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李承明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恢复名号

第二百三十四章 恢复名号(2/2)

目录
好书推荐: 超级饭店 兼职人类 唤聊斋 全能影锋 神兵宝鉴 神兽王座 异界占星师 抗日新一代 弃绝下堂妇 求灭

赵弘智道:“李孝常不过一无能之辈,在巴蜀也不甚的人心,而且他也无力出川,可以先不管他。关键是在黄河以北,废太子在那里深得人心,陛下可效仿废太子征刘黑闼之策,只诛首恶,不问旁凶。除李承明、李艺、李孝常三人外,余者一概赦免。另再免去山东河北幽州三地三年的赋税”

“你说的这些皇帝陛下早已经照做了,也没见有多少叛逆归顺啊?”长孙无忌打断他说。

“长孙大人不必着急,下官还没有说完。之所以没有多少叛逆归顺,臣下认为是陛下的诚意不够,为了让跟随李承明对抗朝廷的叛逆们信息陛下的诚意,臣请陛下恢复废太子和李元吉的名号,并将他们厚葬,另请陛下从自己的子嗣里过继一个给废太子,延续废太子的血脉,李承明也就不是废太子唯一的血脉了。这样一来河北局势或许真的可以指日平定。”赵弘智答。

“赵弘智你什么意思?让皇帝恢复废太子和李元吉的名号,你是不是想告诉天下人皇帝陛下得位不正?陛下,不用理会这个酸儒,臣愿率三万精锐过黄河,臣保证一个月之内荡平黄河以北,擒李承明归长安。就算那里的人都是心向废太子又怎么样?没了领头的人他们还不是得乖乖地做老百姓。”尉迟敬德大声说道。

李世民想了想,摇头道:“历代君主视百姓为愚民,且妄行其是,败亡者居多。其实百姓为水,当权者为舟。若能顺应水势,则舟行自顺;若逆水势而行,又妄动波涛,则舟覆亦不为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接着又说:“虞世南,照赵爱卿的意思拟诏,恢复废太子和李元吉的名号,择日厚葬。另将朕五子宜阳王李佑,过继与建成为子,改封燕王。用宝以后立刻明诏天下。”

虞世南时任著作郎,掌宫中文翰之事。闻听李世民召唤,他急忙起身,走到李世民身后的文案前。

赵弘智听后立起,拱手向李世民一揖道:“陛下有此思,实为天下之幸。为君者爱民如子,从善如流,何愁天下不能大治?如今大乱之后,百姓畏厌强权,正是善易教化的时候。若圣哲施化,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如此一来,不出三年,天下必可大治。”

封德彝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霍地站起来道:“陛下,赵弘智为一浅薄生,不识时务,若是听了他的,不就等于向天下人承认废太子是无辜屈死的吗?”

“太皇早已经明诏天下,宣布了废太子的罪过,陛下恢复废太子和李元吉的名号,只能向天下表示陛下慈悲为怀的胸襟,何来承认废太子无辜屈死之说。”赵弘智反驳道。

封德彝闻言一时语塞,顿时变得哑口无言。

萧瑀咳了一声,说道:“赵大夫的这番话,想来是有些道理的。可是平定叛逆,治理万民,最为实在,容不得半点假设。赵大夫刚刚也说了是“真的可以指日平定”,也就是说赵大夫你也不敢肯定,河北半壁会因为“恢复废太子和李元吉的名号”就望风归顺?”

封德彝感激地向萧瑀投去目光,两人以前在朝堂之互相不屑,不料今天却走到一起来了。

赵弘智言语刻薄地说道:“萧公与封公皆是二朝重臣,理国能力罕有其匹。下官想请教二位相爷,对河北战事,有什么万全之策?”

萧瑀听出了赵弘智言语中的蔑视之意,不由得大为震怒,沉声说道:“赵弘智,老夫已经隐忍你多次了。皇面前,能容你蔑视官吗?”

李世民挥手让三人都坐下,制止了他们的争吵,缓缓说道:“今天让众卿家来这里,朕本意希望大家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只要心向国家,说些过头之语,朕不追究。萧公,赵卿,辩论道理尽可放言,然不能攻击人身,你们要注意了。”

李世民此刻隐隐地对萧瑀有些不满。

“关于河北战事,朕以为赵卿说的有些道理。治理天下,倚朕一人之力断不能成,倚众卿之力亦不能成。须使百姓民心所向,下同心,且教化渐深,则达大治。萧公,你以为朕对弓矢了解若何?”李世民说着说着,话题一转,改提起弓矢来了。

萧瑀想不到李世民突然问此问题,有点摸不住头脑,愕然答道:“陛下弓马,天下皆知。”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朕少好弓矢,也一直以为自己深明弓矢之道。然近得良弓十数张,鉴赏之后以为不错,将其交给弓工鉴定,他们说皆非良弓。问其故,弓工说:木心不正,则脉理皆斜,弓虽刚劲而出箭不直,则不能称为良弓这件事对朕刺激很大,知道朕悟出来些什么道理吗?”

萧瑀道:“惟学问一途无穷无尽,不能浅尝辄止。”

“萧公说得对。朕以弓矢定四方,用弓可谓多矣,然还是不能全知其理。朕据有天下日浅,对治理天下的所知肯定不如弓矢。然弓犹失之,何况天下乎?赵卿,朕举这个事例,你知道朕想说明什么吗?”李世民道。

赵弘智对曰:“微臣体察皇之意,一者,天下之大,穷一人乃至数人之力不能察,因此要虚怀若谷,察纳众言;二者,天下不比弓矢,弓矢不好可以弃之,然治理天下不知百姓利害和政教得失,则遗祸无穷。”

李世民向赵弘智投去赞赏的目光,说道:“不错,就是这个道理。虞监,在拟一道旨。”

李世民接着道:“自即日起,诏京官五品以更宿中内省,以待朕随时召见,询访外事。另诏京内京外七品以官员,每有治国良策,可以直接疏于朕。”

目录
新书推荐: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返回顶部