海公一向不屑与其结交。对方在他眼中只是一贼一草寇而已瓦岗李密若非出自名门大族。家世显贵孟海公也不会假意投靠旗下换了翟让来向他下书你看他还会不会这样做?
虽然瞧不起徐圆朗然而徐圆朗地败亡对孟海公来说影响却极其强大身边的邻居由一个虚张声势却没有爪牙的家伙变成了一个杀气凛然的庞然大物不管是换了哪个人处在孟海公的这个位置上都会睡不着觉。
向高畅投降?
对孟海公来说这是决不可能生的事情投降高畅?只要有人胆敢在他面前如此建议。那人的脖颈就会成为他腰间佩刀的磨刀石。
对!高畅并非草寇他出身也是名门北海高家曾经乃山东之主其祖父高颖公的名声虽然经过了许多年在天下士子的心目中仍然是他们学习和模仿地榜样能像高颖公那样出将入相协助君王立国平定敌国乃是所有士人的理想当然后面被君主所诛杀的那一段就被这些人选择性地遗忘了。
只是这高畅的所作所为却与其祖父背道而驰建邪教抑大族驱名教站在了所有士大夫的对立面。
协助君王治理天下的只能是懂礼知书地士大夫这乃万世不移的真理那些泥腿子你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在朝堂上讲怎样种田?怎样施肥?怎样插秧收割吗?
要孟海公对这样一个连低贱的匠户都能出任官员的政权俯称臣除非黄河干枯泰山崩塌!
不投降高畅与之一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