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事件之代号“曙光”(2/2)
第二部分、进入封锁圈的红队人员分为两组,一组人员开卡车带那部大功率电台,用武力闯出封锁圈,吸引国民党军警特务的注意力。
第三部分、在第一组人员撤离的路埋伏一组人员运用爆破,狙击等手段阻击追踪的国民党军警车辆,掩护第一组人员撤离。第一组人员撤到预定的地点后,用枪击毁电台,然后抛弃卡车和被击毁的电台,和接应小组会合后换车转移。抛弃击毁电台主要为了让国民党方面相信需要救援的人员已经转移,而电台是因为在突围枪战的时候被流弹所击毁而不得不随车抛弃。
第四部分、第一组队员和要救援的对象化装成国民党军警的样子,利用国民党军警大举追捕冲出封锁圈卡车的机会混出封锁圈实施转移。
这个方案最关键和最危险的地方就在第二部分,如果能够顺利地武装冲出封锁圈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万一在冲封锁圈或者在突围的路时卡车被打瘫,那第一组的人员摧毁电台后边抵抗边徒步撤离。如果被包围的话必须就地抵抗,为第二组人员的撤离争取更多的时间。
文昆凛的救援方案环环相扣,虽然第一组人员形同敢死队,搞得不好就是九死一生,但是共产国际报务人员和密码安全撤离的可能性却很大。救援方案的提出者文昆凛主动提出自己带队第一小组,倒不是文昆凛故意在逞英雄,而是他考虑这种近乎让第一小组送死的方案其实是很不得人心的,他自己带队可以最大程度抹消掉红队队员心里可能会有的怨气,有利于他今后在红队的工作。而且第一小组的行动虽然非常危险,但是做好充足准备的话,成功突围的可能还是很大的。另外成功的话他自己的功劳也是最大的。文昆凛没天真地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就动动嘴皮子就改变历史,指点江山。要想有一个不一样的历史,必须豁出去拿命去拼才行。
陈赓经过反复衡量之后同意了这个方案。文昆凛负责现场指挥兼带队第一小组乘卡车武装突围,杨至成带队第二小组化装混出封锁圈,陈赓任行动总指挥,协调第一,第二小组,伏击小组,接应小组的行动。
救援行动代号“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