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预言和大丰收(2/2)
有了网络的帮助,和可以调用的充沛人力,黄复华制造出这种简易水泥绝对是轻而易举。这种水泥的成本也不算高。碎粘土砖块,50斤一分银子的收购价绝对够吸引人。石灰1斗1分银子,也就是50斤石灰还不到1分银子。石膏1分银子能买20多斤。这样,一吨水泥的原材料成本也就430文,加上人工,总成本也就450文,也就是白银四钱五分。
把碎粘土砖块换成炉渣灰或是破碎瓷碗、缸盆等以耐火材料烧制器皿的碎片,改变三种原材料的配比,还可以制造出石灰炉渣水泥或矾土水泥。
利用这种水泥,结合大明朝的各种建筑材料,黄复华让人根据自己的指点建造一个结构简单的储粮仓,还是一件简单方便的事情。暂时,水泥不会外卖,自己用都不够呢!
到了九月下旬,选了一个晴天,出动雇工和护卫队的劳力,一天之内黄复华就让大伙把自家这十亩田地的稻谷都给收割了。几天后,把晒好稻谷入库时,一过称,十亩稻田总产量达到了4650斤,平均亩产量465斤。
其他的村民们还没到收割的时候,于是纷纷跟着黄家的人员们看热闹。知道了每亩稻谷收到了4担半多,都惊呆了。私下里,黄老爷又多了个神人的称号,虽然那个预测天气的消息还没得到最终确定。
没几天,公历十月四日晚,农历八月二十八,台风袭来,暴雨潮涌,直到九月初五,潮水才退去。黄家寨虽然没受潮水直接淹没,但雨大受涝,快成熟的新谷子泡在水中,大多还是免不了变成了芽谷。
虽然,芽谷的卖价会大减,将导致今年的收成又不好,但黄家寨的人们心情倒不太糟糕。为啥?因为黄家寨村出了一个能观天象,知晴雨的神仙老爷,以后的日子大家能消灾免祸,预知祸福了。今年大家靠着神仙黄老爷,有了种子播种,帮着做雇工的,做浆糊的,当护卫队员的,当学徒的,卖蔬菜的,许多人家除了田地,多多少少都有了另外的一些收入。黄老爷还在农历八月十五那天,向黄家寨的每户人家赠送了他自制的非常有用而且好用的引火工具——一盒现代产的火柴。
而且,黄老爷在连日的台风雨来临时,不但让自己的卫队帮助有需要的村里人,还通知大家,年初的谷种仍然只要用两倍的芽谷偿还!各家各户的芽谷,黄老爷也会以高出秋收市价一成的价格收购,要大家做的就是各家把卖给黄老爷的芽谷在自家收藏好,随时听候调用。
如今的黄老爷可不怕有人跟他赖账,当然,也没人敢不开眼到这个地步。
早在八月初,黄老爷把自家大部分的菜地和新开荒的近五亩地,合计六亩地,都改成了种玉米的旱田。至于自己家所需要的蔬菜,自然是花钱向村民们购买。
这玉米种子,可不再是象今年年初稻种这样的大明本时代产品,而是黄复华在现代精心挑选的一个适合崇明岛的良种。
由于许多杂交玉米种子都要由专门的种子公司每年选育,并不适合黄复华带回一次种子,以后靠自家种出来的玉米挑选优良的来做种的打算,所以黄复华找到这种具有现代杂交高产抗病优势,又能稳定地自交做种的玉米良种,还是花了一番周折的。
十月中下旬,黄老爷的六亩玉米地,也陆陆续续地到了收获的季节。最终计算下来,亩产达到了五百多公斤,共收获3200多公斤。留下了1000公斤的种子,还有2000多公斤可供食用。
这个玉米品种在崇明地区,春播和秋播都可以。春播生育期95天左右,秋播75天左右。糯性好,略有甜味,适口性好,无秃顶,在现代去除苞叶后亩产可以达到八百公斤以上。露地直播栽培的,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适宜用双粒播种,并要留足预备苗。秋季栽培时一般在7月底至8月10日前播种。
就这样,到了崇祯三年的十月底,黄复华光自己种出的粮食,除去做种子的1000公斤玉米和十多斤稻谷,再除去黄得福应得的那一百多斤稻谷,还有4000多斤的玉米和4500多斤的稻谷。由于有外购的蔬菜,豆腐和肉类,加上自己钓到的鱼类作为补充,足够四十个人一年之用。
随着大家秋收逐渐完成,稻谷的价格也出来了,普通新谷900文一石,而芽谷每石仅值600文。黄复华收回稻种的本息,共计芽谷8000余斤,又以720文一石的价格,花费一千八百两白银,共收购了约三十四万斤芽谷。这些粮食如果省着点用,可以养活1100多人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