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军权岂能分享(2/2)
“大伴所言甚是,”朱由校点头道,却又突然想起军校的筹备工作,问道:“朕让军校在四月初一开班,这学生都招了多少了?为何一直没有人向朕禀报?”
“名单早就定下了,有二百人呢。”王安连忙回道:“奏章也早就报过来了,也许是陛下没有留意到。”
朱由校连忙喊过来随侍的太监曹化淳,问道:“……英国公上的奏章呢?”
曹化淳连忙从案几上翻出英国公和刘朝的联名奏章呈上,朱由校脸一红,知道自己把这封奏章漏了,只好掩饰道:“今后,有关军校的奏章,一定要亲手交给朕。”
“奴才遵旨。”曹化淳应诺退下。
“这批招收的学员,都是京营里的一些小校,还有二十几个军将子弟。英国公说,人多了怕不好管,就先收这二百人,让其他的都留到下一批呢。”王安见状,知道陛下尴尬,连忙转移话题。
“报名的很多吗?”朱由校惊奇的问道。
“天子门生,又有几个不想做呢。”方从哲在一旁吃味道。“这求推荐、找说客的都挤到臣的门前了。”
“是吗?”朱由校笑道,“只要能通过考试,爱卿尽管推荐,也不必作难。”
“是啊,”王安笑道:“考试那天,数百人围着操场跑步,壮观极了。好多被淘汰下来的,都说了要练练再来呢。”
朱由校抬起头,稍稍想象了一下,也乐了。却对自己拟定的考试大纲辩解道:“国朝本身马匹就不足,士卒们都是靠两条腿赶路。没道理这些军将们跑不过士卒啊。否则,日后遭了败仗,士兵们跑完了,军官却被人家抓了,岂不可笑。”
“陛下,”方从哲不高兴了,劝谏道:“陛下请慎言。军队操练体能,训练跑步是好的,却不能说是方便逃跑。如果传讲出去,岂不让人耻笑。”
闹得朱由校一阵没脸,却想起面前的不是自己的同学玩伴,而是大明的士大夫。只得站起身来,整整衣冠,躬身道:“先生所言极是,刚才是朕孟浪了。”
见皇上如此明白事理,方从哲也心感欣慰,却并不躲让,只是微微侧身,受了皇上半礼,以警惕皇帝……
见方从哲如此刚正自持,朱由校也不敢再开什么玩笑,只是吩咐了道:“四月初一军校开学之时,朕务必要亲临现场,接见将士。还请方爱卿和大伴事先做好准备。”
“陛下,”方从哲劝谏道:“陛下如放心不下,可派亲信之人前去巡视,又何必要亲自去呢?”方从哲的脸上,满脸不赞同,不愿意。
这次,朱由校却不愿让步,坚持到:“英国公和刘朝都是朕信得过的人,朕还能派谁呢?朕只不过是想让那些学生明白,他们吃的是朕的军饷,做的是朕的军官而已。爱卿不必再劝了。”
见方从哲还想再劝,王安也是满脸的不赞同。朱由校便说道:“大伴和方爱卿都记一下,从今以后,凡担任过军校校长者,均不可带兵。此条不必明,只作为司礼监掌印和内阁辅代代相传的铁律。如朕仓促驾崩,则又你们告诉后世之君。”
“这~~”王安和方从哲都愣住了,稍一沉吟,便先后明白过来,对于皇上亲去主持军校开学之事,就不在阻拦。
见摆平了两人,朱由校就再次转移话题,说道:“既然决定了整顿辽东军备,辽东经略府就要尽快健全。熊廷弼不是出言反对吗?方爱卿就写信告诉他,这是朕保全他之意,让他不要得学胡宗宪。”
方从哲心中一凛,连忙沉声道:“臣一定写信与他,帮熊廷弼分清利弊。”
“你就告诉他,朕对他还是信得过的,组建经略府一是帮他分谤,二是帮他分劳,三是跟他学习军务。他如果有信得过的得力之人,也可向朕保奏,”朱由校语气轻淡,却透漏出点点决心,“朕不是不通情理之人,自会封赏官职,委任到经略府办事。”
“陛下放心,臣一定帮熊廷弼讲解分明,让他主动请旨。”
“总之,朕不会再允许统兵大将私设幕府。”朱由校语气低沉下来,声音却清晰地传到方从哲耳边,让这个秉政多年的老相国心中不由得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