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匠户制度 上(2/2)
却只听见‘叮’的一声,绵甲外层的棉布已经破开,而刀刃却重重的砍在中间的那层夹层上。
朱由校丢下钢刀,捡起绵甲细看,却现外层的棉布并没有脱落,而是紧紧地粘附在夹层上。而绵甲外表,却只留下一道淡淡的缝隙。
“嗯,不错。”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却随口问道:“这样的盔甲,多长时间可以做一副?”
“这,”贺尧年一时语塞,却扭头看向了工部主事蔡宸恩。
朱由校眉头一皱,指着蔡宸恩道:“……你来说。”
蔡宸恩连忙上前禀道:“启奏陛下,这绵甲的棉片极其耗时,整个盔甲做下来,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一周?”朱由校一愣,“……需要几个人做?”
“两个人。”
朱由校颇感惊讶,他仔细想了想,却又问道:“你这里有多少工匠?”
“启奏陛下,”贺尧年连忙上前禀道,“盔甲厂设掌厂太监一人,贴厂、佥书四十人。辖匠头九十名、小匠1o8o人。而工部,则派遣主事一人进行监督。”
“才一千多人?”朱由校心中计算了一番,即便是这一千多人都做绵甲,一周时间也不过五百多件。一年时间,也才一万多件。更何况,盔甲厂还负责着其他军械的生产……
“难道就不能快一些了吗?”朱由校问道。
“启奏陛下,”贺尧年苦着脸,却不敢隐瞒真相,“那些工匠,俱是懒惰成性。但凡有些空闲,便跑了出去玩耍。奴才费尽办法,也无法使他们加快度。”
“你都用了什么办法?”朱由校怎肯相信贺尧年的说法,便冷冷的问道。
“奴才提高了给他们的赏钱。并规定,不完成规定数量,不给他们赏钱。可是,”说道那些工匠,贺尧年便一脸无奈。“数量上来了,质量却下去了。这些工匠,那颗心根本就没有在活计上……”
听贺尧年一味的抱怨,朱由校心中更是不满。
在朱由校看来,那些工匠做活,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贺尧年没有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是因为他无能。
又想了想,朱由校觉得不能光听一面之词。便吩咐道:“走,去听听那些工匠是怎么说的。”
片刻后,朱由校坐在盔甲厂的大堂上,把那些工匠一个个的叫过来问话,想从中找出工匠怠工的原因来。可越问,朱由校却越惊讶,心情也越沉重。
一直到了酉末(晚上七点),朱由校才结束了问话,下旨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