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培养接班人(1/2)
九月以来,林明过的比较累,精神上始终得不到放松。
首先是教学任务的完成,他把这个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本职工作要做好啊。
人们普遍对教师有误解,觉得上两节课就回家了,真是轻松。实际上回家要做的工作远不止两小时。快退休的老教师不用备课,凭丰富的经验说话;有些人吃老本,混日子;像林明这么认真负责的,就比较痛苦了。
他第一次学做课件,花了六小时,做出来的课件人人都想拿去用。那时年轻,不好意思拒绝。现在想来,这也算是一种剽窃和侵犯版权。这学期又换了新教材,备课量更是繁重。还有很多琐碎的事务,比如写表格、计划,指导学生论文等,都要带回家完成。等于是SOHO一族,在宅勤务啊。
教师们也有羡慕公司职员的,认为公司里干完八小时回家就什么都不用干了。这纯属扯淡。公司加班,回家继续工作的大有人在。就像那个笑话里说的那样: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下班了,活儿还没干完。
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事:活儿干完了,还没下班。
世界上最最最痛苦的事:闲了一天没有事,要下班,活儿来了!”
总而言之,教师和公司职员,就好象雾里看花,都把对象想的过于美好了。林明两头都干过,所以平心而论:当老师还是比较自由的,相对轻松。如果想当好老师,就难了,也更累了。
这段时间以来,他白天上课,晚上备课;还要操纵微型间谍收集信息分析菜价;接收乡下雇工送来的菜;每天按时销售,盘点帐目。时间长了积累精神疲劳,铁人也吃不消啊。
而且,随着现有蔬菜品种的不断增加,以及销售量的扩大,原来的小摊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寻找适合的店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先做一下调研,这次回乡下正好可以商量一下。
说白了还是人手不足。还好林明早有准备,不然十一回乡下都成问题。他打算请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又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帮助卖菜。也算是助学的方式之一。
钱,不能平白给。社会上时常听到这样的新闻:有位老人,自己省吃俭用,捐资助学。资助的五名特困生,每月收到汇款,有的直接拿去买耐克鞋穿。老人过世,这五名学生,无一人来看望吊唁。这样的事件,让人齿冷,让人心寒。
还有个故事,一位只有左手的乞丐,敲开寺院大门,请求施舍。住持没有直接拿出银子,而是请他把前院的柴禾挪到后院,按劳付酬。乞丐照办了,用劳动换取到银子。
过了几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寺庙乞讨。住持把他带到后院,指着那堆柴禾对他说:“你帮我把这堆柴禾搬到前院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