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见糜竺(1/2)
“魏壮士,请留步。同为异乡客,相逢便是缘。现已近正午,壮士何不与我等同赴酒楼,共谋一醉?”孟良从马车上一步跨下,叫住正要离开的魏延。
那魏延正饥肠辘辘,见孟良这样说,呵呵大笑:“正合我意,多少天没沾荤腥了,那就有烦公子破费。”
一行人进了酒楼,置上酒菜,那魏延也不客气,开口叫道:“小二,先来二斤牛肉,要整块的。”
众人一起看着孟良,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孟良不沾牛肉,一闻到牛肉的味道便要呕吐。孟良制止了正要来口说话的万全,强忍着呕吐感,举起酒杯向魏延做了个请的手势,空着腹将一杯酒倒进了胃里。
“魏壮士,听说你准备一边从军,一边去彭城学堂听课,可曾想过彭城学堂乃儒生云集的地方,岂能容你一小小的府兵进入?”
魏延迟疑了会,说:“哦,这个还真没想仔细。公子有何见教?”
“我看壮士做事极为认真,想来也是武艺、谋略双修之人。在下有个提议,我们正在筹建一个民团,四百人左右的规模,想礼聘壮士担任民团总教头,任期一年。一年之后,我们为壮士在彭城学堂安排一切食宿、费用,直到壮士学成为止。”
魏延不敢相信的看着他,犹豫着没说话,像是判断他的真假。
“壮士试想,如果你有一年的实践经验,再来学习韬略,岂不是事半功倍?”孟良进一步的诱惑他。
魏延这下正色问道:“那么公子以为一年时间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号令既出,军令如山。纵使战至最后一人,亦坚守不退。”
“这个魏延可以做到。还有呢?”
“没有了。”
孟良这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求的是勇气和纪律,而这又是需要娴熟的武艺和兄弟般的团结来保证的。
魏延站起身,鞠了一躬:“魏延拜访过很多名家,都是注重将领的武勇,有公子这番见识的却一人没有。魏延愿追随公子,尽心竭力打造一支公子所需要的军队。”
中华文化熏陶出一种个性的人: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其他文化所不能理解的。这种人,你只要予他以信任,他必定会竭尽所能帮你做好事。可惜的是,现实中,上位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一点。
在三国里,一直有个无法论证的命题:假如孔明如刘备一样信任魏延,三国鼎立的局面会不会有所改变?
去见糜竺的路上,孟良看着魏延的身影一直在思索这问题。
三国志上这样介绍早期的糜竺:糜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巨亿。糜竺世代经商,是个亿万富翁,这点为公所周知,但他家有奴仆上万人,这点就不太好理解了,前面说到,整个彭城国才四十九万人。所以只能这样理解,糜家的奴仆、伙计、靠糜家商路吃饭的有上万人。还有一点也往往被大家所忽略,糜家人善射,尤其骑射功夫了得,从糜竺到他儿子糜威到孙子糜照,这大概是糜家常年在外奔波所培养的救命技能吧。
彭城有处临街的宅院,是糜家设在这里的分号。糜竺听得门房通报,跨出中门亲自迎接孟良一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